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多间星级粤菜酒楼大厨有交集,广东白切鸡最主流的做法是选180天左右的鸡项

【本文来自《全红婵哥哥用180天的鸡做白切鸡,因评委认为口感偏老被淘汰,评委不懂广东鸡?》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熵不增
  • @说事儿:

    这件事儿的根本原因是全进华挑错了鸡,注意,我说的是按粤式白切鸡

    的标准,他挑错了鸡

    皮脆有嚼头保有鸡味,这个是粤式白切鸡做法的特质,这点毋庸置疑。

    全进华说用“三五十天”的鸡做出来在他们那边没人爱吃,也没错,生长到这个阶段的鸡确实做不出粤式白切鸡该有的口感和味道。

    可是,虽然“三五十天”的鸡不对,但全进华比赛上用的家养的“一百八十天”的那个“散养”走地鸡

    ,也不对。

    不是“一百八十天”不对,也不是“散养”不对。

    问题出在他用了一只母鸡。

    母鸡当然可以做粤式白切鸡,但全进华这只配上他的做法,就不合适了。

    粤式白切鸡选品以公母而来讲,公鸡最好是阉过的,阉鸡

    在保有公鸡肉质紧实弹牙特征的基础上,一方面不会因为运动量太大而发柴,二来用在白切上不至于鲜过头而呈现鸡腥。

    而用母鸡呢,本身特点就是吃比阉鸡嫩滑,一来肉质本身软一点,二来脂肪比例高一点,经过白切鸡快速煮、焖、冷、复煮的做法,皮下的脂肪在最表面的脆和里面的肉之间形成了嫩滑的口感。

    在说完公鸡(阉鸡)母鸡做白切鸡口感趋向不同后,可能有朋友已经想到了全进华挑母鸡的问题所在了。

    简单说,阉鸡养到一百八十天做白切鸡不仅没问题,甚至可以说刚刚好,紧实肉弹有鸡香,再小一个月都只能说更适合做蒸鸡

    但母鸡不行,母鸡不会越大肉越有弹性,反而会随着不断产卵只会有老和硬的口感,因此适合做粤式白切鸡的母鸡,是三四个月大的,到五个月一百五十天已经很勉强了。

    而全进华挑的这只,是一只不仅生长达到一百八十天,还是散养,且以全家主业种植水果而言,很可能还是只不停下蛋收蛋的“老母鸡”

    更关键的是,在“老母鸡”本身就不那么适合做粤式白切鸡的前提下,全进华还采用的是水煮开下鸡焖十分钟,在冰水收敛又焖煮的常见做法,这样的做法几乎是把“老母鸡”优点全丢掉,缺点全放大。

    专业评委现场说全进华做的白切鸡老,不嫩滑,后来采访又提到了水分的问题。

    以上这些再加上岳云鹏说到的硬,其实都共同指向老母鸡的柴。

    这两不是没吃过见过粤式白切鸡的主,也不是拿着其他菜系的标准在评判,只是表达出了用常规白切鸡做法做老母鸡的问题所在。

    要说老母鸡就一定做不了白切鸡吗?

    其实也不是,关键要因鸡制宜,把煮和焖的时间延长到半个小时左右。

    这一方面能改善一点点肉硬肉柴的问题,另一方面主要就是吃个老母鸡香了。

    对了,之前还刷到全进华回家重新做了一次白切鸡的回应视频。

    这次他挑了一只一百八十天的公鸡,算是问题不大了

    但从视频里看起来上瘦下肥,又不太像是只阉鸡,谁知道呢。

    所以呢,这个问题不是什么粤菜跟其他菜系对白切鸡的理解差异,就是全进华不是个好厨子的问题。

我曾经与顺德协师协会和广宁厨师协会的厨师有过一段时间的交流,这两个协会所在地是中国烹饪协会认定的全国七个“厨师之乡”其中的两个,两个厨师之乡都是传承粤菜为主。

并且在号称粤菜之都的广州,我与多间星级粤菜酒楼的大厨有很多交集。

全红婵大哥选180天的鸡项(未下蛋的母鸡)来做白切鸡,是广东粤菜大师最主流的做法,他选180天鸡做食材,一点都没错。

至于有人说30天鸡,120-140天更嫩,又有人说白切鸡要用剦鸡,那是小众人的做法,口味也是部分地区的喜好。

广东白切鸡最主流的做法就是选180天左右的鸡项。

全红婵的大哥就是遵循了最主流最传统的选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