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为什么一直在亏?——从成本的角度看机票的合理定价
文 | 李瀚明一李及李
首先祝各位读者朋友节日快乐,假期愉快;也希望各位读者朋友能以合适的价格买到假期出游的机票。
綦琦老师之前邀请我一起研究中国民航的成本。在中国民航连亏六年,疫情以后行业亏损不见好转的情况下,研究这个问题是很有意义的:无论是站在销售端的角度上,通过合理定价避免“内卷”和无序竞争,还是站在供给端的角度上,识别困扰中国民航的成本问题,相信都能够帮到中国民航的广大从业者。
从三大航的财务数据来看,国航疫情前六个半年,每可用座公里的除油营业成本的平均数是0.33元人民币;但是疫情后五个半年,每可用座公里的除油营业成本的中位数为0.36元人民币,增加了9.1%;南航从0.31元变成了0.33元,增加了6.5%;只有东航维持在0.34元左右不变,但东航部分季节的成本也急速增加。
换言之,不考虑油价,以国航的成本结构举例的情况下,一张京沪线(大圆距离1074千米)的单程机票,至少应该卖到390元,才能保证航空公司在这张机票上不亏本。如果考虑实际飞行距离比大圆距离更长(延长约20%左右)的话,成本是468元;再加上油价成本的话成本为633元(已含燃油附加费);加上50元的民航发展基金,在上座率100%的情况下,平均一张京沪线机票要卖到680元,航空公司才能够做到不亏本;如果上座率只有80%,那这张京沪线单程机票就至少要卖到900元左右了。
那如果是国际航线呢?以北京到伦敦(大圆距离8176公里)的单程机票为例,不考虑油价的票价应该为2943元;考虑额外20%的飞行距离的话,是3532元;考虑油价的话,应至少卖到4817元。这还是在上座率100%的情况下。如果上座率只有80%,那这张机票至少应该卖到6000元左右了。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中国民航的很多机票都达不到这一标准。我们统计了2023年到2025年上半年共计13411张京沪线(北京首都到上海虹桥)的单程机票,其含税票价分布如下。可以看到,京沪线在2025年的平均票价,甚至比2023年和2024年都要低,但仍然可以维持在1200元左右。
但是,北京到二线城市的机票,价格就没有那么乐观了。我们统计了2023年到2025年上半年共计3492张北京首都到成都双流(大圆距离1557公里,估算成本为1305元左右)的单程机票,其含税票价分布如下。可以看到,北京首都-成都双流的票价,2025 年开始会有出现低于成本线的情况(2025年6、7两个月,平均票价不到1300元)。
而如果涉及大兴机场或天府机场,票价则进一步走低。可以看到,在2025年的2月开始,航班含税均价就一直停留在1000元左右。
又比如以北京-伦敦的航班为例。我们统计了2023年到2025年上半年共计3649张北京两场到伦敦两场(大圆距离8176公里,估算成本为6000元左右)的经济舱单程机票,其含税票价分布如下。可以看到,北京-伦敦的经济舱单价,常年会出现低于成本线的情况。
这些是直飞航班的情况——在需要转机的行程上,票价和成本的偏差更加显著。如国内转国际的上海-国内任何一点-伦敦航线,最短的大圆距离为9233公里,按成本指数计算,不亏本的票价应该至少为6800元(转机线路只会更长,成本会更高)。但实际上,上海转机前往伦敦的单程机票,长期在4000元甚至更低的价格。
我们希望更多行业同行能够参与到对成本的讨论当中来。綦琦老师和我将积极聚集粤港澳大湾区的民航专业人才,通过研究数据和行业规律,为粤港澳大湾区民航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