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先锋:三协电机卡位协作机器人产业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阅夜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如果拆开一台正在灵活“工作”的协作机器人,或是精准抓取AGV小车,你会发现,真正决定其动作精度和响应速度的,可能不是最显眼的机械臂,而是其中一个不起眼的电机。
它们被称为机器人“关节”,是智能装备的“肌肉”和“神经末梢”。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跃迁的过程中,这类关键零件的突破往往比整机更值得关注。
2025年9月8日,常州三协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协电机”)正式登陆资本市场,证券简称“三协电机”,证券代码“920100”,发行价格为8.83元/股。上市当天,开盘价为69.00元/股,涨跌幅接近700%。
公开资料显示,三协电机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研发、制造并销售控制类电机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和无刷电机及与其配套的产品。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三协电机的营业收入从2.87亿元增长至4.20亿元,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结合行业背景及这一具体数据,可以看到,其已成为头部企业的供应链。而向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的举措也意味着,在人形机器人大火的当下,以三协电机为代表的“关节”供应商,已经提前“抢跑”。
1、藏在巨头供应链里的“技术派”
作为一家典型的“技术沉淀型”企业,长期以来,三协电机注重对电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革新,已积累了丰富的电磁、机械仿真技术与工艺自动化经验,逐步打造完善的工艺数据库。
以公共安全监测领域为例。在摄像头平台中,电机决定着转动是否平滑、能否快速锁定目标。早期市场被日系厂商垄断。在此背景下,三协电机自主创新的混合式步进电机的定子转子磁路优化设计技术、端盖两面加工一次性装夹组件技术,提升了混合式步进电机的力矩,降低了温升,减小了电机的噪声,提高了安装精度,得到了行业用户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客户普遍的认可。
在高端纺织机械领域,三协电机成功研发出平面盘式力矩伺服电机和高扭矩的一体盘式力矩电机,得到了意大利知名纺机公司圣东尼及国内知名内衣机公司高腾机电的认可。
在机器人领域,其通过自主研发,采用当前突破性的基础材料和高槽满率的技术,在AGV、协作机器人领域获得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法奥机器人的认可。据透露,在协作机器人领域,三协电机的产品也已实现量产。
招股书显示,截至目前,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三协电机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安防、纺织、光伏、半导体、3C、汽车、机器人、医疗、智能物流等行业,并与诸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客户开展稳定合作。
在一系列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三协电机对于技术研发的重视。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三协电机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064.33万元、1253.67万元及1501.8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3.71%、3.46%及3.58%。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其已取得5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外观专利1项。
以技术为钥,三协电机找到了业绩持续增长的关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其营业收入分别为2.87亿元、3.62亿元及4.20亿元,三年内呈持续增长趋势。
到了2025年,这种向上趋势还在持续。招股书显示,2025年1—9月,三协电机营业收入预计在3.2亿至3.5亿之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在4128万元至4515万元之间。
2、卡位机器人赛道:拿下人形时代关键筹码
如果说过去二十年,三协电机在安防领域为代表的高端设备领域深耕是其稳扎稳打的第一曲线,那么全面切入机器人产业,尤其是人形机器人这一前沿赛道,则是其面向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战略前瞻布局。
协作型机器人自十余年前兴起以来,正逐步从“辅助工具”演变成“生产伙伴”。与传统工业机器不同,协作机器人能够与人类在共享空间中协同作业,其开创性的产品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开启新时代。但同时,行业里的玩家对电机的苛刻要求远超传统场景。小体积、大扭矩、低电压、高可靠的特性,对于技术和企业的要求会更高。
而人形机器人市场正是一个爆发中的新行业,对电机的需求量巨大。据行业测算,单个人形机器人需要20~30个关节电机,单人成本在数百元到数万元间。即使目前人形机器人尚未大规模量产,但随着诸多玩家的积极布局,供应链早已提前升温。
面对这一蓝海市场,三协电机通过自主研发,采用当前突破性的基础材料和高槽满率的技术,成功地在AGV、协作机器人领域获得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法奥机器人的认可合作。2024年,其协作机器人电机已实现量产,并进入法奥机器人等企业的供应链。
值得一提的是,据招股书披露,三协电机的产品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目前已开始向客户送样。在业界看来,这种“未量产先布局”的策略,使得三协电机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占据了稀缺的先发位置。作为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一旦其电机通过验证并进入量产阶段,将随着人形机器人放量而获得指数级增长空间。
还有一个背景,当前全球人形机器人电机市场仍由日本、德国等传统电机巨头主导。但三协电机的崛起为这样的现状撕开一条口子。其成功经验也表明,中国企业在相关产业已具备“变道超力”的实力。
3、用“制造新哲学”应对未来
三协电机的成长路径,可以视为中国高端制造企业从“代工追随”到“技术引领”的转型缩影。它的故事像是一个“制造新哲学”:在高度定制化、快速迭代的现代工业需求下,企业如何通过系统性创新实现效率、质量与灵活性的平衡。
从财报数据来看,三协电机展现出典型的“高端制造”特征,近三年,其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2.24%、29.28%及29.12%,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支撑高毛利率的是其持续的研发投入。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其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维持在3.5%左右,虽然绝对值不算惊人,但在民营企业中已是难得。
客户结构来看,三协电机呈现出“头部集中、多点开花”的特点。其前五大客户均为国内外行业龙头,合作周期长。
但需要注意的是,高端制造的另一面是高度定制化带来的挑战。机器人、医疗、半导体等领域的电机需求差异性极大。传统的“一单一设计”模式效率低、成本高,难以适应快速迭代的市场需求。
三协电机的策略是,为客户开发具有个性化定制需求的产品时,结合当前市场对电机产品技术的高速迭代和多变的要求,并利用标准化产品的研发平台优势,快速地从全系列运动控制电机及多规格核心部件、产品数据库中匹配方案。同时,公司结合客户的工艺需求进行产品的开发,进而为客户提供高效的一站式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实现了大批量快速交付优势,较快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
在制造端,三协电机同样走在行业前列。其通过持续优化工艺路径,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一致性。以步进电机产线为例,从一条产线8人操作1500台/日提升到现在的4人操作2200台/日,提升了产品的一次通过率,降低了对人的依赖。
放眼未来,三协电机所处的赛道正迎来历史性机遇。
全球电机产业正处于上升期,《2024-2029年中国微特电机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已是全球微特电机的第一大生产国。2023年,我国微特电机产销量约为151亿台。根据贝哲斯咨询的调研数据,2024年全球微型电机市场规模为467.4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其规模将达到769.9亿美元。这无疑是一个广阔的市场。
已在赛道上获得先发优势的三协电力,通过此次IPO,或将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招股书显示,三协电机募集资金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三协绿色节能智控电机扩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扩产项目建成后,预计将新增年产百万台高端电机产能,重点满足机器人与新能源领域需求;研发中心则聚焦新材料、智能控制算法等前沿技术,为下一代产品储备技术。
由此,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协电机对于抓住行业未来趋势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可以预见,随着全球制造业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三协电机或将借助IPO的东风,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更快速的发展,继续夯实自身在全球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行业地位。
这是一场关于“一个关节”的战役,也是一场关于中国高端制造未来的远征。三协电机,正是这场远征的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