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谁“做主”?一场中年叛逆道出了隐情

500

中年叛逆期

✪ 陈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本文节选自《银发摆渡人》一书

在一些老漂家庭中,存在着直接的母子关系矛盾问题。这并非单纯由婆媳关系引起,而是与男性的中年叛逆期现象有一定关联。

所谓中年叛逆,特指中年阶段的叛逆心理问题。我们通常关注青春期叛逆问题:成长过程中,子女主体性增强,开始挑战父母权威,和父母发生正面冲突。青少年叛逆期中的许多表现,很难就事论事进行是非评判,关键问题是叛逆姿态本身。一些孩子试图通过叛逆行为彰显和确立自主性。叛逆期往往是亲子关系转变的关键契机,许多青少年通过适度叛逆,促使父母接受或承认子女的自主性,自己开始有能力和有空间决定自己的生活事务。

一些老漂家庭中,处于中年状态的子女在处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时,同样存在叛逆心理。陕西西安的董女士介绍,她家中最突出的矛盾不是婆媳关系,而是老公和婆婆的母子关系。这对母子经常因为小事而争吵,母亲想让儿子按自己的意思来,但是儿子却不听母亲的, 坚持让母亲听从自己。例如,母亲急着回老家,就想中午直接走。儿子希望母亲吃完午饭再走,母亲却坚持要走。儿子说已经做好饭了,就应该吃。母亲认为自己不饿,坚持不吃。类似这样的事情有很多。 董女士认为:

在母亲面前,丈夫还没有长大,却努力表现出长大的样 子。(访谈案例编号 C007)

董女士老公和其母亲的矛盾,可以从男性中年叛逆期的角度解读。因为求学和就业经历,一些年轻人和父母共处时间大幅减少,亲子相处模式中矛盾机会减少,叛逆期问题被搁置了。

青少年阶段未解决的叛逆期问题,可能会延迟到子女成家之后, 在老漂家庭生活中表现出来。一方面,老人会依然认为孩子没有长大,按照之前的管教模式来对待孩子。另一方面,孩子成家后开始经营自己的小家庭生活,有独立表达自己意志的需要。因此,老漂家庭中亲子团聚的共同生活情境下,之前搁置的相处模式问题可能暴露出来,引发亲子矛盾。

广东佛山的闻先生就有此类困扰,经常反思自己家庭中的母子关系。母亲非常强势,闻先生从小就受到母亲方方面面的严厉管教。这种令自己苦恼的母子关系模式,在自己结婚时依然存在。老家举办婚礼时,母亲认为穿白色婚纱不吉利,坚持让儿媳妇穿红色衣服。闻先生虽然知道妻子想穿白色婚纱,也懂得自己应该坚持,但是当时并没有胆量去和母亲争执,只能像小时候一样“听妈妈的话”,顺从母亲的权威,结果让妻子受委屈。此后,闻先生母亲从老家来到佛山给闻先生带孩子,母子关系问题再次暴露出来。虽然闻先生30多岁了,已经成家并有了孩子,但是在母亲眼中,闻先生还没有长大。在闻先生看来,此时母子关系依然是小时候模式的延续。在许多事情上,依然是母亲做主。家庭生活该如何安排,孩子该如何管教,孩子生病了该如何医治,还都是母亲拿主意,这让自己和妻子很被动。孩子肚子痛,闻先生和妻子想去看医生,母亲却坚持用活络油擦抹。类似的事情,母亲都要做主。闻先生因此十分苦恼,在心理上非常想挣脱母亲的控制,但是却没有勇气付诸行动。(访谈案例编号 C035)闻先生的中年叛逆,很大程度还停留在心理层面。这种反叛心理,本质上是青春期叛逆的升级版,是男性为了掌控和维护自己小家庭生活的特殊心理建设过程,以此增加自己的心理能量。

西安的杜先生同样有这种烦恼:母亲从老家过来给自己带孩子, 生活中依然把自己当作孩子,照顾得很细心,许多事情都想替自己做主,导致一些家庭决策,自己和妻子没有主导权。有些时候,杜先生会和母亲争执,坚持自己的看法,有时甚至气愤地和母亲对着干。在杜先生的家庭关系中,婆媳矛盾和夫妻矛盾弱化了,母子矛盾却凸显出来。这种母子矛盾,同样可以从中年叛逆的角度解读。杜先生认为自己在母子矛盾中表现出来的不只是个人自主性,自己并不是单纯想突破母亲的权威,而是在确立一种小家庭的主体性。(访谈案例编 号 C069)杜先生认为,如果自己还小或还未成家,那么自己可以忍受母亲的态度和方式。如今自己成了家,不得不考虑妻子的感受。甚至有时候,自己的逆反心理也是夫妻矛盾的投射。夫妻矛盾中,丈夫的压力通过母子冲突被释放出来。从这个角度看,男性的中年叛逆心理,并不能单纯放在母子关系中理解,还应该同时考察夫妻关系和婆媳关系。

男性的中年叛逆,也可以理解为丈夫主张自己小家庭利益的方式。儿子的根本目的,不是脱离母亲的管教,而是让母亲按照小家庭的意志和需要开展生活。老漂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儿子的压力,就可能进行一些自我调适。少数家庭中母子关系要经历一些矛盾和冲突,才可能形成一种由儿子主导的家庭生活秩序。否则,婆媳矛盾就可能凸显出来,媳妇也会经常责怪丈夫是“妈宝男”。

中年叛逆问题不仅仅发生在母子之间,还可能发生在母女之间。 有的女儿感觉母亲在帮自己带孩子过程中高度介入自己的家庭生活, 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自主性,进而对母亲产生不满情绪。

孩子晚上9点多、10点左右睡觉,早晨总是6点不到就醒来要起床,从来没有睡觉超过7点钟,她的同学和朋友都说睡到8、9点。我昨天劝我妈回老家住几天,因为她经常抱怨说在这里不好,羡慕别人不用给儿女带孩子,可我主动让她回去住到下周三再回来,她却不肯回去。说了一堆理由,可是她不回去,我在家真的没有自由。老公、孩子都在家,我还要上班,她就一直打扫卫生加批评我们,真是心理压力很大!早上老公一早就带孩子出门了,每次他俩出门,去哪里还得听我妈的,真累。老公为难,但每次怕我妈不高兴就照做了。我跟老公说:你不用参考她的意见,想去哪儿玩就去哪儿玩吧。我给自己反复提醒:以后我一定不掺和儿女生活!

昨天我跟老公说:假期我要上班,你带孩子去奶奶 家住两天吧。老公一口回绝,说回去干吗,他已经跟我婆婆说过不回去了。其实,我觉得老公对于自己家的那种归属感真的不强,可能也是性格吧,所以以后我觉得他也未必对我们小家庭有多强的归属性。我心里要有准备。(微博用户安 ** 发表于 2022 年 9 月 10 日)

这位博主吐槽妈妈过多干涉自己生活,导致自己缺少家庭生活中的自由感和自主性。在她看来,妈妈不仅经常唠叨、批评自己,还经常给老公“安排”生活。这种以妈妈为中心的生活安排,让女儿感到压抑。该案例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中年叛逆心理,根源于老漂家庭中母亲掌管家庭生活后女儿的自主性弱化。从女儿的角度看,女儿希望妈妈摆正位置,管家而不当家;从母亲的角度看,母亲需要替女儿分忧,需要负起更多责任,所以趋向于抓全面。

老漂家庭中,男女的中年叛逆心理都表现出子代独立性与依赖性之间的矛盾。子代虽然在家庭功能上高度依赖父母,但又想在生活中自由自主。这种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关系,会反复投射于老漂家庭的亲子关系,子代有时表现出一些“孩子气”,因为一些琐事和父母争执,甚至有时候不够尊重父母。母子关系或母女关系不和谐,有时会影响婆媳关系和母婿关系的处理。

总之,老漂家庭中的亲子团聚生活模式,使原生家庭的生活逻辑在新的家庭生活中得以延续。无论是原生家庭既有亲子矛盾的延伸,还是婆媳矛盾引发的母子矛盾,抑或是中年叛逆期问题,对这些的分析都有助于我们透视老漂家庭亲子关系的复杂性。亲子矛盾、婆媳矛盾和夫妻矛盾,三者相互关联和影响,共同展现着老漂家庭生活中多重角色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银发摆渡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5-06

ISBN:9787300340272

【内容简介】

“老漂”指从外地来到其子女所在城市,帮子女看孩子、做家务的老人,是青年家庭的摆渡人。本书基于对诸多老漂家庭的深度访谈,生动呈现了老漂家庭中的矛盾和关系调适,从家庭社会学视角描述和解释了老漂家庭的育儿生活和家庭关系。

书中以案例的形式,展示了普通人如何扮演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等角色。尝试回答:为什么老漂是青年家庭的刚需?老漂家庭中的婆媳关系和亲子关系有哪些新特征?中年人如何在“做父母”“做儿女”和“做自己”之间找到平衡?由此透视中国家庭的现代转型。

【作者简介】

陈辉,社会学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转型与家庭发展”,在《中国农村观察》《民俗研究》《中国青年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40余篇,专著《过日子:农民的生活伦理——关中黄炎村日常生活叙事》获中国社会学会年度推荐好书(2016),近年来围绕老漂族现象开展调查研究,主持完成以老漂族为主题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各1项。

【目录】

引言 我的妈妈是老漂

一 老漂时代的来临

老漂称呼的由来

老漂现象与家庭转型

走近老漂与走进老漂家庭

二 城市青年的育儿生活

以孩子为中心的生活方式

从带孩子到育儿

育儿呈精细化趋势

做好妈妈和做好爸爸

三 夫妻合作育儿的难处

0 ~ 3 岁孩子照料难题

接送孩子不容易

过于理想化的协作育儿

何以解困,唯有老漂

四 成为老漂不容易

抉择

经济难题

心甘情不愿

五 难处的婆媳关系

小事也是大事

谁的家谁做主

负气返乡的婆婆

儿媳妇离家出走

强势的婆婆

在感恩与埋怨之间

关系新常态

六 亲子关系新状态

难得团聚

夹板气

母女像婆媳

历史遗留问题

中年叛逆期 

七 老漂的委曲求全

气上心头

自我消化

憋出病来

新家庭政治

八 老漂眼中的带娃生活

每个人都要走的长征路

老人就是不花钱的保姆

带孩子是一份工作

带孩子就是卡时间和磨时光

老漂生活像坐牢

九 老漂的群体肖像

城市老漂与农村老漂

单漂与双漂

男漂与女漂

十 老漂的社交与休闲

人以群分

老乡见老乡

有人说说话

浅交

休闲活动

捡垃圾

十一 应对老漂养老之忧

儿女的家未必是父母的家

扎根养老

返乡自养

与家乡保持联系

还没到养老的时候

统筹一老一小

十二 走出育儿生活之困

育儿生活之困

如何做儿女

中年人的新活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