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已经崛起,但敌人亡我之心不死,我们要继续前进!
昨天,我们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阅兵仪式,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俄罗斯总统普京等许多国家领导人与中国领导人一起出席了这个气势磅礴的阅兵式,它凝聚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彰显了中国国防现代化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们看到人民解放军将士迈着刚劲有力的步伐前行,我们看到了各种国产先进武器装备依次亮相,我们看到令国人自豪的一批批战机呼啸而过;我们也再一次听到了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抗战歌曲以及永恒的旋律,这些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音乐作品,承载着激荡人心的民族记忆,是中华民族走向成熟和伟大复兴的精神火炬。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华战争唤起了中国人“绝不做亡国奴”的怒吼。
1934年,时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领导人的田汉准备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这样的电影剧本,但由于时间仓促,他把为电影创作的主题歌的歌词随手写在一张香烟盒的衬纸上,那不久他就被国民党当局逮捕。
聂耳看到了这首主题歌的歌词,他被这个“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首歌词深深打动,当时聂耳才23岁,他主动要求为这首歌作曲。
据友人回忆,在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他“几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一会在桌上打拍子,一会坐在钢琴前弹琴,一会在楼板上不停地走动,一会又高声的唱了起来。”
为使歌曲更加流畅,他对歌词做了小小的修改。比方说田汉的原文是“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大炮飞机前进”,修改成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这首歌后来成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一经播出便迅速传遍中国大地,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政协筹委会讨论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但是讨论过程中,不少人提出了要修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因为中国人民已经推翻了三座大山,马上就要站起来了,怎么还能说是最危险的时候呢?
但周恩来总理认为应该保留这句话,他说的理由是我们务必居安思危。毛主席也同意周总理的观点。总理当时还补充了一句,他说用原来的歌词才能够唱的有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
我们最高领导人关于居安思危的这种政治判断,很快就得到了应验。
新中国成立不久,美国就发动了朝鲜战争,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随即爆发。
同样,原汁原味的继承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证明也是对的。70多年来,《义勇军进行曲》已成为凝聚我们中华民族力量的这个精神旗帜,激励无数中华儿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改编为八路军的红军队伍东渡黄河,开辟了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8年4月初,日军调动了3万多兵力,分九路围攻晋东南抗日根据地,但被八路军击溃。八路军收复了18座县城,歼敌数千人,这是浴血太行的一个不朽篇章。
与八路军战士生活与战斗过的青年诗人桂涛声,他是云南人,曾经在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念书,解放后回来担任过上海音乐协会的副主席。
他当时就被抗日军民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所感动,也为太行山的这个壮丽景色所惊叹。他写下这样的歌词,“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在哪里叫他灭亡。”
作曲家冼星海被这些歌词深深打动,一口气将这些歌词铺写成一首二部合唱曲,并于1938年7月7日,也就是在纪念全面抗战一周年,武汉的这个歌咏大会上首次推出,从此《在太行山上》就成为浴血抗战的不朽战歌。
冼星海等许多文艺工作者到各地指挥我们的战士和民众演唱《在太行山上》等许多抗日歌曲。冼星海对文艺工作者提出这样的要求,要表现出人民抗日救亡的强烈要求,要表现出战斗意志、坚强决心和必胜信念。要悲壮、要粗犷、要豪迈,要有力量,不要有娇柔造作的东西;要朴素,不要花哨,要善于把整个歌咏队紧紧的拥抱在怀里,形成一股冲刺的力量。
今天,虽然中国已经全面崛起,但围剿中国的各种敌对势力仍然亡我之心不死,甚至丧心病狂的反华、辱华,挑战人民共和国的底线。我们务必要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这也伴随我们先辈浴血抗战的不朽旋律,总能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力量,帮助我们克服任何暂时的挫折,激励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