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塔天王为什么要托塔?——西游记漫谈

2025/10/2

本文是凭记忆,说的不对,请指正。

从哪开始呢?

先出个问题吧,笑傲江湖这个词儿出自四大名著里的哪一部?如果你不知道四大名著是什么,可以跳过该问题。

托塔天王为什么要托塔?成天举着个塔,你不累吗?

主要因为哪吒出生的时候骨骼清奇,被李靖认为是妖孽。稍长几岁又闯了不少祸,包括把龙王之子的脚筋拔出来给父亲做腰带。

家庭矛盾不可调和,按照当时的伦理,哪吒自杀了。

但像这种具有主角光环且骨骼清奇的人,还能没有个师父?!

按照当时的逻辑,其死后的魂魄被师傅重新救活。复活后的哪吒誓要报仇,非把李靖除掉不可。逼得李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最后投在宗教门下。哪吒本就是被宗教势力救活的,见塔如见佛。所以只要李靖拿着塔不撒手,他就是安全的。 否则性命难保。

唉,人生真是一个妥协与对抗的矛盾综合体。

回到西游记。

西游记这部书我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过至少两遍。我看到,相关的影视作品,包括动画游戏也不知道拍了多少。但所有的衍生作品无一例外都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猪八戒的形象与定位与原著严重不符。

经常我们看到的猪八戒形象就是挺着个大肚子,扛着他的钉耙,然后一颠一颠的走在队伍中。但这是不可能的。

首先,在一个艰难的取经过程中,不可能允许这样一个什么都不干的人存在。

猪悟能在原著中的定位是挑担子的。唐僧的所有行李,包括袈裟禅杖,一些经书,化缘的饭碗等等都要由八戒用扁担来 挑,对此原著中,猪悟能曾多次抱怨。按照唐三藏说的,“你比沙僧还有些膂力”。

其次,按照原著所说,在长途负重跋涉的过程中,猪八戒经常是吃不饱的。一般都只能吃个半饱,所以一旦能敞开吃,对他是一次享受与补充。

一个长期重体力行军的人,不要说他吃不饱,就是能吃饱,也不可能有大肚子,他又不是常年坐在那里开会。

第三,所有拍西游记相关作品的人,到现在把取经4人组的基本定位,都没有搞明白。

其中唐僧是宗教人士,是这次取经行动的发起人。

孙猴子人脉广泛,能够解决路上遇到的麻烦。

猪八戒是挑行李的长工,能吃也能干,但他也是体力消耗最多的人。所以抱怨也是难免的。

沙悟净是卷帘大将,原来是玉皇大帝的近侍。派下来是专门照顾唐三藏起居生活的。

除此之外,还专门给唐僧配了一匹马,考虑到马会衰老会生病,所以设计白龙为马。

第四,再说说金箍棒。书中描写齐天大圣在使用之时,是“丈二长短碗口粗细”。考虑到吴承恩是南方人,我就不用老陕的面碗来比喻了。就算是南方吃米饭常用的小碗。那那个碗口恐怕也不是影视剧中常见的粗细。原因嘛,估计一是不好用,二是不好拍。但现在拍摄或者技术处理应该不是问题,只要解决审美的问题就好。

又想起来86版西游记剧组肯定也没有仔细阅读过原著。以至于鹿力大仙那一节“破烂流丢一口钟”,他就真放了一个敲的钟在那里。人家指的是和尚的衣服,也叫一裹圆,没有裁缝的时候,在一块布中间扣一个碗,挖个孔,头伸出来,就当衣服了。

……你们在拍的时候能不能尽可能忠于原著啊?

个人还是希望能贴近原著一些,某些过于血腥的,可以想办法处理。

再有,就是能不能拍的有点古人的意趣,有点儿冷兵器时代的美感。

就像刘继卤画的那样。既有古代的那种审美和文化,又有粗犷和野性的自然之美。

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