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等教育不断进步,但有些领域在生产力爆炸的时候,人才供应实际上是跟不上的
#K签门槛##中国k签证在印度引起关注# 我看了一些讨论感觉都不太在点上,有些人只是简单的说我们大学生多就业竞争压力大卷得很厉害,但是事实上与此同时很多岗位根本招不到合适的人,很多需要国际化人才的工作是常年招不到人的…我们国内高等教育在不断进步,但有些领域在生产力爆炸的时候人才供应实际上是跟不上的…
还有一些声音简单的说国外一些QS前100的高校不如国内双非院校也是过于绝对。作为一名曾经的留学的,我确实见识了当年我身边的一些同学们到底水成了什么样,近两年出国采访报道也见识了今天在外头留学的孩子们是有多依赖AI大模型…以至于他们的语言已经差到了每两个词就要查一下词典,还有帮忙联系个采访对象都能把人家父子颠倒的情况也会出现…
但是,如果把专业限定在理工科,国外顶尖高校的质量基本上是有一定保障的,至少比商科社科类艺术类强,因为这种专业不属于那种好毕业的“创收型”专业,本身就有门槛…而且门槛降到本科并不是说只要是个本科就行,他肯定是有通盘考虑的。国家相关部门在审核上肯定不会是大放水,而是严格筛选符合条件的人选…不然产生了后果不还得追责嘛…社会上充分的讨论和那些质疑声必然会让相关部门不敢怠慢,一定会严格把关…
现在就业市场和内循环经济加入这些外来的“鲶鱼”其实长远来看并非坏事,短期内加剧竞争,但长期看可能还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把自己的蛋糕拿铁栅栏围死显然不能让蛋糕变多,也不能解决大家分到的蛋糕越来越少的问题,能在各自“护食”的年代找到坚持开放做大蛋糕的方法的才是真正的强者…让自己的社会变得国际化并汲取来自全球的投资和养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拥有可持续生命力的关键要素。
最后说说🇮🇳…这个国家的人无论上层还是底层,都是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润,以润为荣…他们对我们的这一政策保持关注也是很自然的事…他们国家的人在本国和全球的一些生活习惯和各种观感全世界人民是有目共睹,这也是中国老百姓感受到不安全感的主要原因,我想我们的审核部门是能跟我们本国社会共情的,毕竟我们中国人的利益才是一致的,我们一定能不带偏见实事求是的去审视每一个申请者…我相信这一政策的执行不会走样变形,而在这个过程中来自社会的舆论监督也必将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