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读大学,窗外就是166万平方公里的风景
来新疆读大学前,总以为校园风景大抵是教学楼与操场的简单拼凑。直到真正踏入这片土地,才发现每所大学的窗外,都连着一片独一无二的天地——或许是河谷的晨雾漫过课堂窗台,或许是古城的果树探进宿舍院墙,又或许是雪山在晚自习后映着路灯。
那些散落在新疆不同城市的大学,像一颗颗温润的棋子,轻轻落进新疆的草原、戈壁、河谷与绿洲之间,便顺着这片土地的肌理,长出了各自独有的风景模样。
上学的时候,我们或许总对这些景色不以为意,但当校园里的点点滴滴成为回忆,再想起时才发现,那些窗外的一草一木、一晨一昏,早已成了我们心底最念旧的风景。
新疆大学的温柔与和煦
操场旁,红砖建筑沉默伫立。
傍晚时分,天空被夕阳晕染成浅橘色,远处的雪山在余晖里泛着微光,与近处的绿草坪、墨绿的篮球架相互映衬。风掠过操场,带着一丝清凉,将校园的气息吹向远方。
到了秋天,林荫道成了校园里最温柔的角落。
道路两旁的树木早已被秋意染透,满枝金黄谣言;阳光透过叶片的缝隙往下落,在路面织就一片斑驳跳动的光影。
偶尔有黄叶打着旋儿悠悠飘落,路上有行人驻足,也有自行车缓缓驶过,还有载着杂物的小车不慌不忙地前行——这寻常的画面里,藏满了生活本真的生机。
冬日的图书馆前,另有一番素净模样。树木的枝条覆着厚雪,像是被细白的霜包裹着,整整齐齐地伸向天空。
图书馆的外墙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得简洁庄重,“图书馆”三个大字清晰地嵌在建筑上。雪后的地面洁净得没有一丝杂质,偶尔有几行浅浅的脚印,校园里安静极了,静得仿佛能听见雪粒轻轻落下的声音。
从教学楼的窗户向外望,暮色正悄悄漫过城市。
远处的楼宇泛着暖黄的光,更远处的山峦轮廓清晰,与渐变成蓝紫色的天空衔接在一起,没有一丝突兀。室内的静谧与窗外天地的开阔悄悄交融,连带着心绪也跟着沉下来,变得格外平和。
新疆大学坐落于乌鲁木齐市,恰在红山脚下。夏日里草木生长得格外繁茂,深绿色的榆树枝干粗壮,叶片层层叠叠;浅绿色的杨树身姿挺拔,枝叶在半空舒展交错,共同在山脚织出大片阴凉。
沿着石阶向山上走,山坡的青草间还藏着惊喜——星星点点的野花,紫色的苜蓿、黄色的野菊,花瓣小小的,安安静静地混在草丛里,不张扬,却格外动人。
站在山腰的平台眺望,视野瞬间开阔起来。
远处的城市楼群一片连着一片,在阳光下泛着冷调的光泽,是现代都市的利落;近处的红山岩壁,则是厚重的赭红色,粗犷的岩石纹理清晰可见,与周围的绿意形成鲜明对比,满是自然的苍劲。
头顶的天空蓝得澄澈透亮,几朵白云慢悠悠地飘着,风从山的另一侧吹过来,带着山间草木的清冽气息,也裹着城市里的些许生活味道,让这处可俯瞰城市的山景,既有自然的开阔辽远,又蕴含着人间烟火的温煦质感,让人忍不住驻足良久。
石河子大学的雪山与静谧
石河子大学的校园里,近景是不同时节的花木、林荫道,让校园在四季流转中,始终透着安静又充满生机的气息。浅灰色、红砖色的楼宇间,白色的天文台穹顶格外显眼。
再往远处望,连绵的雪山覆着厚雪,在蓝天之下,雪层的纹理清晰可见,与校园的建筑隔着一层开阔的空间,层层递进成一幅干净又开阔的画。
春日来临,逸夫实验楼前便有了温柔的模样:浅灰色的建筑墙面整齐排列,“逸夫实验楼”五个金色大字嵌在墙上,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楼前的树木绽出粉白色的花,枝条细细密密,花朵一簇簇挨着,旁边还有新抽的嫩绿枝叶。蓝天澄澈如洗,阳光落在花与叶上,泛着明亮的光泽。
夏日的校园则浸在浓绿里。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的石碑立在草地上,石块表面带着自然的粗糙纹理,上面的红字清晰醒目。
石碑周围,树木长得肆意繁茂——深绿的针叶树透着沉稳、浅绿的阔叶树带着鲜活,两种绿意相互映衬,叶子在阳光下亮得耀眼。
天空蓝得透亮,几朵白云悠悠飘着,树下的小径上,行人的身影来来往往,空气里浸着夏日的清爽,吸一口都觉得沁凉。
一入秋,校园的林荫道成了金色的世界。砖块铺就的小路两侧,树木的叶子都被染成了透亮的金黄,有的叶子已经飘落,在路面铺了薄薄一层。
树枝向路的上方延伸、交织,像搭起一条金色的长廊。阳光穿过叶隙,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风轻轻吹过,偶尔有叶子簌簌落下,悄无声息地添在地上的“金毯”上,让这份秋意又厚了几分。
到了夜晚,校园的角落里只剩暖黄色的路灯亮着。光线温柔地洒在路面与树干上,树木的枝叶在灯光下显出深浅交错的绿,旁边的设施静静伫立。
天空还残留着一点淡蓝色的底色,整个场景安静极了,只有灯光柔和地包裹着树影,连风都似要放轻脚步,怕扰了这份安宁。
伊犁师范大学的金翠交织
秋日的林荫道,是校园里最醒目的景致。道路两侧的树木,叶子已被染成透亮的金黄,像挂满了细碎的阳光;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枝叶,在沥青路面投下宽窄不一的光斑,随着风动轻轻晃悠。
地面落了薄薄一层黄叶,像是谁随手撒了把碎金,走在上面能听见细微的“沙沙”声。行至路的尽头,红色的标语牌立在那里,周围的树木枝叶向天空舒展,将蓝天挤成狭长的一块,蓝得澄澈又干净。
林间小径由浅棕色砖块铺就,弯弯曲曲地向树林深处延伸。砖块上零星覆着落叶,两侧的树木树干,下半部分刷着整齐的白漆,在黄绿相间的树叶映衬下,显得清爽利落。
草地上落满了黄叶,风拂过时,总有几片叶子从枝头悠悠飘下,轻轻落在砖路上。
校园的绿地旁,一圈环形木质长椅静静卧在带有纹路的砖石地面上。长椅周围的树木枝叶繁茂,叶子泛着清新的绿意,阳光透过叶片缝隙,在草地上筛出斑驳的光影。
远处,其他的长椅和小径悄悄隐在绿意里,整个场景安静得能听见风过叶隙的轻响。
湖边的大柳树最是温柔,枝条垂得又长又密,如绿色帘幕垂向水面。湖水色泽偏深,清晰倒映着柳树的身影。岸边的木质小桥,连接着湖中的小块陆地。
周围的树木高低错落,有的叶子已泛出微黄,与柳树的深绿交织,在湖边绘出层次丰富的色调。
盛夏时节,荷塘便成了校园的清幽所在。荷叶长得格外旺盛,叶片宽大,透着浓郁的绿。
粉色与白色的荷花从荷叶间探出头来,有的完全舒展花瓣,露出嫩黄的花蕊,有的还是紧实的花苞,裹着娇嫩的颜色;荷叶下的水面,浮着零星浮萍,背景的灌木郁郁葱葱,将荷塘衬得愈发静谧,偶有蜻蜓点水,才打破这份宁静。
喀什大学的庄重与缤纷
在中国最西部的大学,喀什大学的校园一角,树木的叶子晕着黄绿的过渡色,像被秋光温柔晕染过。草地上立着一块仿木标牌,“青青生命 脚下留情”八个字清晰醒目,悄悄提醒着路过的人。
不远处,一座攒尖顶的亭子静静伫立:蓝绿色的瓦面泛着温润的光,朱红色的立柱挺括端正,柱身还绘着细碎彩纹,添了几分灵动。几个人坐在亭下闲谈,影子被阳光拉得浅淡修长。
周围树木高大,枝叶交错成一张浓密的网,阳光穿过叶隙,在草地上筛下斑驳光斑;空气里漫着秋阳晒过的干爽气息,吸一口都觉得清透。
午后的阳光里,草地泛着鲜嫩的绿意,零星落着几片黄叶,像撒了点碎金。光线穿过枝叶间的水汽,竟在草地上映出一道小巧的彩虹——色彩清淡却分明。
旁边的石质长椅与铺装地面,被阳光照得微微发亮;树木的枝条垂下来,叶子边缘泛着浅黄,风一吹,叶尖轻轻晃动,彩虹的光晕也跟着细微颤动,像在跳一支轻缓的舞。
校园里的林荫道,被茂密的树木层层覆盖。枝叶相互交织、叠压,把天空挤成狭长的一条。阳光费力地穿过叶隙,在路面洒下细碎的光影,随风吹动忽明忽暗。
道路平整,两侧树木的树干粗壮结实,叶子大多是深绿色,透着蓬勃的生机,偶尔有几片泛黄的叶子混在其间,悄悄藏着秋的痕迹。
远处的建筑在树影后露出一角,墙面的颜色在光影里显得温润,整条林荫道像一条通向静谧深处的长廊,走在其中,连脚步都忍不住放轻。
黄昏时分,主楼在暖黄色的天光里显得格外庄重。浅色调的墙面干净素雅,窗户整齐排列透着规整的秩序感;顶部的旗杆上,红旗在微风里轻轻舒展,猎猎作响。
天空从金黄慢慢过渡到浅灰,柔和的光线铺在建筑外墙上,每一层的轮廓都清晰可辨。整个建筑安静地立着,没有多余的声响,让人能清晰地感觉到时间正顺着光影缓缓流过。
傍晚的天空被夕阳染成浓郁的橙红色,浑圆的太阳悬在天际,光线像融化的蜜糖般柔和。几条电线横亘在天空,如细密的丝线,把辽阔的天际线轻轻分割。
远处建筑的轮廓、近处树木的枝桠,都被镀上一层暖光,化作深浅不一的剪影,静静地伫立着,连风都似要放轻脚步,生怕打破这份温柔的暮色。
有限的篇幅,终究难将新疆的大学魅力一一说尽。
在新疆读大学,你很难清晰划分 “校园” 与 “天地” 的边界——有时在课堂上,落日会准时从窗角探进来,把课本染成暖黄色;有时在宿舍楼下,晨雾会漫过草坪,把楼宇裹进朦胧的纱里;有时走在课后的路上,河水的潺潺声会跟着脚步一路相伴,像在说悄悄话。
这些大学更像从新疆的土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根系连着戈壁与草原,汲取着大地的厚重;枝叶接着河流与雪山,映着天地的辽阔;还缠着当地人生活的烟火气,藏着最鲜活的日常。
那些窗外的风景,从不是课本之外的“附加品”,而是每天都在眼前流动的日常,是刻在青春里的底色。
它们让“新疆”不再是地图上一个抽象的名字,而是能真切看见、摸到、闻到的具体存在——是岩石在阳光下晒出的温热,是河水浸过指尖的清凉,是花香漫过鼻尖的清甜,是雪山映进眼底的亮。
在这样的校园里读书,读的不仅是课本上的文字,还有眼前这片辽阔天地写满四季的诗——春有花开,夏有浓荫,秋有金叶,冬有白雪,每一笔都是独属于这里的浪漫。
最最亲爱的读者呀,我多希望也能看看你的大学的风景,看看藏在你青春里的夏日蝉鸣,或是秋日落叶,看看那些让你想起就心头一暖的日常。
我们评论区见哦~
-END-
主 编:穆尼热
副 主 编:努尔扎代木、热依莎、麦迪娜依
版 块:一眼新疆
版 主:葛梦丽
作 者:姚雨膨
校 对:阿比代
排 版:秦佳音
后 台:麦尔哈巴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新疆大学 @新疆是个好地方 @伊犁师范大学 @喀大青年 @喀什大学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