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科学奖给的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不是把螃蟹做到最美味的
我此前解释过了,我们中国的科研资助长期以来并不鼓励支持原始创新和发现:见《中国现阶段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是资助和评价体系的锅,K字签证解决不了》。现在很多人知道了自然指数看到中国高校霸榜就以为是中国原创研究已经世界领先是个重大误区。很多原始创新和发现在最初的时候并不亮眼,很多诺奖获得者的工作在起初都是在影响因子不高的杂志上发表的,后面越做越多人发现有价值,就去追踪他们做研究。
这时候这个方向的重要性已经很明晰了,你在这个时候去做这个方向的工作,工作做得很好就容易发到高影响因子杂志上。你做得越好,自己拿诺贝尔奖的概率其实是越低的,反而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拿奖的概率越高。原因是别人不知道去这个值得做,就他/她认识到这个方向值得做,你的努力给对方做了很漂亮的嫁衣,第一个尝试的得到荣誉,你也出了名。但想要鼓励原始创新和发现,需要鼓励的是让更多人去探索无人区。现在的情况是绝大多数人都在追热点,而如果要拿诺奖,得反其道而行之,要努力避开去做热门的方向。这样做的风险是比较大的。最后可能确实投了很多资源和人力但啥也没做出来。
观察者网的网友们可以瞧不上第一个吃螃蟹的,就愿意赞美和表彰把螃蟹做到最美味的,也不是不可以。这样的话,也没必要因为确实国内科学家鲜少有愿意去做研究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骂诺奖评选委员会种族歧视。你去骂歧视,反映你内心里在不认同别人的评选标准的情况下依然希望得到对方认可,那就是一种心理扭曲的疾病了。真不在乎,骂他们作甚?
不过我话说回来,如果把标准定位就只愿意赞美和表彰把螃蟹做到最美味的,就别在网上批评什么“学阀”。你给大厨配备好的工具,顶级的食材和配菜和配料,更多的优秀的帮厨,就更有可能端出来更美味的螃蟹宴。所以骂之前,搞清楚自己在乎的到底是什么。别骂都骂到无法逻辑自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