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张骞、班超促进中原与西域文明交流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张骞与班超如两颗璀璨星辰,在不同历史轨迹中照亮了中原与西域交融之路。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东汉班超巩固统治,二人共谱推动国家统一、促进文明交流的千古绝唱。

500

公元前138年,张骞持汉节率百余人出使西域,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途中被俘,囚禁十余年。匈奴单于以高官厚禄、妻儿亲情诱之,张骞紧握汉节,忠诚不改。逃脱后,他毅然西行,穿越戈壁雪山,抵达大宛、康居、大月氏等国。他带回西域地理图谱与军事情报,将中原丝绸、冶铁术、井渠技术传入西域,又引入核桃、葡萄等作物。

司马迁称其“凿空西域”,他打破隔绝,为丝绸之路诞生奠基。公元前119年,张骞二次出使,此时汉朝已大败匈奴,他率三百余人走访乌孙等国,促成多国建交。此后,西域文化传入中原,中原丝绸西传,张骞的开拓让西域纳入汉朝视野,为西域都护府设立铺路,使新疆成为中国版图一部分。

公元73年,班超以假司马身份率36人出使西域,肩负“重建统治”使命。至鄯善国,鄯善王态度骤变,班超察觉匈奴使者已至,率随从夜袭匈奴营地,斩杀使者,震慑鄯善王,使其归附汉朝。

500

此后的三十一年,班超以西域为家,平定叛乱,抵御外敌。他联合月氏击败贵霜帝国,收复龟兹、疏勒等国,重建管辖体系。在他的治理下,丝绸之路畅通,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繁荣。

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虽未抵达,却抵达地中海东岸,为中西方交往留下经验。班超推行联姻、册封等政策,促进民族融合,其子班勇继承父业,深化对西域的治理。若说张骞是丝绸之路“开拓者”,班超则是西域统治“巩固者”,他让张骞开辟的文明通道得以延续,使中原与西域联系走向深度融合。

张骞与班超,一位是“破局者”,一位是“守成者”,却有着共同精神内核。他们不畏艰险,张骞穿越匈奴腹地,班超以36人震慑西域,尽显担当;他们心怀家国,张骞十年囚居不改初心,班超三十一年坚守西域,执着于国家统一。二人贡献超越时代,推动物种、技术、文化双向流动,奠定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底色;强化中央对西域管辖,为多民族国家统一发展奠基。

如今,他们的精神仍具启示: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应以开放姿态促进文明交流,以担当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以创新勇气突破发展局限。张骞与班超的传奇,融入中华民族精神血脉,是开拓进取、追求统一的永恒象征,其绝唱将在历史回响中永远激荡人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