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满大街都是,店长才是最难招的,2-3万招不到人
在求职市场上,“程序员过剩”的声音常被提及,仿佛只要有相关技能,就能轻松找到岗位;可另一边,零售店却陷入“店长荒”——即便开出2-3万的月薪,能胜任的候选人依然寥寥无几。这种“冷热不均”的背后,不是薪资不够诱人,而是零售店店长这一岗位,早已不是“管管店员、理理货物”那么简单,其对综合能力的苛刻要求,让不少求职者望而却步,也让企业陷入“高薪难觅良才”的困境。
零售店店长的难招,首先难在“技能要求的复合型”——它需要的不是“单一专长”,而是“多面手”。程序员的核心能力聚焦“代码编写、项目开发”,只要技术过硬,就能在岗位上创造价值;但店长要面对的,是“销售、管理、服务、库存”多维度的挑战:既要能带队完成月度销售目标,分析客单价、复购率等数据,调整商品陈列与促销策略;又要懂团队管理,能招聘、培训店员,化解员工矛盾,激发团队积极性;还要会处理突发状况——顾客投诉商品质量、店员与顾客发生争执、库存短缺影响销售,这些问题都需要店长第一时间妥善解决。更关键的是,店长还得具备“成本意识”,控制水电、损耗等运营成本,甚至要熟悉工商、消防等合规要求。这种“既要懂业务,又要懂管理;既要会卖货,又要会管人”的复合型需求,远非普通求职者能满足,即便有多年零售经验的店员,也可能因缺乏管理思维或数据敏感度,难以胜任店长岗位。
其次,店长的难招,难在“责任压力的高强度”——它不是“朝九晚五的安稳岗”,而是“全年无休的责任岗”。程序员的工作虽有加班,但多数时候有明确的项目周期,完成即可阶段性放松;可零售店店长的工作,却围绕“门店运营的每分每秒”展开:早上要提前到店检查货品、安排员工排班;白天要盯销售进度,随时调整策略;晚上要盘点库存、核对账目,处理当天遗留问题;周末、节假日是销售旺季,别人休息时,店长反而要坚守岗位;甚至下班后,还要回复员工消息、应对突发状况,堪称“24小时待命”。更重要的是,店长要对门店的经营结果“全权负责”——销售不达标,要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方案;员工流失率高,要反思管理问题;顾客投诉多,要承担服务责任。这种“压力大、责任重、时间碎”的工作状态,让不少人即便看到高薪,也会因“难以承受压力”而放弃。
再者,店长的难招,还难在“人才供给的断层”——零售行业的“基层人才储备”与“店长需求”严重不匹配。一方面,不少年轻人对零售行业存在“职业偏见”,认为“卖东西没前途”,宁愿去互联网行业做基层岗位,也不愿进入零售店从店员做起,导致基层人才基数不足;另一方面,零售行业的“晋升体系”不够完善,很多门店的店员培训仅停留在“产品知识、销售技巧”层面,缺乏对“管理思维、数据分析、成本控制”等店长必备能力的培养,即便有店员愿意长期发展,也难以通过内部晋升成长为合格的店长。而外部招聘时,能同时具备“零售经验+管理能力+抗压素质”的候选人本就稀少,企业即便开出2-3万的高薪,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适配者”——毕竟,有这样能力的人,要么已在其他企业担任店长,不愿轻易跳槽;要么有更好的职业选择,不愿投身高强度的零售管理。
对比程序员与店长的“招聘反差”,不难发现:职场的“稀缺性”从来不是由“岗位数量”决定,而是由“能力要求”与“人才供给”的匹配度决定。程序员看似“满街都是”,是因为“基础编程能力”的人才供给充足;而零售店店长“一将难求”,是因为“复合型管理能力+高强度抗压素质”的人才严重短缺。对企业而言,要破解“店长荒”,不能只靠“提高薪资”,更要从“人才培养”和“职业价值塑造”入手——建立完善的“店员-店长”晋升通道,系统培训管理能力;打破“零售行业没前途”的偏见,让店长岗位成为“有成长、有尊严”的职业选择。毕竟,对零售店来说,一个优秀的店长,能带动整个门店的业绩与活力,这份价值,远非2-3万的月薪所能衡量,而找到这样的人才,也需要企业付出更多的耐心与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