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之后的全球地缘政治态势

1、九三阅兵是全球地缘政治系统性变革的关键征兆。地缘政治看的是地理,底层逻辑是技术-军事投射。特定技术条件下,军事能力在不同地理结构上的不同投射效能,构成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地缘政治。九三阅兵显示,在战略层面上,中国具备了覆盖全球主要目标的投送能力,意思是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及其盟友的所有军事、经济、政治目标,都处于中国战略打击能力的覆盖范围之内,“美国可以打中国,中国没法报复美国”的态势,被中美之间达成事实上的相互确保毁灭的新态势,所逐渐取代。在常规军事力量层面,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常规投送能力优势,被中国的新型常规力量体系,系统性的抵消:在东海、台海、南海,就是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中国的台湾岛、南海菲律宾群岛以及马六甲,处于中国常规军事力量有效覆盖和毁伤的范围内;在关岛,中国的核常力量投送系统均可以有效的封控与压制;在夏威夷到澳大利亚一线,中国海空军事力量,以及核常力量投送体系,已经可以有效的触达并在交战态势下实现有效拒止。在这种局势下,整个亚太,乃至全球的地缘政治系统性变革,就是必然的。具体过程当然会有各种不确定性,但是只要中美之间力量态势消长的趋势不发生变化,最终结果就基本已经是确定的了。

2、制约美国对九三阅兵作出反应的核心结构根植于美国的国内政治-经济-金融生态。从美国面临的态势来看,要对九三阅兵做出反应,就需要系统性的提升美国的制造业能力,在传统平台与非传统平台的制造,而非设计上,展现出美国的优势。美国要达成的任务有三个:第一,核常力量体系的补课式升级换代。核武器要现代化,常规武器要现代化,需要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以确保发射井能够升级,造船能力能够升级,大型陆地和空中平台制造能力能够升级),提升新型制造业所需要的符合美国安全标准的供应链体系(最省事的方式当然是依托中国的无人机产业链搞美国的复制者计划,但是,因为是要对冲中国的无人机挑战,所以美国总得搞一套自己的无人机体系)。第二,构建符合上述能力要求的制造业体系和生态,系统性对冲金融化对美国制造业能力的压制与腐蚀。这件事情美国从眼线笔的爷爷奶奶那一辈就开始要做了,然后到现在,不要说有没有做好,制造业被系统性空心化和金融化的趋势,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扭转,否则也不会出现九三阅兵的冲击了。第三,系统性的扭转拉姆斯菲尔德军改带来的冲击,实质性的对美国的军事采购-制造-部署-运用体系进行调整。这件事情从ppt上来做,都不是很容易的。就拿最近的美国国防战略的讨论来说,正确的路径,是奶龙需要先拿出一套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文件,然后在这个框架下,再制定相应的国防战略文件,而现在看到的,是美国政府系统性的陷入了“刺激-反应”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抽搐式反应模式,这种模式下拿出的对策,必然是短期的,战术性的,点对点的,谈不上什么系统性的应对和调整。

简而言之,美国现在面对九三阅兵,真要做出有效反应,确实需要某种真正的结构性改革,但无论从国内政治生态,又或者是整个美国国家体系的行动能力上来看,都远远谈不上条件成熟,只能继续不断的拖延,纠结,抽搐。

3、留给美国的现实选项就是试图持续不断的迟滞和拖延。从睡王开始,美国对中国搞的小院高墙,本质上就是在没有办法正面对冲和制衡的情况下,用迟滞和拖延,为美国争取时间。但是从结果来看,争取到的时间,基本上被美国国内的政治结构,给浪费了,而且迟滞和拖延的效果,也远不如预期的显著,主要集中在心理和认知层面,或许在资本市场可以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实体能力对比来看,起到的其实是反作用,所有的技术封锁和压制,都是给中国提出了要补充完整的任务清单,而任何清单上事项的完成,都对中国有着促进实力成长的正面效果。这个循环,到目前为止,没有打破。

在地缘政治上,美国能够想到的和做到的,短期内,就是在中国周边,在亚太地区,动各种手脚,拖延和迟滞中国影响力的提升。九三阅兵前后,在印尼出现动荡,日本右翼变得越来越活跃和蠢蠢欲动,中国台湾省内台独势力一度呈现的激进爆冲,菲律宾持续不断的挑衅,就可以看作是这种拖延和迟滞战略发挥作用的典型体现。但是,这种拖延和迟滞的底线,就是看美国敢不敢最终真的下场,因为这些拖延和迟滞的古个体,真的过了线,就会面临来自中国的军事惩戒。整个局面,在态势上,类似2019年的黄暴,最终,如果美国因为实力对比,没有取胜的信心而不敢下场,那么,等到国安法落地,黄暴就消散,这个局面,不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这次引发各方关注的美国国防战略将本土和西半球安全,放在了应对俄罗斯与中国的威胁之上,更是一个鲜明的信号,虽然这个草稿起草的时候,九三阅兵还没有进行,但是可以却认定,最终稿定版的时候,九三阅兵起到的效果,应该是进一步鼓励美国寻求如何实现体面退场,如何实现有效的能力收缩,而不是做出相反的战略选择。

4、九三阅兵展现了中国的实力建设成果证实了中国战略行走在正确和有效的轨道上。九三阅兵的实力展示,属于典型的“以正和”,堂堂正正的力量,显示出整个战略的大势。当然,也有观点指出,93阅兵仍然比较委婉,中国确实也在寻找更加直接,不会被误解和无视的能力展示,93阅兵之后,中国有新闻指出,计划要进行小行星防御实验,就是一种更加直白的力量展示,即中国具备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级别的实力和实力体系,有哪个挑战者认为天灵盖比小行星还要结实的,可以放马过来试试看硬接中国的狼牙棒试试看。

上述博弈,包括九三阅兵在内,都是典型的信号发送-解读为核心的心理-认知博弈。这是核恐怖均衡背景下,大国战略博弈的常态,而中国,以举行九三阅兵为标志,获得了进行此类博弈的实力资格。后续,对中国来说,要解决的,就是西方解读九三阅兵的收敛口径,没有实战经验的问题了。这里的经验,其实说的是实际展示。2024年往太平洋全射程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是这种能力的展示;绕台演训,是这种能力的展示;将要进行的小行星防御试验,是这种能力的展示。当然,如果某一天,美国盟友中某一根闲不住的手指按下了扳机,中国会得到更加系统性的实力展示的机会。

最终的结果,就是中国领导人已经做出的庄严宣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