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修改“默认方式”的流氓看图软件,快要把网友们逼疯了……

500

星彡P丨文

随便聊聊“流氓软件”的话题吧。

前阵子百度网盘的一件事上过热搜,不知道你们还有没有印象?没听过也没关系。

500

事情是这样的:最近百度网盘更新版本后,大家发现它会神不知鬼不觉地给用户装上一个叫“ 智能看图”的插件。

更过分的是,更新弹窗里早就默认勾选了赋予默认权限,装完之后,它就直接接管了电脑里所有图片的默认打开方式。

500500

这插件的伪装技术还挺高明:名字里不带“百度”两字,图标风格跟微软自带的系统工具非常接近,打开界面也相差无几,稍不留意就中了招。

最骚的是,“ 智能看图”的名字最前面还加了个空格。估计是想在打开方式的列表里强制置顶,增加用户误触的概率。总之非常细节,非常贴心。

500

很快,这事儿就在网上炸了锅。现在你去B站搜一搜,还能看到不少教大家怎么关闭这个插件的教程,但说实话,这种套路并不算新鲜。

不少软件都玩过类似的把戏,比如“WPS看图”,网上一搜全是吐槽的帖子,各种千方百计修改“默认方式”的流氓看图软件,快把网友逼疯了。

500

要是有朋友平时工作要写文案、跟甲方对接,大概率吃过这亏:

为了兼容客户发来的WPS文件,不得不给自己电脑装个WPS,本想着平时用用Office,遇到客户用WPS打开的文件的情况,再才打开WPS……

结果发现自己还是太天真了。

500

因为你不管怎么卸载安装,怎么在系统中设置,怎么在WPS自带的设置中设置,过几天WPS一定会成为默认打开docx,pptx,exls文件的那一个。

不光如此,软件还会介入视频图片、epud电子书、pdf文档等的默认打开方式,每次改回去没几天,又不知道怎么改了回来,除了卸载几乎没别的办法。

500500

这个问题之前也困扰过我好久,直到最近总算解决了。

因为BB姬对接的都是互联网公司,这两年大家都换上了腾讯文档、飞书这类在线文档,就算不用的,也会直接发Office文档——我不用WPS总行了吧。

不过传统企业和学生党还是更偏爱WPS一些。而且说实话,WPS本身产品力不错,很好用,只是我个人来说不太喜欢推广手段,觉得太烦人了。

500

记得有个周末,我在看极客湾直播唠嗑,当时有弹幕吐槽说:“前几天下了个WPS,直接把所有默认打开方式全替换了,为啥国产软件总是这么流氓?”

极客湾平时主要业务还是评测手机嘛,所以话题很自然地转到手机和电脑的流氓软件上面。云飞苦笑着接了句:“嗨呀,PC 上是这样的。”

500

(B站能找到切片)

实际上,国内安卓APP已经算非常流氓了,比如摇一摇广告,搞得每次打开软件跟TM拆炸弹一样。但是论起毒瘤程度,手机跟PC一比,还是显得too young to simple了。

就说卸载这事儿,至少绝大部分手机APP都能直接删掉,对吧?

500

不会像Windows那样跳个框出来装楚楚可怜:哎呀,我好舍不得你呀,是出了什么问题要修复一下吗?——是,否;

真的要删除吗?——否,是。两个位置还可能给你互相倒过来;

确定要删除吗,再考虑一下吧?——是,否。点了“是”说明要考虑一下,马上就退出卸载程序。

好不容易开始卸载了,还得被拽着填个问卷调查。更坑的是,问卷角落里可能藏着个不起眼的勾选框。

美其名曰“保护电脑隐私安全”,一旦没留神没取消,转头就跟下崽一样,多出来金山毒霸、2345全家桶之类全家桶,卸载比关闭白条还难,给女同学修电脑都麻烦死了。

500

当然,类似的流氓手段在手机上面也不是没有,只是因为手机厂商管得严,所以现在很少见了。

放以前,不少安卓的牛皮藓APP也有过“假卸载”的问题,长按图标会弹出虚假的卸载菜单,而真正的卸载按钮却在上方。

还有些APP会搞个透明的图标伪装,让你以为已经卸干净了,其实它还偷偷挂在后台,暗戳戳偷流量、弹第三方广告。

500

好在现在大家换手机,基本都认准苹果华为、蓝绿厂、荣耀小米这些大厂。主流厂商对应用权限管得相对严格,这几年流氓APP已经相对收敛了很多。

但是PC不一样,Windows系统实在太开放了。

打个比方:安卓手机就像精装修的连锁公寓,什么功能、什么权限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你直接“拎包入住”就行;

而PC电脑更像毛坯房,国产软件堪比“二房东”——为了赚钱,它要给你加一堆功能,想尽办法吸引你、把你绑住,结果软件越做越臃肿。

500

(果子这种封闭系统属于论外,好比连锁酒店长租一个房间,贵是贵,自定义的空间也小,但胜在省心,所以家里选老人机,我一般都推荐旧款苹果。)

从流氓这一角度看,其实国内国外的PC软件都是差不多的,有用过来自不同地区的国外软件就知道了,各有各的坑点。

唯一比较明显的区别是软件臃肿程度。

500

(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导致游戏卡顿的edge游戏助手)

本来嘛,电脑软件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软件管一个功能,互相冲突的时候大不了把竞品卸了,只留一个就行。

但国内普遍喜欢巨型APP,把一大堆看起来不沾边的功能和服务塞进来。

这些功能还会互相关联启动、疯抢默认打开方式。尤其是“看图片”这事儿,别看它不起眼,由于启动频率高,早就成了PC软件的兵家必争之地。

500

可能你上一秒刚把文档默认打开方式改成Word,下一秒因为看图片、看PDF启动了WPS,结果一大堆乱七八糟的默认打开方式全改回了WPS。

之前BB姬写过一篇文章,讲“离我们越来越远的电脑病毒,已经沦为了整活道具”,主播们利用病毒斗蛐蛐,尽可能地往电脑里装更多病毒。

500

然而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电脑小白的电脑里默默发生着……在大家不知道的角落里,国产软件们为了争抢电脑的默认打开方式,打得不可开交。

我第一次见到“看图软件争霸赛”这个词,真是两眼一黑。

500

90后00后的一代,从小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摸爬滚打,跟各种病毒和伪装成杀毒软件的病毒勾心斗角。面对修改主页,安装全家桶,广告弹窗,页游快捷方式等流氓行为,真是被折磨的要死。

这批人对于篡改自己设置的毒瘤行为,一般都非常敏感,也非常反感,网上吐槽的人很多——到这里,只是BB姬从一个老逼的视角,不疼不痒地吐槽两句。

但仔细想想,这种现象的发生不是没有由来的。

500

要知道过去二十年里,很多国内年轻人的娱乐活动标配就是PC。

虽说电脑有一定操作门槛,学习起来不简单,但没办法啊——你想看电影、听个歌、玩游戏,或者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跟天南地北的朋友聊天,都得靠它。

非常感慨,看片的驱动力真是无与伦比,因为频繁中病毒,甚至让我在初中就学会了重装系统。为了玩黄油,更是接触了虚拟光驱,破解,汉化,BT种子……

500

说真的,所有的民用家电里面,就没有一种东西操作能比PC要复杂的。它就不是什么民用家电,而是一种专业人士使用的专业设备。

但当年PC是互联网唯一端口,但凡有点想法的国人都需要一台电脑,简直是刚需。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手机平板之类移动设备普及太快了。

500

如今,上网≠打开电脑的浏览器,而是打开某个APP。

下软件≠去搜索引擎找某某软件的官网安装包,而是翻找手机的应用商店。

很多人从小接触手机,习惯找什么功能去找一个对应的APP就行,干什么事情都是在一个APP内部,没有建立过一个Windows的“文件系统”概念。

500

联想到BB姬写过“小登不懂解压缩,结果闹出笑话”的事情,包括前阵子很多小孩不会装Steam,不知道怎么下载《战地6》,或许有这个原因在里面吧。

以前,中登还可以溜到黑网吧偷玩,而现在的很多小登家里可能压根就没有电脑,家里管教又比较严,手机游戏也够玩了,没动力接触电脑。

500

所以很多时候,不一定是国内软件流氓成性。

而是小白占比太高了——PC用户扩展了几倍十倍的同时,可能整个互联网用户扩展了百倍千倍,于是你在网络社区里碰到电脑小白的概率也变高了。

市场选择把产品逼成了一个个育婴大师,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恨不得直接把饭喂嘴里(当然,只是BB姬个人见解,只是一个方面,倒也没有洗白的意思)。

500

而我们这种90后00后,还会纠结默认打开方式的老逼们,属于是典型的“人少屁事多”,不是么?

确实有相当一大批人觉得WPS看图、XX看图之类软件好用。就算你告诉别人,看图软件有更好用的免费开源软件也没用。

但凡多一步到官网下载、解压文件的步骤就会劝退一大批人,更不用谈更改默认打开方式之类的设置了。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500

那怎么办,顺其自然呗。

电脑知识在一代人中普及,可能只是一个偶然事件。家里普及电脑的这一代中登,望着对电脑陌生的前一代老登和后一代小登,多少有些心情复杂的。

-END-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