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事情的残酷性

在美国乃至于欧洲,就从来没有亚裔的精英家族能够传三代的!

大家仔细想想吧,一战之前就有大量的华人帮助美国修铁路,最后定居在美国!如果说开个洗衣店开个餐馆,这还没什么大问题!这个家族还能够传到三代以上!但是只要出现那么几个精英,不论是从商还是搞科研的,就没有一个家族能够活过三代!任何一个例外都没有!他们的家族财富到最后全部被稀释到了白人手里!

就说当年修完铁路,华人想靠土地扎根都难如登天。1872 年加州就立了恶法,不准华人拥有土地,后来更是变本加厉,1913 年的《外国人土地法》直接明说,"没资格当公民的外国人" 连租地都不能超过三年。

你想想,连块地都不能合法拥有,怎么积累家底?那会儿胡桃林镇的唐人街多热闹啊,一百多户广东来的华人在那儿讨生活,可 1915 年一场大火烧光了一切,因为没地权,想重建都没门儿,只能眼睁睁看着家业化成灰。

这种法律上的卡脖子,就是要断了华人发家的路,让你永远只能干些小买卖,别想成为能跟白人抗衡的精英家族。

到了 20 世纪,好不容易出了个王安博士,创办的王安电脑公司曾经多风光啊,差点就改变整个计算机行业的格局。可结果呢?1992 年就破产了,哈佛商学院都把这当反面教材,可惜他们没说到根子上。

王安 1986 年非要让儿子王烈接班,董事会怎么劝都没用,就因为 "他是我儿子"。这事儿表面看是家事,可你细想,白人企业老板传位儿子没人说三道四,轮到华人老板就成了 "东方思维的缺陷"?

更狠的是,当苹果、微软这些白人公司都在搞个人电脑时,王安提建议的下属被他骂 "荒唐",就这么错过了转型机会。

说白了,白人资本根本不允许一个华人企业真正掌控核心技术领域,稍微有点威胁就会被各种手段挤垮,王安的固执不过是给了他们下手的机会。

职场上的坎就更多了。现在都说亚裔是 "模范少数族裔",可这帽子底下全是辛酸。研究显示,华人想当公司高管比登天还难,这就是所谓的 "竹子天花板"。

你再能干,到了中层就升不上去了,白人老板总说你 "缺乏领导力",可真让他们说啥是领导力,无非就是不够 "白人化" 而已。

更气人的是,美国大学录取时,亚裔的 SAT 分数得比白人高几百分才有机会,好不容易读出来了,职场上还是受排挤。

这种情况下,就算出了顶尖的科研人才,也很难把学术成就变成家族财富,因为资源和权力始终捏在白人手里,你不过是替人家打工的高级技术员。

现在条件看似好了,可隐形的网更密了。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华裔家庭收入明明不低,可财富传承却特别难。

2024 年以后,500 万美元以上的遗产要交 40% 的税,那些白人老牌家族早就用各种信托、保险把财产藏好了,华人老板不懂这些门道,辛辛苦苦一辈子的心血,一半就得给政府,剩下的再被各种手续费扒层皮,到儿孙手里就没多少了。

更无奈的是,现在的华裔年轻人里,59% 都不想继承家业,中文都快不会说了。不是他们不孝,是看透了在美国当精英的代价 —— 要么被同化失去根基,要么坚持自我被排挤打压,怎么选都是绝路。

看看这些数据和案例,哪有什么巧合?从当年不准华人拥有土地的恶法,到王安电脑的败落;从日裔被没收的家产,到现在职场上的玻璃天花板,这全是一套完整的枷锁,就是不让亚裔精英家族真正立足。

那些开洗衣店、饭馆的能传三代,不是因为他们本事大,而是因为这些行业对白人资本构不成威胁,允许你赚口饭吃就不错了。可只要你想往上走,想成为真正的精英,就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神经,各种明枪暗箭就来了。

一百多年前修铁路的华工可能想不到,他们的后代还要面对这样的困境。那些说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的人,根本没看到这系统性的不公。

在美国这片土地上,亚裔精英家族就像田里的稻子,长到差不多就要被收割,想传到三代?难啊!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