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线下的抖音支付,能撼动阿里腾讯的「双寡头」地位吗?

500

作者:王星

编辑:308

抖音支付,正在成为字节跳动业务扩张的又一个有力触角。

一方面,自 2025 年到现在,抖音支付在离消费者较远的业务侧持续发力,不仅完成了大幅增资,还并成功获得“长期有效”的支付牌照,从而夯实了业务基础。

另一方面,抖音支付也在近来一段时间面向消费者持续进行线上线下的布局。

比如在线上,抖音支付接连接入苹果App Store、朴朴超市这类第三方平台,成为支付选项之一;线下,抖音也悄悄开始内测自己的收款业务,对标支付宝推出“碰一下”。

看得出来,抖音支付这次是真的打算好好大干一场。

对于字节跳动来说,抖音支付早已经成为其庞大业务布局的重要一环,而且抖音集团也在开展金融相关业务。

不仅如此,面对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两大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巨无霸选手,抖音支付也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抖音支付加速扩张,线上线下同步进军

近期,抖音支付动作频频,其战略意图十分清晰——正在加速拓展支付业务,构建更完整的生态闭环。

在线上端,抖音支付正在积极“走出去”。

约半个多月前,不少用户发现抖音支付已接入苹果App Store、朴朴超市等第三方平台,成为与支付宝、微信、银联并列的第四种官方支付方式。

500

(朴朴超市和苹果App Store截图)

线下也没落下,抖音支付正在内测自己的收款业务。

据网络上流传的收款设备图片显示,其支付功能已支持“碰一下”模式——用户无需打开付款码,只需将手机轻触设备感应区,即可完成支付,跟支付宝之前的“碰一碰”非常像。 

据自媒体见实的业内消息,一份在多个行业群中流传的第三方PPT进一步证实,抖音正在内测线下收单业务。

事实上,抖音支付此前已完成多项技术与业务准备,并已接入两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只是尚未正式面向直客开放。

这一系列扩张动作,与抖音支付今年以来的整体步调保持了一致。

就在 2025 年初,在多家支付公司密集增资的大背景下,抖音支付完成了一笔引人瞩目的大额增资,一口气增资30亿元,注册资本从 1.5 亿元涨到了 31.5 亿元。

这种大手笔增资,本质上是为了符合监管对支付机构“资金充足”的要求,业务做大了,资本也得跟上。

500

(图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目前,支付行业中注册资本最高的机构是财付通(223亿元),紧随其后的是PayPal旗下的贝宝支付(45 亿元),度小满支付以 40 亿元位列第三——增资后的抖音支付以 31.5 亿元跃居行业第四。

而这个排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目前的社会普遍存在一种认知,注册资本越高,企业信用越高。

很明显,抖音支付作为后起之秀,这次增资固然是基于监管要求,但客观上来说,它也有助于提升合作伙伴的信任感,方便后续进军线下市场、拓展金融机构合作。

另一个积极信号出现在今年7月:抖音支付顺利通过央行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审批,支付牌照由五年有效期正式变更为“长期有效”。

此前,支付牌照需每五年续展一次,而去年央行设置了一年过渡期,仅对整改达标机构授予长期牌照。

虽然拿了长期牌照,仍须接受持续监管,但抖音支付无需再周期性投入大量资源应对续展流程,为业务拓展提供了更稳定的预期。

可以说,在做好一系列的底层铺垫之后,当前的抖音支付已基本“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做好了在商户、用户端大干一场的准备。

支付宝“碰“出的危机感,抖音如何接招?

在抖音支付的一系列动作中,备受关注的是它面向线下市场的布局。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因为整个抖音乃至字节跳动体系的业务布局都是基于线上,而抖音支付自 2021 年诞生以来,也一直顺利成章服务于整个体系的线上支付环节。

因此,从线上走向线下,无疑是抖音支付走出一个重大布局。

当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抖音支付在线下的打法,很明显,是在基于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被竞争对手激发出来的。

尤其是支付宝。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全力推广它的“碰一下”支付,不仅内部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还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资源,高管甚至亲自带队、日夜不停地做地推,就是想快速抢占市场。

线下这块,“碰一下”确实切走了一大块蛋糕。

今年4月,支付宝宣布“碰一碰”用户突破1亿,而这前后还不到一年时间。这个速度确实是令整个行业眼前一亮。

当然,更可能让抖音警惕的是,支付宝“碰一下”已深入餐饮等多个高频场景,也切入了抖音本地生活的核心腹地。

比如,支付宝“碰一下”主打的一个场景就是点餐。在餐厅里,手机一碰,立刻完成点餐和付款,还能享受优惠。除此之外,它还在骑行、入住等接近600个服务场景中落地,一共上线了17款产品。

500

可以说,“碰一下”希望成为一个入口,实现“万物皆可碰,碰完即交易”。

而这,正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想搭建的生态,抖音自然也不例外。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年以来抖音支付开始测试“碰一下”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这一动态,抖音支付方面的回应是:仅是内部研究和测试,没有规模化推广时间表。

抖音早在 2021 年进军团购市场时,就开始布局线下扫码团购,并推出“扫码团购+核销”的主流支付方案。

支付中的线下收单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场景,包括刷卡、扫码这些常见方式,占领了大多数用户的心智,这也是抖音之前所欠缺的地方,毕竟它只有“扫码团购+核销”这一种方式。

现在,它想通过“碰一下”的支付形式,从线下找流量、扩规模,而关键是要吸引商家。

从流传出来的PPT材料看,抖音支付拿出了不少吸引商家的策略,覆盖支付前、中、后全流程。

例如,支付完成后,用户可关注商家抖音账号,页面会推送优惠鼓励用户转发商家视频,还能通过积分兑换券引导复访。

500

(图源:自媒体见实)

这一整套流程,不仅是在强化抖音“内容+电商”的闭环逻辑,帮助商家扩散内容,更是通过优惠培养用户支付习惯,提升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测试页面中出现的“霸王茶姬”等品牌,也暗示茶饮等线下连锁业态已成为抖音支付内测的重点对象。

当然,抖音支付不仅要在线下找流量,线上也在对接苹果App Store、朴朴超市等外部平台。

这样一来,不仅能导入更多流量,提升交易规模,更重要的是,像接入苹果这样的合作,相当于获得了一个“强力背书”,更容易获得用户信任、更快融入主流支付圈。

抖音支付这一入局,以内容与支付双向吸引商家,很可能给现有的支付格局带来新的变数。

抖音支付,难打但必打

如果纵览中国互联网江湖的发展历程,其实很容易发现,多数有野心的互联网大玩家,也都有一个“支付梦”。

腾讯阿里如此,百度京东美团亦如此——字节跳动也如此。

因此,对字节跳动来说,通过更加广为人知、用户基础更大的抖音的名义进军支付,几乎是必走的一步棋。毕竟,和线上的“电商与支付”相比,线下的“本地生活服务与支付”,不仅市场更大,想象空间也更广阔。

在本地生活这个大赛道中,外卖和团购是两大核心板块。

外卖市场已被美团和饿了么牢牢把控,抖音想从中分羹并不容易;而从团购延伸至酒店、景区、即时配送等领域,则是抖音更擅长、也更容易发力的一块阵地——实际上,抖音即时零售的核心逻辑,也已经重新专注到线上属性更重的「随心团」。

支付业务,就像是打开本地生活大门的一把钥匙。

只有把支付环节握在自己手里,抖音才能彻底打通从内容到交易的闭环,把关键数据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反过来助推它的核心业务。

500

(图源:字节跳动官网)

更何况,谁也不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真金白银”,白白分给第三方支付平台一笔不小的手续费。

无论是美团这样覆盖线上线下多重场景的平台,还是同为短视频起家的快手,没有哪家愿意长期依赖第三方支付渠道。

比如说,美团创始人王兴早在2017年就公开吐槽过,说支付宝手续费“高得不合理”。

另外一个例子是,2024年,快手支付的渠道手续费高达28.19亿元,其中超过15亿流向了腾讯。

所以,抖音支付诞生和成长的逻辑,其实是字节追求独立发展的核心战略下早已经注定的事情。

现在的关键,已经是如何在此业务上持续扩张。

值得一提的是,布局支付之前,字节跳动的业务体系早已经涉足金融,并且已经在金融领域悄悄做出了一些成绩。

比如,字节早在 2015 年就发布过大量金融业务岗位……发展到当下,字节跳动起码已手握保险经纪、网络小贷、商业保理等金融牌照,基本实现了互联网金融业务与互联网电商、本地生活等非金融业务的商业闭环。

很明显,这一系列与支付强相关的业务,也可以在抖音支付的持续壮大中,与之实现很好的业务协同。

当然,回过头来看,对于如今的抖音支付来说,随着它拿到线下支付牌照,以及长期有效的牌照许可,抖音显然有更大的野心,正将更多精力投向线下支付战场,试图在这里打开新的局面。

不过,抖音支付要想发展壮大,有独特优势,也有巨大挑战。

从自身优势来看,字节跳动的体系加持,以及抖音本身的高知名度、高活跃度、高用户覆盖度,都是抖音支付在线上和线下寻求扩张时的有力法宝——尤其是在线下领域,抖音的本地生活业务布局也可以形成有效助力。

但是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抖音支付还远远谈不上能跟微信支付、支付宝“三分天下”。

一个简单的数据是,微信和支付宝的用户都早已突破 10 亿,而抖音支付的宣传语还停留在“过亿人使用”。

实际上,在长期的发展后,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长期呈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双寡头格局,两者合计市场份额长期稳定在 90% 以上。抖音支付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扩张,都必须面临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这两座大山的竞争。

所以,尽管抖音支付来势汹汹,但要想从既有的两强手中分一杯羹,并不会那么容易——这注定是一场马拉松式的硬仗,而抖音支付的新一轮扩展之战才刚刚打响。

(本文头图来源于小红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见 Time”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