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洗洁精洗头”火了 医生:不能用来洗头 严重会诱发皮肤病

近日,一则关于“胖东来洗洁精洗头”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多个视频显示,有网友尝试用这款标注为“果蔬餐具净”的洗洁精清洁头发,并宣称“去油效果显著”“洗后头发蓬松”。这种看似猎奇的个人行为,经网络传播后竟演变成一股跟风潮,背后暴露出的健康隐患令人忧心。

从产品包装可见,胖东来这款洗洁精主要成分为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强效表面活性剂,pH值约为8.5(弱碱性)。郑州某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指出:“这些成分对油脂的乳化能力极强,但会过度剥离头皮角质层脂质。头皮正常pH值为4.5-5.5的弱酸性环境,长期使用碱性清洁剂将导致屏障功能崩溃。”临床数据显示,类似案例引发的接触性皮炎就诊率在近一周上升了30%。

胖东来官方在事件发酵后迅速发布声明,强调该产品执行标准为GB/T 24691-2022《果蔬清洗剂》,明确标注“不可接触眼睛及皮肤长时间停留”。其研发负责人解释:“餐具净的泡沫稳定性、去污阈值是针对食物残渣设计的,与洗发水的温和性、护发素包裹技术存在本质差异。”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某电商平台曾出现“洗衣液洗头”风潮,最终因大规模头皮过敏投诉被监管部门叫停。

500

上海市某皮肤病医院副院长通过实验演示指出:洗洁精清洁后的头皮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角质层出现龟裂纹,而专业洗发水样本则保持完整鳞片结构。“这种微观损伤会引发连锁反应。”她解释道,“头皮屏障受损后,马拉色菌等微生物更易定植,可能诱发脂溢性皮炎;碱性环境还会激活瘙痒受体TRPV1,形成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更严重的是,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湿疹,需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控制。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指出,此类风潮反映部分网民对产品标签的漠视。“洗洁精每毫升活性物含量是洗发水的3-5倍,就像用84消毒液洗脸一样荒谬。”心理学专家分析,短视频平台的“挑战文化”放大了非理性行为,“当‘反常识’与‘低成本’结合,极易引发模仿,而算法推送会进一步制造信息茧房”。

除洗洁精外,医生特别提醒需警惕以下误区:

1. 香皂洗头:脂肪酸钠盐易形成皂垢堵塞毛囊

2. 洗衣粉洗头:含荧光增白剂可能引发光毒性皮炎

3. 小苏打洗头:颗粒摩擦会加速毛鳞片脱落

4. 盐水洗头:高渗透压环境导致毛囊细胞脱水

500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护发中心建议,油性头皮应选择含水杨酸或吡啶硫酮锌的控油洗发水,频率控制在隔天一次;干性头皮则需添加泛醇或角鲨烷的修护型产品。对于网络流传的“天然清洁法”,如淘米水、茶籽粉等,亦需经专业配比杀菌处理后使用。

这场闹剧再次敲响警钟:当“流量至上”遭遇科学盲区,看似无害的模仿可能酿成健康悲剧。正如中国日用化工协会公开倡议所言:“清洁用品的专业化分类是人类百年化工进步的成果,任何跨界使用都应遵循‘配方可知、风险可控’原则。”或许,在追逐新奇体验前,我们更该重温那个朴素的道理——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值得用科学的方式温柔以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