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神功”失灵:中产阶级买单记
特朗普关税“神功”失灵:中产阶级买单记
撰文:雅礼学人
2025年9月12日星期五
各位网友,今天咱们来扒一扒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这玩意儿被吹得天花乱坠,说什么“保护美国”“振兴经济”,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关税不仅没带来“神奇效果”,反而让中产阶级活得像在还债。
先聊聊特朗普的“美好幻想”,再用数据撕开他的成绩单。咱不装高冷,直接开怼,有数据有观点,让你看得过瘾!
第一部分:特朗普的关税“神奇效果”期待——幻想大于现实
特朗普搞关税,可不是随便玩玩。这老哥当年在台上时,把关税吹成了“经济神丹”,期待它能一键解决所有问题。简单说,他的幻想有三大核心,我掰开揉碎了给你看:
“保护美国产业,让制造业回流”:特朗普觉得,对中国等国家加征关税(比如25%的钢铁关税),能逼着企业把工厂搬回美国。他幻想这招能“复活”底特律的汽车厂和宾州的钢铁厂,创造海量蓝领工作。说白了,就是玩民族主义牌,喊口号“美国优先”,以为关税壁垒能让美国工人笑开花。
“减少贸易逆差,让中国买单”:这老哥最魔幻的期待是:关税会让中国屈服,乖乖掏钱补贴美国消费者。他在推特上常吹“中国付关税”,意思是进口商品涨价了,但钱全进美国国库,老百姓不痛不痒。幻想中,这能缩小区区每年几千亿的贸易逆差,让美国“稳赚不赔”。
“惩罚‘不公平贸易’,逼出新协议”:特朗普把关税当谈判大棒,期待它神奇地撬动新贸易协定,比如美墨加协定。他觉得加税后,中国会跪求谈判,结果美国拿到更多好处。这幻想背后,是典型的“强人政治”思维——关税不是经济工具,而是心理战武器。
但现实呢?这些期待纯属“自嗨”。关税本质是税,最终买单的是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特朗普忽略了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中国不付钱,美国进口商和老百姓才付!更讽刺的是,关税没逼出“公平贸易”,反而引发贸易战,搞得全球市场鸡飞狗跳。网友说得对,这“神奇效果”就是个泡沫,一戳就破。接下来,用数据扒皮他的成绩单,让你看看幻想如何碎成渣。
第二部分:数据打脸特朗普成绩单——就业崩、物价飞,中产阶级哭晕
好了,幻想聊完,该上硬菜了。最新数据太扎心:特朗普的关税,成绩单堪比“灾难片”。我分A和B两块,用最新数据说话,再配上我的毒舌评论。记住,这不是学术报告,是网络作者式吐槽——数据不会骗人,但特朗普会!
A) 就业和失业率:裁员潮来袭,“美国优先”变“失业优先”
核心数据: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飙到263,000,这是近4年来的最高点!比疫情前还惨,说明企业“成本削减”(其实就是裁员)已成风潮。特朗普当年吹关税能创造百万岗位,可现实是,关税推高企业成本,CEO们直接挥刀砍人。举个例子,制造业本应受益,但2019年关税战高峰期,美国工厂订单反而下滑,失业率从特朗普卸任时的6.7%一路波动(注:他任期失业率曾低至3.5%,但关税是“回旋镖”,长期反噬就业)。
深层解读:这数据暴露了特朗普的“就业魔术”破产。关税没带来稳定工作,反而让中小企业(如进口商)倒闭潮涌。
CEO们说“优化成本”,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滚蛋吧打工人”!未来几个月,随着关税效应发酵,失业可能更惨。想想看,中产阶级靠工资吃饭,失业率一涨,房贷车贷全成噩梦。成绩单?F级不及格!
B) 物价方面:通胀怪兽出笼,老百姓钱包被榨干
核心数据:8月份通货膨胀率冲到2.9%,创1月以来新高,比4月的2.3%还猛。更吓人的是日常必需品全在涨价:咖啡暴涨21%(喝杯咖啡都得剁手),音响设备涨12%,家具涨10%,工具和珠宝各涨6%,男女装也不放过(女装6%/男装4%),连卫生纸这种刚需都涨5%。用户列的单子像“死亡清单”,乐器、摄影设备统统涨5%,未来几个月?只会更糟!
深层解读:特朗普幻想关税“不伤民”,可数据证明物价飞涨就是他的“杰作”。关税直接推高进口成本,企业转嫁给消费者——中产阶级首当其冲,食品、汽油、衣服、住房都在吸血。历史对比更打脸:2018年关税启动前,美国通胀才2%左右,现在逼近3%,意味着家庭年支出多花几千刀。网友说“这只是个开始”,太对了!供应链混乱 + 关税持续,通胀可能长期化。成绩单?物价方面妥妥的“负分滚粗”!
终极评论:关税“神功”变“中产绞肉机”,该醒醒了!
各位老铁,数据摆在这儿,特朗普的关税成绩单就是一部“打脸连续剧”。期待的神奇效果?全成了泡影:就业没稳住,物价倒上天,中产阶级活活被挤压成“三明治一代”。网络作者风格,咱不客气了——这政策简直是“经济自杀”,唐纳德以为自己是大战风车的唐吉可德超级英雄,结果搞出了超级烂摊子。
为啥这么惨?根子上,关税是“钝刀子割肉”。它没解决结构问题(比如美国产业空心化),反而放大通胀和失业。更讽刺的是,中国没咋地,美国老百姓先哭了。看看现实:咖啡涨21%,失业救济爆表,这不是“成绩单”,是“账单”!中产阶级在付钱买单,从钱包到工作,全被榨干。
最后说点实在话:经济政策不是儿戏,幻想“关税神功”不如脚踏实地。拜登时代虽然调整了部分关税,但伤疤还在。网友们,记住这教训——下次谁再吹关税万能,直接甩数据怼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