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上桌开撕,盘活内娱

作者 | 一块木头

来源 | 她刊

500

辛芷蕾封后,一夜间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而新晋影后的背后,还有一个绕不开的女人。

9月6日,辛芷蕾领奖现场,镜头捕捉到一个细节:一个女性安静地站在辛芷蕾斜后方,笑意含蓄而真切。

 500

她是赵涛,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唯一的中国评委。

网友们把她的笑容称为“慈母笑”,这一次,她还因为一个特殊的词汇出圈——“撕奖”。

所谓“撕奖”,并非蛮横的偏袒,而是在国际电影节的小评审团制度下,一种为本国优秀作品争取理解和空间的必要博弈。

面对西方评委可能存在的文化视野局限,华人评委往往需要充当“翻译官”和“辩护者”,据理力争,让更多外国人看见中国电影,理解中国电影,确保好的作品不会因文化隔阂而被低估。

在这样的背景下,赵涛三次担任国际A类电影节评委,三次助力华语电影获奖。

一个几乎不混娱乐圈、不拍商业大片、微博上鲜少热搜的女性,为什么能在国际电影节上一次次“撕奖”,且成功率高达100%?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把时间拨回二十多年前。

500

选择

时间倒回到1977年,赵涛出生在太原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父母都在太原钢厂上班,她的童年在工厂宿舍区度过,邻居还包括日后成为导演的宁浩。

这是一个能容纳三十万人的庞大厂区,被称作“十里钢城”。家属区自成体系,有医院、学校。绿皮火车每天穿过厂桥,汽笛声和小贩的叫卖声混杂在一起,成为她童年的背景音。

赵涛原本以为,她这一辈子大概会像大多数钢厂孩子一样,按部就班地读书、工作、结婚、生子。

直到小学六年级的暑假,父亲把她送去少年宫学舞蹈。

乖乖女赵涛平时不爱说话,还有点忧郁。可那天,音乐一响,她跳着跳着,忽然找到出口:原来那些说不出口的情绪,可以交由舞蹈去表达。

那一刻,她开始喜欢上了舞蹈。

500

升入初中后,她的选择很快遭遇了阻力。那时,大家都在为升学准备,只有她执意要去学舞蹈。

父母反对,老师们劝阻,她甚至被叫到办公室,当着一屋子的老师,被数落了一个多小时,几乎被当成“异类”。

可赵涛心里的倔劲压不住。那天,她回到教室,坐在窗边,听着老师讲题,最终抓起英语课本,一页页撕碎,把它从窗户中抛出去。

那个一向乖顺的女孩,第一次用“叛逆”的方式,为自己做了决定。

父亲拗不过她,最终还是妥协,把她送往山西省戏曲学校的舞蹈专业。学费是一沓小票子凑出来的,最大面额不过十块。

十四岁的赵涛,离开父母后伤病自己扛,问题自己解决,比同龄人更早学会了独立。

千辛万苦考入北京舞蹈学院,她却看到了更残酷的现实。

500

赵涛很快发现,在一众同学当中,她是如此普通。软开度不够,技巧也一般,在二十几个女生里,她唯一的优势只是形象稍微好一点。

第一学期赵涛还满心热情,随着训练加码,舞蹈在她眼里不再是“美好的事”,而变成了一种负担。

她为了每学期800块的奖学金坚持,但心里对舞蹈的热爱已经开始动摇。

工作也成问题。毕业后,赵涛去面试过东方歌舞团,却因身高问题被刷掉。

另一个选择是首钢文工团,入职还能解决户口,但她忽然觉得,这和太钢没什么区别。她不甘心。

迷茫时,父亲打来电话,说太原师范学院有个教师岗位,一个月工资360块。

赵涛并不在意金钱,甚至做好了准备,这一生就这样教书、结婚生子。

那时的赵涛并不知道,正是这个看似普通的决定,为她的人生埋下了转折。


500

拐点

命运的拐点在一个寻常的秋日到来。

赵涛走在路上,前面突然出现一排男人,把路占得满满当当,她只好跟在他们后面,走进了教室。

原来是一个导演带着剧组来挑人。这样的场景赵涛并不陌生——张艺谋来学校选过演员,也看过她们教的课。她没太当回事。

那天正好是她在给学生上舞蹈课。她让学生们一字排开,逐个上场,又耐心提醒他们:舞蹈不只是肢体动作,哪怕是一个抬手、一个转身,也得有情感支撑,否则再漂亮的技巧都会显得空洞。

500

赵涛与贾樟柯

多年后,她才知道,站在教室角落的贾樟柯,正是被这一幕打动。

在他看来,赵涛外表安静,但内心却藏着激情,而这种“由内而外”的表达,正是他一直所追求的。

上完课,一个副导演走到她面前,说:“我们贾导想和你合作。”

副导演把贾樟柯的经历说了一通,她一句也没记住,只是随口答应:“可以。”

初入片场,赵涛是冷静而警惕的。她甚至随身带着一个手电筒样式的电击棒,以备不测。

500

2000年,拍摄《站台》时的赵涛

在她看来,拍电影不过是一次尝试,它和舞蹈有什么不同,还得先看看。拍完,她也许还会回到课堂,继续当老师。

但很快,她意识到电影需要的不是虚张声势的“演”,而是真实的“存在”。

500

2000年,拍摄《站台》时的赵涛

2000年,电影《站台》上映。

在《站台》中,她演的文工团女孩尹瑞娟,是县城文工团演员,没有受到过专业训练。因此,导演贾樟柯明确要求她不要展现真正的舞蹈水平。

那场办公室跳舞的戏,赵涛刻意压抑了肢体,只做了一些拘谨的转身、收束的摆动。没有一句台词,只有动作,她把角色的孤独与压抑全都释放了出来。

500

《站台》,赵涛饰演尹瑞娟

“真实”,从此成了她的表演标签。可这份真实并不轻松。

拍摄《三峡好人》时,贾樟柯对她的要求极其苛刻:站在人群里,既不能看出在“演”,但又必须在表演。

500

《三峡好人》,赵涛饰演沈红

赵涛试着去模仿电视剧里那种“浑身是戏”的表演方式——推门前左顾右盼,眼神不断流转,结果被骂得体无完肤,一度崩溃到想要“跳河”。

镜头一遍遍重拍,她终于慢慢悟出:表演不是制造所谓的“戏”。

当角色只是路人时,就和普通人一样喝水、看书、上下电梯,不必刻意去演;只有在真正发生冲突的时候,才需要用作戏剧化处理。

500

赵涛提到,沈红手里一直拿着一瓶矿泉水,她想借此突出她性格里倔强、坚忍的部分。

就是这样一次次的磨砺,她才找到属于自己的表演方法。

自此,赵涛几乎成了贾樟柯电影里的固定女主角。她是《天注定》里奋起反抗不公的小妹小玉,是《山河故人》里跨越半生时间线的沈涛,是《江湖儿女》里情深义重的巧巧。

500

《江湖儿女》,赵涛饰演巧巧

二十年里,赵涛跟着角色一同成长。年轻时,她是想要尝试新生活方式的女孩;中年,她奔赴远方,去解决自己的情感问题;到《风流一代》,她一个人面对生活的挑战。这些角色,不全是虚构,也是她生命经验的投影。

2024年5月,戛纳的影院里,《风流一代》放映结束,赵涛泪流不止。

500

银幕闪过的,不只是一个演员的职业生涯,更是一代普通人的挣扎与坚持。影片的最后一幕,她突然喊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啊”。

那并不在剧本里,而是她本人在情绪最饱满的时刻,凭着本能释放出来的声音。喊声过后,她觉得终于对“巧巧”有了交代,也对自己有了交代。

500

《风流一代》,赵涛饰演巧巧

她后来回忆说,希望所有的女生都能感受到这声呐喊。因为那一刻,她已经不只是饰演一个角色,而是作为一个女性,喊出了心底最真实的声音。


500

“国际涛”

于赵涛而言,人生真正的转折,是在2006年《三峡好人》拿下威尼斯金狮奖之后。

彼时,她仍是太原师范学院的教师。为了拍戏和宣传,她一年要请掉大半时间的假,再回来为学生补课。四年的学业,她几乎缺席了一半。

她觉得既愧对学生,也没能全身心做演员。于是,她决定辞去教职,把表演作为终生职业。

“表演是我看大千世界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局限性,生活在自己某一方面的属性里,画家拿画笔,小说家用文学表达。”

从少年宫第一次学跳舞,到镜头前的表演,都是她寻找表达的途径。

她没有把自己锁在“贾樟柯的御用女主角”这一身份里。2012年,她走出舒适区,去欧洲拍摄电影《我是丽》。

500

《我是丽》,赵涛全程素颜出镜

在陌生的语言和文化环境里,她像重新学走路一样摸索,坚持素颜出演,因为角色是一位打工的移民母亲,不可能妆容精致。

最终,她凭借这部作品拿下第56届“大卫奖”(意大利金像奖)最佳女演员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亚洲女演员。

500

2012年,赵涛获得意大利大卫奖影后

赵涛曾在采访中说过,自己没有野心,但有理想。

她从来是个有目标的人。小时候学跳舞,目标是进山西省歌舞团;考入北京舞蹈学院,目标是留在北京,成为一名舞蹈演员;回到太原做教师,目标是把学生教好。

拍电影后,这个目标成了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我的目标很清楚,就是夺得戛纳影后,无论这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我相信我一定能做到。”

500

在赵涛的世界里,没有快进键,也没有捷径。

二十多年过去,她走出了一条与流量绝缘的路。没有爆款剧,也很少登上热搜,作品是清一色文艺片,却一部接一部打进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她被《纽约时报》评选为“21世纪最伟大的25位演员”之一,还进入过戛纳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罗马国际电影节的评审席。

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赵涛担任主竞赛单元评委,金爵奖入围三部中国电影,两部最终获奖。

2023年,第36届东京电影节上,外国评委难以理解《雪豹》《老枪》等影片的文化背景和叙事逻辑,作为唯一的中国籍评委,赵涛帮忙耐心解读。

最终,两部作品分别斩获最佳影片大奖与最佳艺术贡献奖。

500

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本届威尼斯电影节,赵涛“慈母笑”的一幕。作为唯一的华人评委,她在评审席上据理力争,去为自己认可的华语作品争取空间。

至此,作为评委,涛姐的撕奖能力已成艺术。

500

网友总结赵涛国际A类电影节评委履历,来自@i李振宇

所以,当镜头捕捉到她为辛芷蕾鼓掌时,观众才会觉得格外动容。那笑容里有她二十年走过的路留下的印记,也暗含着一个女性对另一个女性发自内心的欣赏。

一个安静、笃定,却让人信服的女性,那一刻,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就已经让人感受到分量。

500

参考资料:

A WOMAN WE LOVE 赵涛:驰骋江湖,时尚先生

她是中国最自由的影后:从不社交,专心生活,一条

一部电影拍了22年,贾樟柯镜头下的大女主,南方周末

赵涛:风流一代,水流云在,中国新闻周刊

500

500

点击「她刊」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