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瞰IPO|锂电“卖铲人”先导智能2024年利润下滑八成,存货周转期高达两年

500

《星岛》见习记者 屈慧 深圳报道

编辑丨周昊

近日,国内科研团队在全固态金属锂电池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再度点燃电池板块热度。作为专注国内锂电装备的先导智能(300450.SZ)也备受资本关注,正循着“宁王”(宁德时代)的轨迹推进A+H双资本平台布局。其港股IPO进程始于今年2月,首次递交申请后因期满失效,并于8月再度提交;截至目前,该申请仍处于等待港交所聆讯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冲击港股并非先导智能首次尝试境外融资。此前,公司曾计划在瑞士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拟募资不超过10亿元,但该计划最终被终止,先导智能也将目光聚焦在今年异常火热的港股市场。

难抵行业下行,2024年利润下滑八成

先导智能是国内锂电装备龙头企业,其生产的制造装备及解决方案主要应用在锂电池、光伏电池、汽车制造及激光精密加工等各领域,有着锂电行业“卖铲人”之称。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按2024年收入计,先导智能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智慧装备供货商,占据全球市场份额15.5%、中国市场份额19.0%。

2023至2024年间,新能源行业经历了一轮下行调整周期,对先导智能的业绩产生了显著影响。

招股书显示,2024年先导智能营业收入为117.73亿元,同比下降28.57%;净利润为2.6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84.86%,创下近十年最大跌幅。

直至2025年行业回暖,先导智能业绩才稍显增长迹象。招股书显示,2025年前四个月,先导智能营收35.99亿元,同比增长3.30%;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11%至4亿元。

毛利率方面先导智能也呈现出与行业周期波动共振的特点,其毛利率由2022年的36.6%下降至2023年的32.7%,并进一步下降至2024年的30.0%,2025年前四个月才回升至34.7%。

500

存货周转高企,频频起诉客户“催收”

从行业面看,这轮下行周期中,锂电和光伏面临需求增速放缓和结构性产能过剩的状况,行业整体呈现价格走低、库存周期拉长的情况。

同时由于下游需求疲软,客户延长了设备验收确认时间并延长付款期,导致先导智能回款周期大幅拉长。

500

招股书显示,先导智能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由2022年的138.6天增加至2023年的179.3天,并于2024年进一步增加至284.8天,2025年前四个月缩短至273.9天。这也使得公司在过去两年的经营性现金呈净流出状态。

截至2025年4月底,先导智能应收账款总额将近百亿元。据《星岛》记者查询,先导智能近两年频频将客户告上法庭,通过司法手段加大应收账款追讨力度。

500

应收账款过多往往容易导致坏账。招股书显示,公司2024年就应收账款计提了5.94亿元的减值损失。

更令人焦灼的指标在于存货上。招股书显示,先导智能的存货周转天数由2022年的419.9天增加至2023年的421.5天、2024年的593.6天。到了2025年前四个月,已经增加至729.2天。

布局海外市场

先导智能的境外募资计划与新能源产业国际化战略深度绑定。作为上游装备供货商,其业务随国内锂电、光伏品牌出海节奏,逐步从国内市场转向全球扩张,而港股上市将有助于其强化海外布局。

招股书显示,目前先导智能已在德国、法国、瑞典、美国、英国、匈牙利、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产品销售及方案交付,并陆续落地与特斯拉、大众汽车、宝马、梅赛德斯、丰田汽车、LG Energy、SK On、三星SDI、松下电器、ACC等海外龙头汽车制造商、电池制造商的合作。

与此同时,先导智能也凭借与宁德时代、ATL、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远景动力、欣旺达、蜂巢能源、比亚迪等国内龙头客户的深度绑定,成为其全球化布局的合作伙伴。

公司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近年来也一直在提升,2022年—2024年间分别为8.6%、13.6%、24.0%,2025年前四个月进一步上升到24.2%。

本次港股IPO募资的一部分将投入海外市场,包括:扩大欧洲设施,建立研发、销售及服务网络;扩大全球销售及服务网络,包括亚太和北美地区。

500

10月17日,先导智能还公布了一项新的股权激励计划,向1134人授予954万股股票,总价值达5.16亿元。

截至10月21日收盘,先导智能报55.06元/股,涨1.89%,公司总市值为862.3亿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