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小小的电磁震撼

昨天,解放军海军公布了一段震撼人心的视频——

在九三阅兵受阅的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已于此前成功完成在福建舰上的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

这是我国首次在弹射型航母上,实现多型号先进舰载机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着舰。

人类在航母上弹射飞机起飞,不是新鲜事;用电磁弹射器弹射舰载机起飞,也不是头一回。

2018年,美国海军福特号航母,就成功使用电磁弹射器,弹射舰载机起飞;2014年,美国海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使用蒸汽弹射器,成功弹射了舰载隐形战斗机F-35。

那么,福建舰这次弹射,帅在哪?

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用电磁弹射器、成功弹射舰载隐形战斗机。

仔细看,美国电磁弹射器成功弹射的,是非隐形的F-18舰载战斗机;而在隐形舰载战斗机弹射起飞时,用的是蒸汽弹射器。

电磁弹射是未来军事技术的方向,可以说,能不能成功弹射隐形舰载战斗机,作战效能区别非常大。

500

空警-600舰载预警机在福建舰电磁弹射起飞。图源:《环球时报》

比起既往的蒸汽弹射器,电磁弹射器好处相当多——

首先体积小、重量轻。

拿美国的蒸汽弹射器来说,整个系统高达500多吨,需占用舰内空间1100多立方米;他们的电磁弹射器,整个系统重量为300吨左右,占用舰内空间400多立方米。如果一艘航母配四个弹射器,全部换成电磁,能省下多少系统重量和体积空间?

别看航母10万吨,真要能省下几千立方米的空间、上千吨的重量,无论拿来装舰载机弹药,还是多装两个防空系统,都能让航母作战效能大幅增加。

其次效率更高。

传统的蒸汽弹射器,使用时需消耗大量蒸汽,弹射一次,大概消耗600多千克蒸汽。

过程也很繁复:先要有足够淡水,拿锅炉烧开、升压,通过一大堆高温高压管线,导入气缸;弹射后,宝贵的蒸汽不能浪费,得重新导回冷凝器,凝成淡水,留待下次。

这么个系统,得多少人伺候?把水烧成高温高压蒸汽,用后再冷凝回去,过程中浪费多少能量?类似的问题还有不少。

电磁弹射器就简单多了:没气缸,不用定期拆开涂润滑油;无需复杂漫长的高温高压蒸汽管线,用电缆就行;就算能量回收,也只需飞轮系统外加一堆电容组。

在战术灵活性上,电磁弹射器也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电磁弹射器的功率,可以通过调节电流大小实现;蒸汽弹射器如果实在要调功率,可以用一大堆阀门调节,但稳定性、调节速度等问题就不好解决,因此一般是固定弹射功率。

这就带来作战差别:舰载机型号、重量都不同,如果弹射功率固定,舰载机在弹射过程中受到的加速度,差别可就大了。

电磁弹射还有很多其他优点。比如弹射功率输出平滑,舰载机受到的加速度均匀恒定;又如作战情况下,遇到损伤需进行损害管制时,相较于补管道、换管道,当然是换一段电缆更简单。

500

歼-15T舰载战斗机在福建舰电磁弹射起飞。图源:《环球时报》

有朋友问了,你这都是理论上的,对实战真有那么大影响?

咱举个例子。

拿美国的核动力航母来说,可以靠核反应堆产生大量蒸汽,咬牙无视上述缺点。可如果是在体积小一点的船上安装弹射器呢?比如两栖攻击舰类型的“闪电航母”,体积太小,安装体积庞大的核动力系统得不偿失,但没有核动力系统,整蒸汽就费劲了。

不装大体积的,搞一个小功率的行不行?也没那么简单。原本那些船体积就小,还要塞锅炉和高压蒸汽系统,有多费劲?至于要在这些船部署无人机作战系统,就更天方夜谭了。

因此,福建舰用电磁弹射器,成功弹射了歼-15T、歼-35、空警-600三型舰载机,这就意味着,未来航母编队作战时,依靠舰载固定翼预警机,舰载隐形战斗机可以在对手集群毫无感知的情况下,洞悉对手一举一动,再选择合适时机,把超视距的空空导弹打出去。

隐形机对非隐形机,优势就摆在这里。

500

歼-35舰载战斗机在福建舰电磁弹射起飞。图源:《环球时报》

而且,电磁弹射器还能等比例缩小。塞进两栖攻击舰,利用灵活可调功率的特点,既能弹射有人作战飞机,也能弹射无人作战飞机;也就是说,攻击舰上起飞的飞机,也能享受配备“忠诚僚机”的待遇!

两栖攻击舰体积小,使用费用和维护费用比航母低多了。如果可同样能起飞有人和无人的飞机编队,就意味着在不提升军费的条件下,大幅提升作战效能。

结合舰载机和导弹射程,福建舰航母作战群,作战半径可得到极大拓展。这个距离,将使中国海军拥有远海综合攻防能力,作战半径覆盖西太平洋第二岛链。

这么看,电磁弹射器投入使用,带来的更低成本、更优费效比,意义就大了。

当然,中国不搞扩张,不搞霸权,但在常规力量上,我们能够在必要时候挑战乃至打垮对手的海洋霸权。

这,就是常规力量的战略威慑。

在常规力量上取得战略威慑平衡,世界也会更和平。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