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地产寒冬的龙湖:不是运气,是“铁索连舟”的必然

500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当下,市场格局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重构。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已发布中报的TOP50上市房企,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合计亏损984.8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23亿元;50家房企中亏损者达33家,占比超6成,营业收入同比下滑的企业更是达到36家,占比超7成。在民营房企普遍承压的背景下,龙湖集团却以稳健的经营表现、多元的业务布局和坚定的长期主义,走出了一条穿越周期的独特路径,其背后的“善意”经济学,为行业转型提供了深刻启示。

安全边际下的周期抗压能力

“正确投资的戒条是保持安全边际。”格雷厄姆的投资箴言,成为龙湖穿越行业周期的核心准则。在房地产行业依赖负债驱动的黄金时代,多数企业选择加杠杆扩规模的激进路线,但龙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财务审慎态度。这种审慎并非保守,而是对行业周期性的深刻洞察与前瞻性布局。

多年来,龙湖提前布局经营性业务,对冲开发业务的市场波动风险;在行业进入调整期后,更是持续优化债务结构,连续3年压降有息负债超400亿元,为企业稳健发展筑牢安全垫。2025年上半年,龙湖期初现房合计压降近80亿元,存量资产半年内盘活11个项目,累计盘活住商土储128亿元,健康的财务状况成为其抵御行业风险的底气。

在销售端,龙湖坚守高能级城市布局,2025年上半年实现合约销售金额350.1亿元,一二线城市销售占比达90%,回款率超100%。其扎根的23座城市销售进入当地TOP20,15座城市跻身TOP10,北京龙湖·观萃等项目逆势热销,印证了其产品力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这种“收缩投资尺寸,聚焦核心价值”的策略,让龙湖在行业销售下滑的大环境中,依然保持了稳定的现金流和市场竞争力。

从“铁索连舟”到增长引擎切换

行业规模从18万亿元滑落至9万亿元的深刻变革,倒逼房企寻找新的增长路径。龙湖的破局之道,在于多年前埋下的多航道布局种子,如今已成长为支撑企业发展的“铁索连舟”生态体系。地产开发、商业投资、资产管理、物业管理、智慧营造等业务协同发展,在市场波动时互相赋能、风险对冲,构建起抵御周期风险的立体防线。

经营性业务已成为龙湖的核心增长引擎。2025年上半年,龙湖经营性业务贡献132.7亿元营收,约40亿元核心净利润,占集团营业收入的22.6%,成为利润的主要贡献者。在商业运营领域,龙湖累计投资超千亿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已开业89座购物中心,整体出租率96.8%,营业额和日均客流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北京长楹天街的硬件改造、房山天街的空间创新,以及全国天街与华为联动打造的数码节,彰显了龙湖商业精细化运营的核心能力。

资产管理航道中,长租公寓品牌龙湖冠寓表现亮眼,累计开业12.7万间房源,整体出租率95.6%。北京熙悦天街店通过存量项目改造,将闲置国有资产转化为优质租赁住房,既响应了城市更新政策,又开拓了新的业绩增长点。龙湖产城业务则通过盘活“老旧汽配城”,打造蓝海引擎产业园,以丰富的园区活动和资源链接能力,实现产城融合与区域价值重塑。智慧营造业务依托数字化能力,推出全业态“一站式解决方案”,北京龙湖·宸翰项目首开劲销8.6亿元,累计销售突破15亿元,成为新规下“好房子”的标杆之作。

多航道业务的全面开花,让龙湖摆脱了对地产开发业务的单一依赖,形成了“开发+运营+服务”的多元收入结构。这种结构转型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打开了长期增长的想象空间,印证了“质量与规模并重”的发展逻辑。

长期主义的价值兑现

在龙湖的发展蓝图中,数字指标是显性价值,而隐于背后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品牌使命,才是其穿越周期的核心密码。从“善待你一生”的品牌理念,到新周期下的现代化演进,龙湖始终将“善意”融入产品打造与服务升级的每一个细节,构建起坚不可摧的品牌信任。

在地产开发领域,“善待”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龙湖·观萃项目采用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一等奖方案,以“真题、真赛、真建”的标准,打造超3万平方米实景全域开放示范区,让双口袋公园、风雨连廊、实体样板间等核心场景眼见为实,最终斩获昌平区年度销冠。这种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本质上是对客户居住需求的深度回应,也是“善意”经济学的具象化表达。

物业管理作为“善待”理念的“最后一公里”,持续为品牌价值加分。2025年下半年,华北大区物业推出石材焕新专项行动,19个项目同步启动,让社区“逆龄生长”;坚守11年的龙民节活动,联动北京30余个社区,通过情感链接构建“邻里共同体”,将“对房子的维护”延伸至“对人的关怀”。这种全生命周期的客户服务,让龙湖物业成为品牌信任的重要载体,也为企业带来了持续的口碑溢价。

房地产行业终将从“开发时代”迈向“服务时代”,龙湖的实践证明,当企业不再执着于“建多少楼”,而是聚焦“如何让建筑中的生命更美好”,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在行业转型的关键期,龙湖以“善待”为核心的长期主义,不仅转化为稳定的经营业绩和品牌信任,更成为穿越周期的永恒坐标。

在冰冷的经济周期与钢筋水泥之间,龙湖用三十年的坚守证明:行业调整期既是考验,也是机遇。财务审慎的安全边际、多航道协同的增长韧性、以客户为中心的善意底色,共同构成了龙湖的“善意”经济学。这种经济学不追求短期规模扩张,而是聚焦长期价值创造;不依赖政策红利与市场风口,而是深耕产品与服务的核心能力。

对于深陷调整期的房地产行业而言,龙湖的路径或许难以复制,但其中蕴含的启示却具有普遍意义:唯有摒弃浮躁的规模崇拜,坚守长期主义,将企业发展与客户需求、行业进步、城市发展深度绑定,才能在周期波动中保持定力,在时代变革中实现永续发展。龙湖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而其“善意”经济学,终将成为行业转型的重要参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