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名中国iPhone用户集体诉讼,“苹果税”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日前,55名中国iPhone及iPad用户通过代理律师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交投诉,指控美国苹果公司(Apple Inc.)在中国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通过强制应用分发与支付渠道限制、收取高额佣金等行为,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
投诉文件明确指出,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存在三项主要违法行为:限定交易及搭售,强制用户仅能通过苹果应用内购买系统(IAP)购买数字商品,并通过“反引导条款”禁止开发者引导用户使用第三方支付方式。限定应用下载渠道,将iOS应用分发权垄断于官方App Store,禁止侧载或第三方应用商店。此外还收取不公平高价佣金:对应用内购买征收最高30%的佣金,远高于欧美市场水平。
投诉文件通过多国案例对比,揭示苹果对中国市场的“歧视性政策”。2025年4月,加州北区联邦法院裁定苹果必须允许用户通过应用内链接跳转至第三方支付平台,且不得收取佣金。
欧盟市场:在遭遇5亿欧元罚款后,苹果于2025年6月放松第三方支付限制,佣金分阶段降至首年12%、次年10%。而中国市场仍被强制使用App Store和IAP系统,承受30%佣金,且“反引导条款”持续生效。
数据进一步显示,中国用户“苹果税”负担远超欧美。2024年,中国用户缴纳“苹果税”64.4亿美元,占苹果全球该类收入的19%,仅次于美国(148亿美元)。但按营收占比计算,中国“苹果税”占苹果中国区营收的10%,高于美国的8.8%和欧盟的4.6%。投诉方直言:苹果在中国每赚10美元,就有1美元来自‘苹果税’,而欧洲不到0.5美元。
此次投诉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多国监管机构已对苹果应用商店政策展开调查: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要求苹果于2025年12月前开放第三方支付;澳大利亚联邦法院裁定苹果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禁止其限制替代支付方式;俄罗斯新修订法律要求在俄销售的iPhone必须允许第三方支付和应用分发;哥伦比亚工商监管局启动反垄断调查,评估苹果是否限制替代应用商店。
中国消费者对“苹果税”不满持续发酵多年
自2017年苹果公司正式将应用内购买(IAP)抽成规则命名为“苹果税”以来,中国消费者对这一高额佣金政策的不满已持续多年。从个人消费者到法律界人士,从社交媒体声讨到集体行政投诉,中国用户对苹果公司“国别歧视性政策”的抵制运动正不断升级。
2017年6月,苹果更新App Store条款,明确将虚拟货币打赏纳入应用内购买范畴,并强制抽取30%的佣金。这一政策在中国引发轩然大波——消费者发现,同一款应用的会员服务、游戏充值或直播打赏,在iOS端的定价普遍比安卓端高出20%-30%。
例如,某视频平台iOS端会员年费为198元,而安卓端仅需148元;直播打赏中,iOS用户1元仅能购买7个虚拟礼物,安卓用户则可购买10个。第三方数据机构Sensor Tower统计显示,2023年“苹果税”在中国收入超过400亿元,占苹果全球该类收入的近四分之一。
更引发争议的是,中国市场的30%佣金费率远高于欧美。美国标准费率为27%(小企业12%),欧盟已降至17%(标准企业)和10%(小企业),韩国则为26%。“中国消费者每支付100元,苹果就拿走30元,而欧洲用户只需支付17元。”参与2025年集体投诉的消费者代表李明(化名)指出,“这种双重标准完全是对中国市场的歧视。”
多年来,中国消费者对“苹果税”的抵制经历了从个体发声到法律行动的转变。2021年消费者金某以苹果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为由,起诉其强制使用IAP系统并收取30%佣金。2024年5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一审驳回诉请,但认定苹果在中国iOS软件市场具有支配地位。
2025年10月,55名消费者联合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交举报信,要求对苹果的“限定交易”“不公平高价”等行为立案查处,并责令开放第三方支付和应用商店。举报信指出,中国消费者承担的“苹果税”占苹果中国区营收的10%,远高于美国的8.8%和欧盟的4.6%。
而在微博、B站等平台,“苹果税”相关话题阅读量超50亿次。网友统计显示,iOS端游戏充值、知识付费等场景的价格普遍比安卓端高30%,直言“中国用户正在为苹果的全球利润输血”。
全球监管风暴下,中国为何“特殊”?尽管欧盟、美国、日韩等国已通过法律或诉讼迫使苹果下调佣金,但中国市场仍维持30%的最高费率。高额“苹果税”不仅加重消费者负担,也直接冲击开发者生态。某直播平台负责人透露:“iOS端用户打赏收入需向苹果缴纳30%佣金,导致主播收入减少三成。为平衡成本,我们不得不提高iOS端礼物价格,进一步加剧用户流失。”
此外,游戏行业更受重创。据统计,中国iOS端游戏内购均价较安卓端高25%,导致大量玩家转向安卓系统。某游戏开发者表示:30%的佣金加上营销成本,我们几乎无利可图,只能放弃iOS市场。
面对持续发酵的争议,2025年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回复消费者投诉时表示,将“依法对平台经济领域垄断行为进行核查”。此前,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均通过反垄断调查迫使苹果调整政策。
中国消费者对“苹果税”的不满,本质是对跨国企业“双重标准”的抗议。在全球数字治理变革的背景下,这场争议不仅关乎30%的佣金费率,更将检验中国维护市场公平、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
全球监管之下苹果再陷反垄断漩涡
此次,油55名中国iPhone和iPad用户联合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交投诉,指控苹果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通过强制应用内购买、限制第三方支付和收取高额佣金等行为损害消费者权益。
这一行动与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全球多地的反垄断调查形成共振,标志着苹果“封闭生态”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监管压力。
2025年4月,欧盟依据《数字市场法》(DMA)对苹果处以5亿欧元罚款,指控其通过技术限制和政策约束阻止开发者引导用户至App Store外购买,构成不正当竞争。尽管苹果于6月调整政策,允许开发者在应用内推广外部支付渠道并引入分级佣金,但仍因规则复杂遭开发者抵制。目前,苹果已就该罚款提起上诉。
2025年4月,北加利福尼亚州联邦地区法院裁定,禁止苹果阻碍开发者引导用户至第三方支付渠道,并将佣金直降至0%。这一裁决使美国开发者进入“免税”时代,Patreon等平台已直接在应用内提供信用卡、PayPal等支付方式。
2025年8月,澳大利亚联邦法院裁定苹果在iOS应用分发和支付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禁止侧载应用及替代支付方式。苹果虽表示将上诉,但裁决已引发本土开发者集体诉讼。日本《移动软件竞争法案》将于12月生效,要求苹果开放第三方应用下载和支付渠道;韩国则通过立法禁止应用商店强制使用特定支付系统。
此次55名用户的集体投诉,被视为中国消费者对“苹果税”不满的升级行动。投诉文件明确指出苹果三项违法行为:强制使用IAP系统、限制应用下载渠道至App Store、收取30%高额佣金。代理律师王琼飞表示,行政投诉的处理速度可能快于民事诉讼,且监管部门有权依据《反垄断法》处以销售额1%-10%的罚款。
随着全球监管风暴的持续,苹果的“封闭生态”模式正面临瓦解风险。分析人士指出,若中国、欧盟、美国等主要市场均要求苹果开放第三方支付和侧载应用,其服务收入占比18%、毛利率高达75.7%的App Store业务将遭受重创。
有行业认识表示,苹果必须在全球政策统一性和本土合规性之间找到平衡。否则其市值超3.9万亿元的商业帝国可能因监管压力而缩水。目前全球监管机构与苹果的法律拉锯战,已为数字市场的公平竞争写下新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