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是父母最高级的家教

前几天在楼下茶馆头碰到个老姐,愁眉苦脸地跟我倒苦水:“我屋那个崽儿哦,21岁咯,袜子还等我给他买!喊他自己去面试个工作,他嘴巴一翘:‘妈,你陪我去嘛,我虚火得很。’你说咋个整嘛!”

     我听完心头一咯噔——这哪儿是养了个大学生,简直是供了个“活祖宗”嘛!

     这种娃儿四川话叫“妈宝”,普通话喊“妈宝男”。表面看是娃儿长不大,根根儿上啊,是老娘在背后又扯线又搭桥的,硬是没舍得放手!

1. 亲子关系“粘锅”了

     好多妈老汉儿心头有个死结:总觉得娃儿是自个儿身上掉下来的肉,活该一辈子拴在裤腰带上。娃儿吃饭妈先吹冷,娃儿走路爹先扫坑。结果呢?娃儿十来岁还分不清盐巴和味精,二十几岁还不敢一个人坐地铁。这不是爱,是拿根无形的绳子把娃儿捆成了“小脚老太太”!

2. 啥子都包办,娃儿成“甩手掌柜”

     见过有些妈,娃儿鞋带松了都要蹲下去帮他系。娃儿跟同学闹别扭,她比当事人还激动,立马冲去学校找老师。时间一长,娃儿自然觉得:“反正有我妈兜着,我急啥子?” 慢慢就养出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懒病。

3. 当妈的其实也怕娃儿长大

     有些妈妈一辈子围着娃儿转,娃儿真要独立了,她反而心头空落落的。于是有意无意地拖慢娃儿成长的脚步: “你莫去做兼职,屋里不缺你那几个钱!” “考那么远做啥子?就在成都读大学,天天回家住!” 这哪儿是心疼娃儿?分明是怕娃儿飞走了,自己没了寄托。

     说白了,“妈宝男”就是母子俩互相“拴对”的结果——一个不敢放,一个不想跑。最后养出个三十岁还啃老的“巨婴”,出去社会遭人笑话,谈恋爱都被姑娘嫌弃“没主见”。

     各位老父老母们,咱们得想明白:

     爹妈的爱是指向分离的。你越是狠得下心让娃儿自己摔跤,他越能长得结实。从明天开始,试试这三步:

     娃儿的事,让他自己拍板:小到明天穿哪件衣服,大到选文科理科,你只给建议,别替他做决定。

     故意“偷个懒”:让他自己定闹钟起床,自己收拾书包。哪怕他迟到两回,挨了老师批评,那也是值得的教训。

     把自己的生活过精彩点:去跳广场舞、去旅游、去和老朋友喝茶。当你活得有滋有味,娃儿才能安心闯他自己的江湖。

     记住咯:真正的母爱不是把娃儿拴在身边,而是把他推向外面的世界,让他活出自己的人生。你放松点,娃儿反而成长得更巴适!

     各位爸妈们,你们遇到过类似情况没?是咋个处理的?来评论区摆一摆嘛~#家庭教育 #妈宝男 #亲子关系 #放手也是一种爱 #青春期教育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