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6无还有实战意义吗
在长春的空军节上,人们惊喜地看到歼-6无也拉出来了。这架只闻脚步声不见人下来的无人机已经传说了20多年了。现在知道,1995年就首飞了,那是30年前了。
曾经有一个时候,武统缺乏远程打击火力的支援,大批退役歼-6(甚至歼-5)改装成自杀无人机是很流行的主意。但现在不一样了,当年的好主意现在是糟糕主意,空军节上展出歼-6无未必暗示多少实战意义,只是给历史一个交代而已。
歼-6基于米格-19,属于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推重比超过0.9,在当年是很惊喜的存在。歼-6也是中国第一代有携带空空导弹能力的战斗机,尽管主要还是以航炮为基本空战武器。中国曾经制造了几千架歼-6,到2010年才全部退役。
这也是对台斗争的紧张阶段。台湾空军的“经国”号、幻影2000、F-16正在形成数量,解放军这边则只有少量的苏-27、苏-30MKK和组装的歼-11相对峙,歼-10刚刚列装部队不久。东风11/15一级的短程弹道导弹已经形成战斗力,但作为远程打击主力的话,数量毕竟不足。远火也刚刚落地不久。
在这个时代,将几千架歼-6改装成自杀无人机有现实意义,这些航程远、威力大的自杀无人机可以迫使台军浪费宝贵的防空弹药,甚至为解放军的空中打击力量杀开血路。
但现在,没必要了。作为自杀无人机的歼-6无只是大号的超音速巡飞弹,但没有巡飞弹成本低、使用灵活的好处。
退役歼-6本身没有成本问题,改装在技术上没难度,将原本面向人类飞行员的操控自动化需要费一点功夫,最大问题是要保持到适航状态,即使取消所有对飞行员安全的考虑,依然需要基本的机械保养,很费事。最低限度,需要保证这些老东西在从停机坪到起飞到击中目标或者被拦截之前不能因为故障而趴窝、坠毁,前者碍事,后者造成危险。
更现实的问题是对机场和空域的占用。再改装,歼-6无依然需要良好的跑道才能起飞,需要占用空域。在战时,跑道和空域是极端宝贵的作战资源,用于“废物利用”才是极大的浪费。
有些当年的前进机场离台海太近,容易遭到反击,现在已经不作为战斗机的主要作战机场。但这些位置良好的机场恰好可以作为战伤飞机的紧急备降机场,或者作为直升机的前进机场,依然有大用。甚至不作为机场使用,而是利用宽大空间,用于远火、巡飞弹的发射基地。
利用歼-6单程的优势,可以从更加靠后的机场起飞,比如离台海1000公里的机场。但现代战斗机的航程也极大增加了,1000公里的机场本来就是战斗机的主要集结地,依然避不开争抢跑道的问题。起飞离台海远了,对沿途空域的占用更加严重。
超越台海,作为扰乱西太美军的可消耗弹药,也效率很低。这是天灵盖与狼牙棒比数量的问题,美军这点狼牙棒还是管够的。
现在,要达到同样的目的,“小摩托”那样的巡飞弹在使用上更加灵活,不占用机场,可靠前出动以减少对空域的占用。与歼-6无的改装和保养成本相比,小摩托的成本并不更高。
歼-6无也将消耗大量燃油,这在战时也是紧俏物资,有更好的用处。
时代不同了,思维也需要与时俱进。
歼-6无在今天的意义是靶机。不管是空战训练,还是防空训练,实弹打靶永远必不可少。不考虑结构寿命和飞行员生理条件限制后,歼-6无的飞行可以更加泼辣,增加训练的逼真性。带上必要的电子干扰设备(可以极大简化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模拟更加复杂的战场环境。
这才是歼-6无在今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