荷兰抢劫闻泰:若不彻底打击之,是不是以后不用搞贸易了,造导弹造军舰更实在?
2025年9月,荷兰企业法庭在未充分庭审的情况下,迅速暂停中国闻泰科技董事长张学政在安世半导体的职务,并将几乎全部股权交由第三方托管。这场“芯片抢劫案”,彻底突破了市场经济与国际规则的底线。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和“治理缺陷”等站不住脚的理由,对中国企业合法收购的资产实施强制接管,这本质上是一场披着法律外衣的公然掠夺。这种行径不仅让全球商界为之震惊,更引发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若国际交往的契约精神可被随意践踏,贸易合作的信任基石被彻底摧毁,那各国又何必费心维系贸易体系,倒不如转头去造导弹造军舰来得更加“实在”。
.
市场经济以契约精神与私有财产保护为核心。而荷兰的这一系列操作,无疑是对国际法则和商业伦理的公然亵渎,对全球贸易秩序的破坏具有毁灭性。2019年,闻泰科技斥资超330亿元全资收购荷兰恩智浦半导体标准产品部门,并成立安世半导体。这笔交易曾被视为中荷科技合作的典范。在中方的精心运营下,安世半导体业绩一路飙升,到2024年营收达147亿元,成为全球功率半导体的龙头企业,为荷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和税收。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合规经营的企业,却在2025年9月遭遇灭顶之灾。荷兰政府先是发布部长令,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关联实体的资产调整,随后又通过法庭裁决完成实质接管。更讽刺的是,这场“抢劫”的时间点与美国扩大实体清单管制的新规高度重合,这充分暴露了荷兰作为美国地缘政治棋子的真实面目。
.
面对荷兰以“国家安全”为名强夺安世半导体的强盗行径,中国若不及时采取强硬有力的反制措施,不仅自身利益会持续受损,更将动摇全球贸易体系的根基,引发一系列环环相扣的严重后果。
.
首当其冲的是,中资海外资产将彻底失去安全底线,可能触发全球范围内针对中资的“掠夺潮”。荷兰的“抢劫式操作”会成为其他国家觊觎中资的“负面示范”,尤其是在半导体、新能源、高端制造等中国优势产业领域,中资企业将面临系统性风险。美西方国家可能率先跟风,德国或借“汽车供应链安全”干预中资在德新能源电池工厂,美国会以“数据安全”为由没收中资持有的科技公司股权,日本也可能效仿,以“关键技术保护”名义接管中资在日电子元器件企业,这些国家会默认中国“软弱可欺”,将“没收中资”从偶然个案变成常规操作。而部分政局不稳定的发展中国家,更会把中资项目当作“提款机”,用“环保违规”“劳工问题” 等借口强制接管中资修建的港口、电站、矿产。若这类苗头得不到及时遏制,必将演变为彻底失控。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企业因“资产随时可能被抢”的风险,全面放弃海外投资计划,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大幅下滑,高端产业的全球化布局被迫中断,进而错失全球市场份额与技术合作机会。
.
荷兰对中资资产的肆意掠夺,绝非单纯的企业间纠纷,而是对全球贸易规则的致命打击,其结果是:“强权即公理”将取代契约精神成为新的国际逻辑,二战后建立的多边贸易体系也将遭到彻底瓦解,全球势必再度重回“弱肉强食”的无序状态。这种由荷兰亲手制造的规则崩塌与资产安全危机,还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直接冲击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让“规则捍卫者”的形象不断弱化,进而动摇全球合作的信任根基。中国长期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若对荷兰的挑衅不予以坚决有力的回击,国际社会难免会质疑中国维护自身利益与规则秩序的能力。许多将中国视作“规则公平”重要支持者的发展中国家,会对“与中国合作是否安全”产生怀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等领域减少与中国的合作,转而向西方妥协。这将直接压缩中国的国际合作空间。而欧美则会将中国的“不反制”解读为“实力不足”或“不愿对抗”,变相鼓励它们在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科技封锁等领域采取更激进的措施。比如进一步扩大实体清单、限制中国企业获取关键技术,甚至联合盟友实施更严厉的经济制裁,让中国在国际博弈中陷入被动。
.
最后,我请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今天被公然抢夺资产的不是中国企业,而是美国在荷兰的公司,美国会怎么做?答案显而易见,美国绝不会容忍这种“明抢”,大概率会立刻动用外交施压、经济制裁等一系列组合拳,甚至不排除通过军事威慑施压,绝不会有“思前想后”的片刻犹豫?这些年,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动辄实施长臂管辖,从限制技术出口到打压企业发展,早已把“强权维护利益”的手段用到极致。而正是这种霸权压力,倒逼我们中国学会了如何精准反击,比如在稀土领域,我们以符合国际规则的“中国式长臂管辖”,抓住美国高端制造依赖中国稀土的“七寸”,让其不得不正视我们的实力。如今面对荷兰的强盗行径,我们应该再“虚心向美国老大哥学习一次” ,既然荷兰已经突破我们的红线,我们就没必要再被所谓的“克制”束缚。很多时候,应对这种强盗行径,犹豫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果断出手才能守住底线。该反制就坚决反制,该捍卫权益就绝不退让。很多事,思前想后往往一事无成,一旦你做了,做了也就做了,你能奈我何?只有当我们真正亮出实力,才会让对方明白:中国企业的资产不是可以随意掠夺的“肥肉”,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同样不容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