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裙摆到战靴——真“女权”视角看九三阅兵

    看到九三阅兵中的女兵们的时候,我感到有一点要给自己“加戏”。

     2023年5月3日,在评论当时的几起性骚扰事件的时候,我批评了当今流行的对“性化”女性的现象,并指出:

     “由此我又想到,阅兵的时候,男性军人的军装其实就是通用的军装,完全就是为了打仗而设计的,并不突出什么男性特征,所以看到全副武装的男性军人,你只感到他是一个‘兵’,而并不会想到他是‘男兵’;而女性军人就要戴上折檐帽,穿上裙装和紧贴小腿的高跟长靴(这些都与作战无关,也与一般意义的军人礼仪无关),于是她们的性别特征被刻意地强调出来了:她们不是‘兵’,而是‘女兵’——这真是‘白马非马’论的最佳现代注脚。”

     文章当天发到了观网,这一部分还引起了批评——主要是来自H、B、F三位读者。

     H认为:“女兵的裙装其实没什么,但是折沿帽确实不如大檐帽威武好看,差评,而且这是模仿美军改的,差差评。至于你说的裙装不利于作战,这个就误会了。作战有专门的作战服,无论男女都是裤装。裙装仅限于常服和礼服。”

     B认为:“大檐帽确实不适合女性戴,由于女性头发较长而且光滑,大檐帽由于分量较重而容易打滑,以前部队女军人没有改戴卷檐帽的时候,我不止一次的看到女军官在奔跑的时候不得不用一只手抓住帽檐防止滑落,这一点在武警大檐帽上体现的更明显,因为武警大檐帽帽盖更翘起,风阻更大。”

     F则指出:“这个世界上是有特征差异的,不管是异性之间,还是同性之间。我觉得不应该抑制别人的长处,比如腿长的女性爱穿丝袜,肌肉多的男性爱穿的清凉。如果真想互相平等,那我们还是少谈男女差异。谈谈我们共同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共同努力,合作分工,同工同酬。推进社会进步。在进步中,分好权利和义务。如果大家没有共同的目标,大家一天到晚就是斗,斗一些无关紧要的,后面会看上去很幼稚的事。少谈多做。”

    我认为H、B都没有抓住要点。我并不是说女兵不可以有自己的常服与礼服,而是说在男兵们都穿着自己的作战服行进的时候,女兵们为什么还是穿常服和礼服?而这也同样答复了F在理论上对我的批驳:女性爱穿裙子、丝袜,我没有意见,还很爱看——这可能也算“男性凝视”。但我的“男凝”至少还没有严重到不懂得战争是怎么一回事的地步。而有些“抗日神剧”如《雷霆战将》里,让八路军的女卫生兵也穿着丝袜高跟鞋及膝裙上战场,这就真的是恶趣味了。我在文中指出这一点,正是为了像F所说的“少突出男女差异,多谈共同目标、共同努力”。所以我才主张,阅兵式上应该让女兵与男兵一样,以全副武装的战斗状态行进,给全社会以更鲜明的正确导向。

     这次的九三阅兵,我看到(见下图中的后七图):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     1.三军仪仗队女兵仍然着裙装;

     2.联勤方队女兵与男兵混合编组,所有女兵均与男兵一样,持枪,戴头盔,着作战服、作战靴;

     3.女民兵方队也不再着玫瑰色裙装,而着黄色作战服和野战军靴。

     我的第一感觉是自己两年前的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了,因为这就是我写那篇文章想要的效果:

      三军仪仗队本来就是礼仪性质,女兵穿礼服裙装我认为没有问题,而且非常美观得体。而各个作战方队中女兵们的换装,则完美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当年为新中国第一代女飞行员题词中说的“要当战斗员,不当表演员”的精神。这一个个方阵,给人的感觉和1941年莫斯科红场阅兵一样:出了阅兵场就可以直奔前线。

      这就毫不含糊地昭告全世界:一旦风云突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英雄的中华儿女会是什么样的状态。

      当然,我之前也说了我这是给自己“加戏”,因为很难说这些改变是因为我的意见。很可能有关部门乃至党中央也想到了这些,更有可能是很多人包括部队内部也提出了相似的意见。

     总之,用今天的流行语来说,这应该是一种“同频共振”的结果,而我只是微不足道的“共鸣者”之一罢了。

     但这种“同频共振”不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种最理想的状态吗?或者再说得直白一点,这不就是许多怀着善意在网上“键政”的普通人所最希望看到的局面吗?

    曾经有些以“精英”自居的人讽刺那些关心和议论国家大事的普通百姓,主要是攻击他们两个点:

    1.穷、无能、低认知,所以才通过“关心国家大事”来找到虚幻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2.你关心又有什么用?谁听你的?

    我曾反驳过第1点,指出:

    “现在有人潜移默化地宣扬:‘共情老百姓的朴素爱国情感是可耻的,是因为你和他们一样没有本事没有钱,才需要拿‘爱国’这件事来找存在感。’比如前些天有人在微博上宣扬:‘去看《南京照相馆》的都是穷人、三低人群。’这就是拜金主义与卖国主义的合流。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谈什么问题,都要pua穷人、pua‘底层’——这已经成为了某些人的一种本能。这些人还经常批判所谓极‘左’,说人家“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其实他们自己才是‘念念不忘’,阶级意识从来就没有含糊过,对平民或穷人的斗争也从来没有放松过。

    普通百姓爱国,关心国家大事,是基于阶级本能。其中至少有一个原因,正在于他们知道自己当不了买办,也不可能润到国外(难民不愿当,富家翁又当不了),他们只能将自己的利益与国家绑定。总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因为‘天下大乱,匹夫遭难’。

    所以普通人更应该理直气壮地爱国,理直气壮地关心国家大事。

    而某些以‘爱国’为耻的所谓‘精英’也要想一想:

    你润出去即使当富家翁,也不过是二等公民乃至待宰肥猪。而且不爱国的人其实谁都瞧不起,也不会信任,所以洪承畴在清朝灭明之后还是要入《贰臣传》——你们可以对照想一想,一旦中国真的不行了,你们也就没有利用价值了,那时你们将是如何下场呢?卖国卖国,你们也得有国可卖吧?难不成卖完了中国,人家还能让你去卖美国吗?

    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而今天我们又可以拿事实回答第2点攻击:

    “有用。而且越多人关心,就越值得重视,也就越有用。”

    当然,作为国家的主人翁,每个普通人也要提高自己思想和言论的水平,体现出人民群众的伟大智慧,并且注意遵纪守法。表达一定的情绪是可以的,但一味闹情绪,则可能适得其反,延迟正确的共识与决策的形成,甚至被敌人利用。这次九三阅兵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很不正确的言论。这些信口开河博流量的人,我相信大多并不是敌人或被敌对势力收买的,但很显然,他们忘记了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在行使言论自由的时候没有想到过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就是九三大阅兵所留给我们的思考。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