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鸟喜马拉雅“炸山秀”,岂能一纸道歉了之?

500

户外运动品牌始祖鸟(ARC'TERYX)联手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燃放大型艺术烟花(项目名“升龙”)的行为,如同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公众对高原生态破坏的强烈愤怒与深切担忧。品牌事后匆匆发布的致歉信,在巨大的生态风险与潜在的违法行为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我们认为,对于这场发生在“地球第三极”脆弱生态敏感区的商业艺术活动,仅仅道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严肃审视其可能涉及的法律责任,并寻求相应的法律制裁。

-一、 行为本身涉嫌违反现行法规,法律责任清晰

1. 明确触犯《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该条例第三十条明文规定:“禁止在山林、草原等重点防火区燃放烟花爆竹”。本次活动举办地江孜县热龙乡,隶属于西藏日喀则市,正是被该市发展规划明确强调需要加强建设的“喜马拉雅山脉安全-生态屏障”区域。这一地带具有显著的山林、草原特征,属于法律明确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重点防火区。活动组织者(包括品牌方和艺术家团队)在明知或应知此地法律限制的情况下执意燃放,其行为本身已涉嫌构成行政违法。

2. 环保评估的缺失与争议: 尽管当地政府回应称活动“手续合规”,因使用“环保材料”故“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但这一说法引发了巨大争议和质疑。高原生态系统的极端脆弱性远超普通环境。有环保从业者尖锐指出:“高原生态系统复杂、脆弱,大型爆炸会破坏石头上的真菌,而恰恰是真菌和苔藓造就了高原土壤,大量植物和真菌形成共生根系统才能生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相关法规对于在生态敏感区进行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活动,其环评要求是否被合理规避?活动方单方面声称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和“全链条生态保护方案”,其科学依据、第三方验证报告以及实际执行效果,均未得到独立、透明、充分的展示和公众认可。这种环保声明的可信度及其在法律责任认定中的作用,需要严格审视。

-二、 道歉难掩过错,品牌责任远未厘清

始祖鸟的致歉信虽承认“出现偏差甚至偏离”,感谢公众监督并承诺配合复核评估,但这更像是一种舆论压力下的危机公关,而非对法律责任的主动承担。

1. 品牌理念与实际行动的严重背离: 始祖鸟长期以“环保”、“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作为核心品牌理念,并以此赢得消费者(尤其是户外爱好者)的认同。然而,选择在生态极度脆弱的喜马拉雅高海拔核心区域进行大规模烟花爆破,无论其初衷如何“提升对高山在地文化的关注”,其行为本身与其宣扬的理念形成了巨大反差,被广泛批评为“炸山营销”,构成对消费者的误导和对自身承诺的背叛。这种背离不仅损害了品牌信誉,也可能涉及虚假宣传的法律风险。

2. 商业利益驱动下的生态冒险: 此次活动是始祖鸟在中国第三年举行的“向上致美”年度品牌营销项目,具有明确的商业推广目的。将如此大规模的商业艺术活动置于生态红线边缘,本质上是将品牌曝光度和话题性置于生态安全之上。这种基于商业利益考量的决策,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和道德责任。

-三、 法律制裁的必要性与路径

在青藏高原——这个被称为“亚洲水塔”和全球气候敏感区、拥有独特且不可替代生物多样性的地方——任何微小的生态破坏都可能引发不可逆的连锁反应。因此,对此次事件的处理,不能止步于品牌方的自查自纠和口头道歉。

1. 启动行政调查与处罚: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如林草、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公安等)应立即介入,彻查此次活动:

是否确实违反了《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关于重点防火区禁放的规定?

其宣称的“环保材料”和“全链条保护方案”是否真实有效?是否规避了应履行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活动审批流程是否存在漏洞?依据调查结果,依法对活动组织者(品牌方、艺术家团队及可能涉及的承办方)处以罚款、责令恢复生态(如可能)、甚至吊销相关许可等行政处罚。

2. 推动民事公益诉讼: 鉴于该活动对高原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损害或风险(即使目前“暂未发现破坏”,但长期影响未知),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如环保公益组织)或检察机关,可以考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环境保护法》等,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要求责任主体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费用、服务功能损失赔偿、公开赔礼道歉等法律责任。这将是对企业漠视环境公共利益最有力的司法回应。

3. 强化企业环境法律责任意识: 此次事件应成为一个深刻的警示。法律必须亮剑,让企业明白,“环保”不仅是营销口号,更是必须严格遵守的法律底线。任何以“艺术”、“文化”或“商业”为名,行破坏生态环境之实的行为,都将面临法律的严厉审视和制裁。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树立起对自然的敬畏,守护好我们共有的脆弱家园。

-结语:

喜马拉雅的雪山圣洁,高原的生态脆弱如琉璃。始祖鸟与蔡国强的这场“升龙”烟花秀,在短暂绚烂后留下的,是公众对生态的忧思和对法律缺位的拷问。一纸道歉,无法抚平公众的愤怒,更无法弥补对自然法则的僭越。烟花易冷,生态难复。唯有将法律之锤重重落下,让责任者为其在“世界屋脊”上的轻率之举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震慑后来者,真正捍卫那条不容逾越的生态红线。对自然的敬畏,必须铭刻在法律条文之中,并依靠法律的刚性力量来捍卫。

以上内容经作者提示,由AI搜集并生成,仅供参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