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库 转运中国 海淘 亚马逊等入选8月全国跨境电商十大典型投诉案例

8月,随着暑期促销活动全面铺开,“88大促”的全面启动,叠加绿色智能家电补贴、数码产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利好,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抖音电商、拼多多、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积极布局“金九银十”预热节点,推动线上零售额稳步攀升。

另外,生活服务电商与在线旅游在政策利好、市场需求增长等多重利好的共同作用下,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品质化需求,也成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跨境电商保持强劲发展态势,速卖通、SHEIN、TikTok Shop等平台加速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出口电商活跃度显著提升,进一步拓宽了中国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然而,在消费热潮持续升温的背后,退款纠纷、商品质量、虚假宣传、物流延迟及售后服务短板等问题依然突出,对消费者体验构成挑战。

500

在此背景下,9月3日,依据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8月所受理的全国互联网消费平台纠纷大量案例数据,分析2025年8月电商平台用户投诉数据,例行发布《2025年8月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数据报告》以窥见当前电商平台消费者困境。

500

跨境电商十大典型投诉案例发布洋码头、别样等入选

8月,入选跨境电商用户投诉投诉量TOP8依次为:全球速卖通、shopee、天猫国际、阿里巴巴国际站、寺库、亚马逊、敦煌网、中免日上

500

此外,入选《2025年8月跨境电商十大典型投诉案例》的有:寺库、转运中国、天猫国际、TikTok Shop、海淘、亚马逊、中免日上、洋码头、识季

500

【案例一】寺库APP被指逾期不发货不退款且客服失联

8月28日,浙江省马先生向电诉宝投诉称其于8月23日在寺库购买商品,平台承诺五天内发货但未履行,用户申请退款后持续处于“审批中”状态。

平台存在不发货、不退款、客服电话通但不接听、在线客服敷衍拖延等问题,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用户要求平台三天内全额退款并整改售后服务机制。

【案例二】用户投诉“转运中国”平台强收非本人货物仓储费

8月15日,上海的方先生向电诉宝投诉称其2024年仓库入库一件0.02kg未知物品(用户强调期间未购买任何商品且非本人包裹),2025年1月本人商品到库后,平台以“属于用户物品”为由强制将该未知物品与用户商品捆绑,并收取150元仓储费。用户质疑若系本人物品不可能拒绝免费合箱运输,指出平台未提供该物品来源凭证且存在安全隐患,要求退回不合理收费并彻查入库审核机制。

【案例三】天猫国际被指售假且平台维权机制失效

8月17日,广东省的邓女士向电诉宝投诉称其8月6日在天猫国际“龙丰集团海外旗舰店”购买三盒“前列康丸”,到货实物为同名不同药的“前列康”(注册编号HKC-08519),二者成分、药理性及价格均不同。用户指出商家利用包装相似性误导消费,且商品已下架逃避追责。

天猫国际仅支持退货退款,反而要求用户承担运费并赔偿“影响二次销售”,所谓“假一赔十”形同虚设。

【案例四】疑似虚假TikTok Shop电商平台欺诈致财产损失

8月21日,青海省的马女士向电诉宝投诉称其称其通过不明链接下载伪装成TikTok Shop的虚假电商平台,在所谓"指导老师"诱导下垫资进行商品采购及销售。初期虽获得小额回款,但第四日起平台即以各种理由拒绝发货、扣留订单回款并禁止提现,造成用户损失596.21美元。

用户指出该平台涉嫌伪造界面、刻意模仿正规平台,且在无书面通知情况下非法冻结资金,已保留聊天记录、交易截图等证据,要求相关部门介入追回资金并彻查该欺诈行为。

【案例五】海淘免税店被指销售假鞋且拒绝履行赔承诺

8月4日,安徽省的赵女士向电诉宝投诉称于4月30日在该平台购买板鞋,商家承诺“百分百正品”但到货后实物做工粗糙,经第三方平台鉴定为假货。商家拒不承认鉴定结果且拖延处理,拒绝履行假一赔三的法律责任。

用户要求平台严查商家售假行为,退还货款并依法进行三倍赔偿,同时呼吁整顿该APP商品质量监管体系。

【案例六】亚马逊平台被指引导支付大额尾款后要求退款

8月28日,浙江省的邵女士向电诉宝投诉称其于8月27日在亚马逊平台被引导支付一笔包包尾款,现因对交易存在异议或未收到对应商品等原因,要求平台全额退款。用户未透露具体细节,但明确指出该笔支付系平台引导所致,并已提出退款诉求。

【案例七】中免日上被指小程序地址修改机制不合理且收取拦截费

8月25日,福建省的江女士向电诉宝投诉称其于8月24日11时许在小程序下单购买阿玛尼口红后,因填错地址尝试修改(客服已下班仅能留言),次日被告知需发货后才能改地址且需收费。用户申请仅退款后,平台虽免除拦截费但仍坚持改地址需付费,理由为“配送地点不同”。

用户质疑其满200包邮的订单为何改地址需额外收费,并指出拦截责任不在消费者,呼吁平台优化地址修改权限机制,给予容错空间,改善售后体验。

【案例八】洋码头平台被指交易完成未收货

8月15日,四川省的范先生向电诉宝投诉称其于2023年2月4日在洋码头平台支付5980元购买女士挎包,平台显示2023年5月1日交易完成,但用户至今未收到商品。

多次联系平台客服均未解决,质疑平台纵容商家欺诈或存在内部管理漏洞,要求平台追查货物下落或全额退款。

【案例九】天猫被指销售变质食品致中毒且平台拒不担责

8月8日,福建省陈女士先生向电诉宝投诉称其于6月22日在天猫“某健康海外专营店”购买减肥饮品,服用近三盒后不仅无效,还出现头痛、头晕、上火等副作用。8月6日发现饮品中含虫类异物及沉淀物,用户服用后发生急性食物中毒(呕吐、腹泻、发烧),就医诊断为肠炎。商家此前承诺的“160天超长售后”未履行且失联,平台仅同意退还未开封4盒货款。

用户依据《食品安全法》第148条要求商家提供海关申报单及物流凭证,并主张十倍赔偿,同时指控商家下架原商品刷好评重新上架的行为涉嫌欺诈。

【案例十】识季平台被指无视取消订单要求涉嫌强买强卖

8月13日,山东省的陈女士向电诉宝投诉称其7月27日晚购买YSL包包,28日凌晨立即联系客服要求取消订单并停止发货,但客服以“需按内部流程完成验货”为由拒绝。

用户多次强调无需质检且无需发货,平台仍执意完成验货并发出商品,用户指责平台故意规避消费者取消订单的合法权利,侵害消费者自主选择权,要求平台承担退货运费及相应责任。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