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西方历史伪造,不能沦为“低级红”“高级黑”
西史辨伪是指对西方中心论所编定的世界历史重新审视,对其真伪加以辨别,剔除其虚构的伪史部分,重写正版的世界历史,找回中国文化的话语权。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有人认为这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笔者赞同这一观点,借此机会,也想分享几点个人体会。
笔者在第四届“西史辨伪与中华文化复兴”学术论坛上做视频发言。
第一,西史辨伪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作。过去几百年间,西方构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社会科学体系,史学体系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这套体系真假交织,总体而言是服务于西方利益的——西方学者从自身视角出发,搭建起一套有利于维护西方利益的逻辑体系、学术体系与知识体系。这套体系历经数百年构建,在这上面投的人力、财力都不少,其根基十分深厚。因此,我们当代人要从中去伪存真,还原西方历史的真实面貌,仅从学术层面来看,难度就很大。
希腊波塞冬神庙。(图源:路透社)
从利益层面分析,由于过去那套学术体系与西方利益高度绑定,而历史上非西方国家多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其学术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受西方影响,同样与西方利益存在关联。客观来讲,开展西史辨伪工作,本质上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冲击,难免会触动部分群体的既得利益,面临的阻力可想而知。因此,无论从学术还是利益角度考量,西史辨伪都堪称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
第二,推进西史辨伪工作是我们应有的权利。历史上,西方曾长期质疑中国历史,而西方一贯倡导“人人平等”,那么我们自然也拥有质疑西方历史的权利。这既是对“平等”理念的践行,也是学术研究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应有之义。
第三,中国学者在推进西史辨伪工作中肩负重要责任。作为学者,探寻历史真相本就是核心使命——学术的本质是“求真”,艺术的本质是“求美”,宗教的本质是“求善”,西史辨伪的核心目标,正是回归“求真”的学术初心。
此外,当今世界仍由西方主导,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相对滞后,历史积淀也不如中国深厚,推进西史辨伪的客观条件远不如中国。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位居世界第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学者在西史辨伪工作中,理应肩负起更为特殊的责任,为还原历史真相贡献中国力量。
(图源:互联网)
第四,推进西史辨伪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这项工作能有效破解西方中心主义。当前,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普遍存在,并引发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受其影响,部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规则产生盲目崇拜与顺从,许多成功人士纷纷往西方国家跑,更有甚者,对中国历史全盘否定,即便自身人格尊严受损,仍为西方国家输送利益,给中国国家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因此,破解西方中心主义势在必行。从某种意义上说,破解西方中心主义是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核心任务——唯有打破这一桎梏,还原西方历史的真实面貌,才能为高质量、可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奠定基础。其二,这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必然要求。大家都关注到,中央领导明确要求社会科学界构建自主知识体系,要求科技界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而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离不开对西方历史本真的认知——只有厘清西方历史的真实脉络,才能避免在学术研究中陷入“西方标准”的误区,为自主知识体系筑牢根基。其三,这是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命的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提是对世界各国文明的本真面貌进行还原。只有让不同文明都以真实的面貌呈现,才能打破误解与偏见,为文明间的平等沟通、互学互鉴创造条件。
第五,推进西史辨伪工作,有三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首先,必须严守学术规范。研究过程中要做到“言必有据”,每一个观点都要有扎实的史料支撑;逻辑推理要严密严谨,避免出现漏洞,任何细节都不容马虎。其次,要明确与“西方伪史论”划清界限。在人类走向工业化的进程中,西方确实发挥了引领作用,也展现出一定的先进性,我们不能忽视其历史贡献。因此,西史辨伪绝不是对西方历史的全盘否定——若走向极端、陷入“西方伪史论”既违背实事求是原则,可能沦为“低级红”“高级黑”,还会授人以柄,损害研究的正当性。最后,要避免从“西方中心主义”滑向“中国中心主义”。对待世界各国文明,我们应始终保持谦卑与宽容的态度,尊重不同文明的独特价值与发展脉络。如果因反对“西方中心主义”而陷入“中国中心主义”,本质上仍是一种片面的历史观,最终可能走向新的谬误。
以上五点体会,供大家批评指正。衷心祝愿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也期待各位同仁能为西史辨伪这一有意义的事业贡献力量,更盼望未来有机会能与各位当面交流,虚心求教。
(*根据第四届“西史辨伪与中华文化复兴”学术论坛上的视频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