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到过一个研究结论:教师待遇和学历等对教育质量影响并不大
【本文由“特离谱必败”推荐,来自《学生数量锐减,小学教师过剩编内转岗临聘清退,教育行业应该如何调整?》评论区,标题为特离谱必败添加】
- yuppppp
学生减少,教育经费必然减少。五十人的大班变成十人小班,老师的工资必然下降。
没有你说的必然性吧!只要政府有钱并愿意投入,你也可以理解为:提高生均经费以彰显对教育的重视!
以前看到过一个研究结论:教师待遇和学历等对教育质量影响并不大。说明 : A、指在教师现有待遇(中等偏上的工资水平)基础上再提高教师待遇对教学质量影响并不大;B、指本科与硕士 、博士学历对教学质量影响并不大。对第二点,以前有网友提出过深刻见解:就课堂教学的常规评价标准来看,博士未必比本科有优势。但读过博士的人很多方面与本科生还是不一样的(如对学科、学习和科研的理解、情感及人生观、生活方式等),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会对学生产生非常不一样的影响。
那么,什么最能影响教育质量呢?是学生规模!尤其在对学生个别化或差异化的关注(即因材施教)方面,一个班50人与40人,效果可能就很不一样。
有哪些日常经验可支持以上结论呢?A、工资提高,大家高兴是高兴,但对于工作以前怎么做还是怎么做;B、以前一些私立教育机构招生常以“小班化教学”作为卖点。
当然,不可能把50人的班变成10人的班,如果真是这样,现有的教师和教室等可能还不够呢(原文中好像提到:近年小学生人数大概以15%-20%的速度递减),国家不可能有那么大投入。但是,把50人的班变为40人或35人的班呢?如要控制教育经费,可采取“多少年内不提高教师待遇”等温和手段慢慢调整;在适当缩小班级规模同时,也可以控制师范专业及新教师招生招聘数量,随着一批又一批教师退休,教师数量“过剩”的问题慢慢地应该能解决。
我们只是思考和闲聊,这里所涉的“师生比”应该是一个很高层级思考的问题。有空再去查资料,国外30人左右甚至20人以下的班级规模应该有、甚至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