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阅兵杨靖宇支队事迹
一、历史沿革
部队起源与组建
杨靖宇支队的前身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由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于1933年9月在吉林组建。该部队以南满游击队和海龙游击队为基础,整合了多支抗日武装力量,成为东北抗联的核心力量之一。
抗战时期发展
1934年,杨靖宇整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独立师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
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成立,杨靖宇担任军长兼政委,后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统辖南满地区抗日武装,部队规模达万余人。
抗战期间,该部队在长白山区与日伪军展开千余次战斗,以“环境困苦、斗争残酷、时间长久”著称,成为东北抗战的重要支柱。
解放战争时期改编
1946年2月,为纪念杨靖宇将军,东北民主联军将通化支队改编为杨靖宇支队,隶属第四野战军。该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参与辽东剿匪、四保临江、辽沈战役等重大战役,为解放东北立下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的传承
杨靖宇支队历经多次整编,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3集团军某合成旅。202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该部队战旗作为“战旗方队”成员接受检阅,彰显其永恒荣光。
二、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长白山区的游击战争
杨靖宇支队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以血肉之躯对抗饥寒,在无房可住、无衣可穿、无粮可吃的绝境中与日寇周旋数年。
部队采取“化整为零、分散游击”战术,频繁袭击日军交通运输线、据点和补给线,牵制数十万日伪军,粉碎日军“统治东北、进兵中原”的企图。
经典战役与战术创新
龙岗山西麓战役:1936年3月,全歼奉天骑兵团200余人。
本溪战役:1936年6月,歼灭邵本良部1000余人。
反“讨伐”作战:1939年秋冬季,杨靖宇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利用地形优势灵活作战,使日军“讨伐”计划屡屡落空。
壮大抗日根据地
部队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创建南满抗日根据地,为东北抗日联军提供战略支撑。
通过整合地方抗日武装,部队规模从最初的数百人发展至万余人,成为东北抗战的中坚力量。
精神传承与影响
杨靖宇支队以“忠贞不二、血战到底”的精神激励全国军民,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慰问,赞其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杨靖宇将军殉国后,其遗体被日军解剖,胃中仅有草根、树皮和棉絮,铮铮铁骨令敌人震撼。濛江县(今靖宇县)因此改名以纪念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