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上市热潮涌动,8月来近20家A股公司扎堆赴港
8月24日晚,格林美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8月22日晚间,华勤技术、科兴制药、中坚科技及万辰集团亦同步披露了赴港上市计划。此外,立讯精密、胜宏科技、军信股份、星环科技等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A股公司积极筹划赴港上市,确实与今年港交所IPO新规落地存在直接关联。”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H股为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外汇融资通道,这对其海外业务拓展及全球化战略布局具有关键支持作用。因此,最适合采用“A+H”上市模式的是那些有明确海外拓展与出海需求的企业。
据悉,8月4日,港交所关于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的新规正式生效。在业内看来,这次港交所改革新股定价机制,既考虑了发行人的融资灵活性,也强调了对公众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有助于推动更多A股公司发行H股。
电子行业公司成赴港上市主力军
上海证券报梳理发现,近期披露筹划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覆盖电子、机械设备、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化工、传媒等多个行业。
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子行业最为密集,华勤技术、芯海科技、露笑科技、极米科技、晶合集成、普源精电等企业均计划赴港上市;医药生物领域亦有科兴制药、可孚医疗两家公司公布相关计划。另外,计算机行业的卓创资讯与万兴科技、传媒行业的天下秀、食品饮料行业的天味食品、化工行业的美锦能源,也纷纷宣布筹划赴港上市。
“从行业特征看,资源能源、装备制造、基建工程、医药创新、互联网平台等全球化属性较强的板块公司更易于通过‘A+H’布局受益。”黄立冲表示。
多个千亿市值行业龙头已递表
哪些企业更倾向于寻求“A+H”上市模式并从中受益?黄立冲分析认为,从企业规模看,资产体量大、资本开支高、国际化业务程度高的央企与行业龙头更倾向于选择“A+H”布局,因为其国际融资需求持续且稳定;同时,对于中型成长企业,如果是具备全球化潜力的新能源车企、芯片设计公司等,“A+H”同样能打开国际投资者认知和配置空间。
8月以来,精密制造龙头立讯精密、AI算力PCB细分领域全球龙头胜宏科技、固废龙头军信股份、AI基础设施软件国内纯软件服务商星环科技等,多家细分领域头部公司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瑞银证券全球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谌戈表示,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整体回暖,全球投资人及长线资金持续流入,市场估值与流动性显著改善,“A+H”股的价差不断收窄。这进一步提升了港股IPO对于境内企业,特别是A股上市公司的吸引力。
“在港股上市意味着企业有机会被纳入MSCI、富时罗素等国际指数,吸引外资基金配置,提高全球知名度;同时,也将对海外客户及合作伙伴的供应商选择决策产生积极影响。”黄立冲认为。
今年以来11家A股公司在港股成功上市
而据环球网报道,2025年以来,已有11家A股公司在港股成功上市。
得益于“A+H”的火爆态势,今年以来港交所的IPO市场持续活跃。前7个月,就有53家企业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IPO募资金额达127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6倍,超越过去全年的募集资金总额。
据德勤中国预计,全年港股上市新股或达80只,融资约1300亿至1500亿港元。
来源 | 综合上海证券报、环球网
编辑 | 廖梓妤
终审 | 潘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