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活到100岁,手里的保单还够用吗?一场关于长寿与保险的“生死时速”

500

服从风险、偏爱确定性,是保险业的天性。

观察最近几年长寿产业的动静,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科技公司、医疗机构甚至马斯克、贝索斯等富豪都在积极探索延长人类寿命的路径,而保险公司,这个本该和寿命联系最紧密的行业,却鲜有动作。

500

问题的根源在于,长寿产业的逻辑天生与保险业的底层算法冲突。

动辄几千美元的基因测序、生物年龄检测、激素疗法,这些前沿手段没法被任何现有的精算表格接纳。尤其是在延迟退休政策落地、长寿趋势愈演愈烈的今天,这个矛盾变得格外尖锐。中国疾控中心在《柳叶刀》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3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的概率高达93%,其中女性将达到85.1岁[1]。活得更久,已成定局。

500

当人人都得活得更久、工作到更老,保持健康就不再是个人爱好,成了保住未来饭碗、避免晚年护理困境的必需品。而这时,保险业的集体沉默,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

500

保险业与长寿科学的根本矛盾

过去三百年保险业的运行,依赖于一个建立在统计学之上的、堪称完美的商业模型:可承保的健康和可理赔的疾病。然而长寿产业所关注的“从健康到疾病的缓慢衰老过程”则成了一个巨大的、保险无法覆盖的金融黑洞。这一矛盾源于保险业与长寿科学之间的三个根本性冲突:

500

No.1

预防的悖论

以早些年液体活检公司Grail推出的Galleri多癌种早期筛查测试为例[2]。这项技术能够通过一次抽血,在症状出现前检测超过50种癌症的信号,堪称预防医学的革命性突破。然而,这样一项能将癌症扼杀在摇篮里的技术,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处境:绝大多数商业健康险都拒绝为其报销。

500

这恰恰暴露了保险业的“近视症”——只算眼前账,不算未来账。

传统保险的定价模型,严重依赖过往的理赔记录,例如,分析某种疾病过去的发病率多高、治疗花了多少钱。但像Galleri测试这种前沿预防技术,其价值在于“防患于未然”,目标是让疾病不发生,或者在造成重大损失前就被解决。

保险业擅长计算已发生的灾难成本,却难以评估和衡量可能避免的未来风险所带来的巨额社会效益。因此,一项可能大幅降低晚期癌症治疗支出(数据显示晚期癌症治疗费用往往是早期发现的数倍)的技术,反而被排除在传统理赔框架之外,形成了短期成本与长期收益的巨大错位。

No.2

护理的危机

长寿不能只看活得久,还要考虑活得怎么样。以美国长期护理保险(LTCI)市场为例,LTCI本应是应对“长寿但不一定健康”这一核心社会矛盾的最佳产品。它承诺为因年老、慢性病或认知障碍而失能的客户,支付家庭护理、养老院等高昂费用,为长寿但失能的晚年,提供最后的尊严。

然而现实是,保险公司的精算师们依据过去的生命表为产品定价,严重低估了两大趋势的叠加效应:一是人类寿命延长的速度远超预期;二是失能后护理成本的飙升速度,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专业护理人员短缺导致的人力成本激增。

根据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协会(AALTCI)的数据,在2000年,美国有超过100家公司销售LTC保单;而到了2020年代,这个数字骤降至仅剩十余家[3]。幸存的公司,为了自保,只能疯狂提高保费、收紧理赔条款。

500

图注:AALTCI官网

保险公司,这个天生精于计算短期、灾难性事件成本的行业,很难为一个价值在于长期、主动优化回报的产品进行准确定价。例如一个人在40岁时购买LTCI,他可能85岁才开始使用,那么这要求保险公司需要预测45年后的护理成本,这显然不可能。因此。当它们试图用旧地图去航行一片新大陆时,触礁沉没似乎成为一种必然的结局。

No.3

价值的悖论

过去十余年,联合健康集团(UnitedHealth Group)通过其子公司Optum,每年投入超过85亿美元用于创新和技术,其中包括健康管理相关项目,即通过健康筛查、慢病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主动降低疾病发生率,减少巨额医疗赔付[4]。这与长寿科学倡导的“主动优化”理念高度契合。

然而,实践却暴露出保险与医疗保障体系的结构性障碍,形成一个矛盾困局:项目越成功,保险公司可能越无回报。首先是预防的收益往往外溢。例如,一名64岁客户通过健康管理避免了66岁时突发心脏病,但此时他可能已转入美国政府的Medicare计划(为65岁及以上人群提供的医疗保险)[5]。结果,联合健康承担了预防成本,政府医保却享受了成本节约的红利。

这种“越成功越亏本”是全球保险与医疗体系的普遍挑战,削弱了商业保险公司对长期预防性投资的动力。而更深层的悖论在于,预防的成功可能侵蚀保险业根基:健康客户群体对高额健康险的需求下降,导致保费收入萎缩。

500

从风险管理到价值创造

面对日益增长的长寿需求,变革的压力倒逼保险业必须走出堡垒。既然旧的模式已经不可行,一场由市场和技术驱动的、自下而上的改革便拉开了序幕。

第一步:当健康成为可交易的资产

以南非Discovery公司的Vitality项目为代表的“共享价值保险”模式的全球化为例,其核心理念是:与其试图精准预测和规避客户未来的健康风险,不如通过激励机制主动引导客户改善当前健康行为,实现保险公司与客户的双赢[6]。

可穿戴设备(如Apple Watch)及智能App,实时监测用户的运动量、睡眠质量和饮食习惯等健康数据,并通过保费折扣、购物优惠券、旅行奖励(如航空里程)、健康产品补贴等多种激励方式,为用户提供即时正向反馈。这种游戏化的健康管理模式不仅提升用户的生活质量,还降低保险公司的理赔成本,成功推动了该模式在全球40多个国家的普及,服务超过3000万用户。

在美国,大型保险公司恒康(John Hancock)于2018年宣布,其所有的人寿保险产品都将与Vitality计划深度绑定,标志着这一模式在美国主流保险市场的突破[7]。这些主流巨头的全面采纳,证实了“健康行为激励”已从一个新奇的试点,演变为成熟且高效的商业战略,它为保险业找到了一条绕开不确定性难题、实现主动风险管理的全新路径。

第二步:金融赋能为前端创新松绑

在前端管理健康的同时,保险业在后端的财务工具上也在进化。2024年9月,全球再保险巨头慕尼黑再保险(Munich Re)针对北美市场推出长寿再保险解决方案,试图以金融工具破解长寿风险的困局[8]。

再保险,即保险公司的保险。当一家保险公司担心自己承接了太多长寿客户未来可能赔不起时,它就可以向慕尼黑再保险这样的巨头,购买一份“再保险”合同。

500

这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卖保险,更是一种基于未来趋势的“卖资产负债表”策略。它允许那些因业务出色而吸引了大量长寿客户的保险公司,将“客户活得太久可能导致亏损”这一宏观风险转嫁给再保险公司。这样一来,它们就不必再为这个风险预留大笔备用金。

而这些被释放的资本,可以被重新配置,用于投资前端的、更具增长潜力的健康科技、预防性服务、甚至长寿诊所等创新业务。这种精巧的金融工具,正在成为驱动前端业务创新和长寿生态系统构建的强大助推器,将长期风险转化为可管理的资本机遇。

第三步:当预防拥有了可计算的价值

2025年,Midi Health推出的专为女性设计的AgeWell长寿项目,成功获得了Aetna、Cigna等美国主流保险公司的支持,并获得了超过6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9]。Midi Health给保险公司算了一笔经济账,它用数据证明:现在花一小笔钱为女性提供“更年期护理”,就能显著降低她们未来患上心血管病、骨质疏松等重疾的风险。这种“把预防的长期收益量化给保险公司看”的模式,让保险公司终于有理由为预防服务买单,为行业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这类模式证明,通过细分市场、提供专业服务并量化预防收益,可以有效弥合保险支付与长寿干预之间的鸿沟。

500

从Vitalit改变人的健康行为,到慕尼黑再保险优化资金结构,再到Midi Health验证精准长寿服务的商业模式,这场自下而上的市场探索,清晰地勾勒出一条进化路径:即从单一的风险赔付者,转型为健康促进者和长寿生态构建者,最终实现为健康本身而非“疾病”买单的全新商业逻辑。

500

中国式困境与破局使命

No.1

政策驱动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连续三年止步万亿门槛,正面临严峻的增长瓶颈[10]。今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的健康险保费,更是出现几乎零增长的尴尬局面[11]。

这一困境背后,是国内传统健康险大户——重疾险的加速滑落,过去那种“一纸诊断定赔付”的简单模式,在产品同质化、消费者认知升级和经济压力增大的多重夹击下,已尽显疲态。

然而,政策层面正在积极引导市场变革,这为保险业参与长寿产业提供了机遇。202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首次在最高层级文件中明确“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12]。

随后,国家医保局和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扩大试点范围。截至目前,全国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已近1.9亿,基金累计支出超850亿元[13]。长期护理保险已从地方性的探索,正式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这为商业保险深度参与长期护理保障提供了政策蓝图和市场空间。

500

图注:国务院官网

中国在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过程中,美国的LTCI困境给我们提供了典型的试错案例和深刻教训。与此同时,日本与中国在社会结构、老龄化速度、家庭照护传统、政府角色等方面高度相似,其LTC制度自2000年实施以来,经历了从“地方自治”到“中央-地方协同”的深刻调整,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与筹资机制,为中国制度设计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照和实践经验[14]。中国保险业可以在此基础上,探索商业保险与政府政策的有机结合。

500

No.2

企业布局

面对巨大的长寿产业市场潜力,中国多家保险巨头已通过投资建设高品质养老社区、康养中心或健康管理平台、居家照护服务等模式,加速布局长寿产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全国保险机构参与投资和建设的养老社区项目已超过100个,提供床位数超过15万个[15]。

500

这表明,中国保险业正在从单纯的风险保障者,向长寿生态的积极构建者和健康服务提供商转型,致力于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长寿需求。

结语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创造未来。”

长寿的趋势未变,但保险的“玩法”正在被重塑。从风险的被动承受者到健康的积极守护者,保险业有使命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为百年寿命增添一道确定性。

未来,也许我们都能活得更长久、更健康,谁知道呢?只要保险继续勇于冒险,100岁可能只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声明 - 本文内容仅用于科普知识分享与抗衰资讯传递,不构成对任何产品、技术或观点的推荐、背书或功效证明。文内提及效果仅指成分特性,非疾病治疗功能。涉及健康、医疗、科技应用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医疗相关请寻求专业医疗机构并遵医嘱,本文不做任何医疗建议。如欲转载本文,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授权与转载规范。

参考文献

[1]Bai R, Liu Y, Zhang L, Dong W, Bai Z, Zhou M. Projections of future life expectancy in China up to 2035: a modelling study.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3;8(12):e915-e922. doi:https://doi.org/10.1016/s2468-2667(22)00338-3

[2]Blood Test for Cancer Screening | Galleri®. Galleri® Test. Published 2022. Accessed September 10, 2025. https://www.galleri.com/

[3]2020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ales.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Long Term Care Insurance. Published 2020. Accessed September 10, 2025. https://www.aaltci.org/news/long-term-care-insurance-association-news/2020-long-term-care-insurance-policy-sales-reported

[4]1Motley Fool Transcribing. UnitedHealth (UNH) Q2 2025 Earnings Transcript. The Motley Fool. Published August 6, 2025. Accessed September 10, 2025. https://www.fool.com/earnings/call-transcripts/2025/08/06/unitedhealth-unh-q2-2025-earnings-transcript/

[5]Emblemhealth.com. Published 2025. Accessed September 10, 2025. https://zt.emblemhealth.com/plans/medicare-advantage/medicare-basics

[6]The Digital Insurer. The Digital Insurer. Published August 16, 2017. Accessed September 10, 2025. https://www.the-digital-insurer.com/zh-CN/dia/discovery-health-vitality-wellness-program/

[7]John Hancock redefines Life Insurance with Vitality program - The Digital Insurer. The Digital Insurer. Published August 16, 2017. Accessed September 10, 2025. https://www.the-digital-insurer.com/dia/john-hancock-redefines-life-insurance-with-vitality-program/

[8]Munich Re North America Life Launches Longevity Reinsurance Solution to US and Canada Markets | Munich Re. Munichre.com. Published 2025. Accessed September 10, 2025. https://www.munichre.com/en/company/media-relations/media-information-and-corporate-news/business-news/2024/business-news-2024-09-18.html

[9]May A. Midi launches insurance-backed longevity program for women. Axios. Published May 27, 2025. Accessed September 10, 2025. https://www.axios.com/2025/05/27/midi-health-longevity-women-insurance

[10]1.Xueqiu.com. Published September 5, 2025. Accessed September 10, 2025. https://xueqiu.com/7845896139/351085496

[11] Stcn.com. Published 2025. Accessed September 10, 2025.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3044338.html

[12] Www.gov.cn. Published 2025. Accessed September 10, 2025. https://www.gov.cn/zhengce/202501/content_6996775.htm‌

[13]新华社快讯:长期护理保险参保群众近1.9亿人-新华网. News.cn. Published 2025. Accessed September 10, 2025. http://www.news.cn/20250724/43a553eb60214eb1bc0bc57c44e1f448/c.html

[14]Japan Health Policy NOW –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Japanhpn.org. Published 2015. Accessed September 10, 2025. https://japanhpn.org/en/longtermcare/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