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多感情,都只是“凑合过呗”
人类史上相当部分婚姻,是“凑活过呗,还能离咋地?”所谓“古早婚姻全都是夫唱妇随举案齐眉”,更像是美好的祝愿。原始社会初无婚姻,后来有群婚。到一夫一妻制出现,最初是为了保证明确的血缘和财产。之后人类漫长历史,大多数时候的大多数婚姻,是为了血缘(生孩子)和财产而娶妻,有闲钱的男性为了乐子或者血缘(多生几个孩子)而纳妾。
人类历史开始以一夫一妻为政确,也就是近两三百年的事。至于在婚姻中寻求双向的爱情关怀忠贞合拍融洽乃至幸福,几乎是现代的事了:在古代,这些都是理想,而非普遍现实。
一对一发自于心的浪漫爱情,是《红楼梦》,是《牡丹亭》,是《西厢记》。大多数俗世姻缘,则看看《水浒》、《金瓶梅》、《三言二拍》里家常夫妻,如何彼此算计甚至嫌弃,看看简·奥斯丁小说里那些每天研究怎么给女儿找有钱老公、巴尔扎克小说里那些丈夫妻子各玩各的找情夫找情妇的伴侣。有多少幸福婚姻是真心实意的,多少是迁就表演呢?
对传统婚姻描写最通透的,看张爱玲。她笔下那些所谓体面人的婚姻——那已经是20世纪上半叶,相对体面的关系了:《倾城之恋》里,范柳原吐槽说,花钱娶个对自己没感情的人来结婚,则“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白流苏为之大怒。然而她最初去跟范柳原好,确实是想钓着范柳原,找个饭票,好避出她那个彼此坑害的家庭——大多数婚姻,还真就是求经济上的安稳。《留情》里头,敦凤和米先生都是再婚。敦凤求的很实际,就是“回到可靠的人手中”。她可以在自家人面前公开谈论丈夫的寿命,能借着丈夫跟自家人显摆。小说结尾说“世上的爱,都是千疮百孔的”,但还是“相爱着”,摆个体面给人看罢了。《鸿鸾禧》,算是对这类婚姻的集大成嘲讽:主角是个老阿姨,看似身处幸福婚姻里,但她知道:她和丈夫就是在表演美满婚姻给人看;如果旁边关心的人都死绝了,左邻右舍空空地单剩下她和她丈夫,她丈夫也不会再理她了。“她知道她应当感谢旁边的人,因而更恨他们了。”“突然感到一阵厌恶,也不知道是对她丈夫的厌恶,还是对于在旁看他们做夫妻的人们的厌恶。”人类史上相当多数婚姻,尤其是那些被家庭催出来的婚姻,都容易“凑合过呗,还能离咋地?”大家迁就敷衍,为了结婚而结婚,为了体面而体面的关系里。维持着体面,维持着幸福,算计琢磨表演,表演别人口中体面的夫妇,希望在自家人眼里很有谱。把所有人都哄过了,就能哄到自己,让自己相信这样也很幸福。世上当然有两情相悦的婚姻,但并不那么多。重要的是:人只能获得自己竭力追求的东西,无心插柳柳成荫,概率终究低。如果一心追求情投意合的婚姻,不肯迁就,最后确有可能茫茫人海里找到两情相悦的结果,但这极不易:所以遇到了天作之合的伴侣,就该珍惜:因为概率真的很低。然而世俗相当多婚姻,优先考虑的不是情投意合,而是经济后代血缘家人满意亲友体面,最后求仁得仁,也就只能得到经济满意后代承继家人亲友认可的体面。也许因为彼此都是体面人,还能彼此迁就磨合,以表演出美满婚姻给外界看。至于是否真的情投意合?那只能看彼此的磨合、对外的演技,以及好运气。求仁得仁,想要幸福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追求幸福。优先追求一大堆其他,还希望顺便幸福,就真的只能靠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