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艘航母开工?国防部七个字回应,核动力巨舰呼之欲出
作者 | 科罗廖夫
来源 | 炮口风暴
关于中国是否在建造核动力航母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在日前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外媒多次追问,称中国正在建设第四艘航母,且为核动力航母,请问发言人能否证实?我国防部发言人明确回应:“我不掌握你说的具体情况,但航母建设会始终依据国家安全需求和装备技术发展稳步推进。”
同时,湖北武汉陆基航母试验设施的一个新变化,一座全新设计的舰岛模型亮相,瞬间吸引了全球目光。由于这座新舰岛并未像“福建”舰那样设置烟囱,外界纷纷猜测,它大概率会用于新的004型航母上,其动力形式也随之变得明朗,很可能是核动力。
从舰岛可以推测出航母的动力系统吗,要弄明白这个猜测的合理性,不妨先看看“福建”舰的情况。从国家战略、海军需求、技术风险、建造成本及战力生成等多方面考量,“福建”舰最终选择了蒸汽轮机的常规动力,这就决定了“福建”舰必须像美国海军“小鹰”级常规航母那样采用中置舰岛,才能容纳进/排气道和烟囱。尽管中置设计会扩大舰岛体积,一定程度增加航母的目标特征,但我国科研人员还是尽全力做了小型化优化。
最终,“福建”舰的舰岛在装备4面相控阵雷达天线的前提下,长度控制在41米左右,仅比“小鹰”级长出约3米,堪称做到了常规动力航母舰岛设计的极致。此前有声音关注“福建”舰的舰岛被熏黑的问题,我国也给出了应对方案,将舰岛及附近传感器换成黑色涂装。不过在“福建”舰第八次海试时,主桅杆传感器已恢复白色,可见这并非难以解决的“顽疾”。
随着武汉新舰岛的曝光,有国外军事观察家提出,新舰岛后方的一座不明设施可能是分置烟囱,目的是改善福建舰主桅杆被熏黑的情况。这个说法显然站不住脚,看看“小鹰”级的改进历程就知道 了。“小鹰”号和“星座”号都曾面临类似问题,而美国人在3号舰“美国”号上给出的优化方案更为合理,通过缩小烟囱、排烟口后移,既扩大了舰岛内部可用空间,又减少了排烟对电子设备的影响。要是福建舰真要改进舰岛,大概率会参考“美国”号航母的思路,毕竟这种方式既能节省成本,又不会对原有结构造成大改动,改造周期也更短。由此可见,武汉这座新舰岛绝非为“福建”舰准备,而是004型航母的 “专属配置”。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座新舰岛的总体布局与美国“福特”级航母舰岛还有一些差异。“福特”级将航空舰桥、航海舰桥、旗舰舰桥从上到下嵌在舰岛左侧,右侧则分布着SPY-3(上部)和SPY-4(下部)相控阵雷达,舰岛尺寸进一步缩减且更靠近舰尾。
而武汉新舰岛的设计更贴合中国海军需求,航空舰桥与航海舰桥被布置在舰岛前方中部,两者之间没有间隔,相控阵雷达则安装在舰岛四周。别小看这个布局差异,它能直接节省宝贵的飞行甲板面积,降低对舰载机舰面作业的干扰,进而提高舰载机的作业效率,这正是我国航母设计结合实战需求的体现。
要知道,航母舰岛的尺寸受动力形式、电子设备集成度、航母重心等多重因素影响,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越小越有利于扩大飞行甲板停机面积,方便舰载机调度。武汉新舰岛之所以能做到体积合理,关键就在于没有常规动力航母所必需的进/排气道和烟囱,这不仅让舰岛尺寸得到控制,还降低了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的设计难度,从设计上就为核动力配置埋下了伏笔。
综合这些细节来看,全新舰岛与“福建”舰没有任何关联,甚至未来是否会建造“福建”舰的2号舰,现在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毕竟美国海军的航母发展历史和实战经验就摆在眼前,与其耗费精力建造常规动力航母,不如直接向核动力航母发力,这样能省去后续不少技术迭代和战力升级的麻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福建”舰会停滞不前,未来“福建”舰大概率会像“辽宁”舰那样进行针对性升级,进一步提升战力。
对中国海军而言,核动力航母的列装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一旦拥有核动力航母,中国海军的活动范围将大幅拓展,远洋作战能力也会实现质的飞跃。到那时,美国海军一直视为“大后方”的第三岛链,或许会像如今的第一、第二岛链一样,逐渐失去原本的战略意义,中国海军也将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全球海上通道安全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