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剖析】4.4万亿,只能用一半,龙头没水了,下半年咋办?三个技巧,助你破局!

500

新增一千亿?欢喜or悲伤?

龙头没水了,任务咋完成?

专项债没了,下半年咋办?

500

专项债吃紧,下半年日子咋过?

500

前不久,我们一个在沿海城市出差的项目经理,给我们带回来了个好消息:国家给江苏多批了1000多亿化债额度,文件里还说,下半年再发1000多亿专项债

当时我们一听,这不是及时雨嘛!我们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发给了当地的客户朋友,让他们赶快准备,琢磨着 8 月等通知、10 月拿第三批,正好赶上趟。

500

结果第二天一早,客户电话就来了,一整个莫名其妙:"跑了发改跑财政,人家都摇头说没听过啊。"我们也找了发改、财政的朋友打听,他们也说没收到。

直到找到某地级市财政局债务处的张处,他才慢悠悠说了句:"这事儿啊...有是有,但额度早花光咯。年初两批早就见底了,上半年那 1000 多亿,刚够填隐债的窟窿

而且现在又是要化债,又是要土储,还得照顾着点房地产,省里这点额度,塞牙缝都不够,哪还能顾得上你报的新项目啊。”

500

本来寻思着,今年专项债从 3.95 万亿涨到 4.4 万亿,能松快些。结果倒好,一半填了旧账,实际能用的比去年少 1 万多亿。

500

上半年好不容易把 5% 的 GDP 增速顶住了,下半年,会上强调的 “稳” 字当头,稳 GDP、稳投资、稳经济。这专项债一断档,手里的活儿可咋往下干呢?

这时候,你可能会说,没钱?那还搞啥项目啊?先不搞了呗

想歇?没门儿。项目牵扯着民生就业、产业发展,要是停了,经济大盘怎么稳?而且很多项目已经箭在弦上,停下来损失更大。那咋办呢?

欢迎来到TongJi新知,一起探索新高难!今天,我们就结合当下现状,一起来聊聊:

专债不发了,

2025下半年,

日子怎么过?

TONGJIXINZHI

500

融资路难,处处受限咋干活?

500

你可能会说:这有啥大不了的?毕竟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头一回遇上了。

23 年 PPP 新机制出来,不也堵死了之前的老路照样过来了吗?没了专项债,国债不还在嘛?像什么 "两重一新"、地下管网,都能往上靠。

去年我们就有两三个客户的地下管网项目,专项债拿了一笔,国债又补了一笔,俩钱一凑,直接解决了近 100% 的资金需求,从头到尾顺顺当当。

500

这时候,屏幕前住建、交通和城投的朋友估计要犯愁了:

熊老师,这钱拿着棘手啊。真搞起项目来,光靠国债哪够啊?沿海或中部地区,国债撑死给个 20%-30%,最多 50%。不拿吧,还能找借口缓一缓。但拿了,项目就得开工,钱不够的话,要么项目做成半拉子,要么农民工找上门,更头大。

这问题也不大,掏一下家底,去盘存不就好了。

上面给 的20% 用作资本金,剩下的自己盘活存量凑钱啊。这几年国家一直鼓励盘活存量资产,前两年温州龙港盘了 3 个停车场,一下子搞到 20 多亿;广东惠州更厉害,4 个光伏项目盘活出几十个亿,还有盘水库、盘路灯的,路子多着呢。

500

这时候,你可能要吐槽了:熊老师,你说的这个呀,都是 2023 年以前的老黄历了。

新机制一出来,这些都没法走特许经营了,就连好多项目入库了的项目也被打了回来。就算走公共资源有偿使用路径,比如屋顶光伏,银行还不认,说发改委文件里算纯商业项目,贷款都贷不到,真是左右为难。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让城投直接上不也可以吗?

把项目捆绑一下变成城投投资的审批型项目,比如早年把产业园、市政道路打包成 “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也能发债融资。这样钱不就来了?

这么一弄,产业园能落地,路也修通了,企业愿意来,地方经济也活了,一举多得呀。

500

但上个月,财政部的隐债处罚案例一出来,大家都蔫了。里面两个案例,一个高标农田,一个城市更新,全被算成隐债,还有个区长直接被双开了。谁还敢轻举妄动?

这也不行...

那也不行...

还让不让人干活了?

TONGJIXINZHI

500

从筹钱到自我造血

500

就像刚提的电车,突然续航就缩水了一半,但目标还是那个目标,项目还得继续跑完全程。

500

坦率的讲,今年5月我们就听到有路边社消息说,今年的专项债,年初就用完了,下半年没有了。

只是当时还吃不准,所以就没有拿出来讲。但是我们沿海很多客户朋友,秉承着谋定后动,未雨绸缪的习惯,6月份,我们就顺应着客户需求,开始着手调整了。

接下来,就给大家分享2条,百强县优等生的应对方法,希望能对屏幕前的你,有所帮助与启发。

第一条,把项目打包成“绿通项目”

500

原本项目像满地的苹果,一个一个往外拿,现在钱少了一半,能推进的项目自然也得减半。不如把所有 “苹果” 打包成一个大包,刚开始只申请少量资金,母项目做框架抢批文,子项目滚动开发,分一期、二期、三期拿资金。

我们有个新区客户就是这么干的:

俩安置房加俩收费公路,总共要 270 亿,他把这个项目,拆成 4 个包,今年每个只申请 5 亿,总共20亿。结果过了 3 个,虽然只拿到 15 亿,但剩下的150 亿的项目就成了绿通,明年续发,就不用挤破头抢了,多机灵。

第二条,做“债贷结合”

专项债不够,就从银行找大头。包装项目时,要符合政策性资金要求,比如专项债可做资本金的项目、国债允许企业投的低空经济项目,放到城投名下做资本金,再去找银行贷款,形成 “债贷结合”

最近中部某省储备专项债时,只收能做债贷结合的项目这类项目收益好,既能满足债券市场,又能符合银行要求,融资就不愁了。

500

要是只盯着眼前的资金缺口,可能撑过今年还行,但想让地方经济真正转起来、走得稳,还得从根上想办法。毕竟每年专项债额度都可能被化债、收储挤掉一大块,单靠 "拆东补西" 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更关键的是调整地方投资的 "三板斧"

第一:

用政策性资金扎扎实实干好最基础的基建配套,比如修路网、通水电

第二:

让城投做有经营性收入的产业配套,像建冷藏库、物流园,租出去能收租金,自己就能平衡成本

第三:

拉社会资本进来投产业,比如搞农产品加工、建新能源站,用产业收益反哺基建

最终形成 "政府搭台、城投唱戏、资本捧场" 的三级杠杆。这样一层托一层,既能扛住短期投资压力,又能攒下长期造血的本事。

500

早年,我们做的一个国储林一二三产融合项目,就是这么玩的:

政府投基建,城投搞加工配套,社会资本进来做旅游、康养,形成完整产业链,收益很稳定。还有渔业一二三产融合项目,政府修渔港,城投建冷链,企业进来搞加工和电商,把渔民的鱼从捕捞到销售全打通,各方都赚钱。

以上的两个小例子,其实讲的都是一个道理:

把蛋糕做大,大家都有份

500

这时候,你可能要吐槽了:熊老师,你这些本质上还得当地有资源啊。

我们这儿不靠海,也没啥生态,原材料都没有,咋来做你说的这个蛋糕呢?

别着急,办法还真有!

我们东北某农业县的某客户没山没林,人口还外流,是个典型的欠发达县。但作为农业县,每年产粮 20 多亿斤。

可这县太缺东西了:全县就 3 个小物流园,根本扛不动这么大体量的粮食运输,连个正经冷库都没有,老百姓收点大蒜,还得拉到隔壁县存,每年 20 多亿斤的产出,运不出去可咋整?急人不?

500

这就是现实的难题。

后来我们团队帮他们盘了盘,决定按 "基建 + 配套 + 产业" 的思路来破局:

政府先拿专项债和国债,修了大型货车停车场;顺带把连接乡镇的断头路、市政路打通,这是基建打底;然后让城投牵头建冷藏库、冷冻库,租给当地农户和合作社,光租金就能覆盖大半成本,这是配套造血;最后拉来两家农业企业和一家物流巨头,企业投钱上了预制菜生产线、建了综合能源站,物流企业则投了智能分拣设备,把粮食、大蒜这些农产品直接对接全国市场。

这么一来,政府只花了两三个亿启动资金,就撬动了城投和社会资本近 18 亿投入,硬生生把一个 20 亿的冷链物流项目做了起来。

现在不仅粮食运得顺,还搞起了大蒜深加工,农户收入涨了不少,县里还借着项目申请到了省重点,拿到了专项补贴和土地指标,真是一举多得。

500

说到底,换着法子搞钱,不是终点,能够自我造血,才是关键!

TONGJIXINZHI

500

复盘总结

最后,我们再给大家做个简单的复盘总结。

本期内容,我们从项目经理带回来的一场空欢喜开始,和大家探讨了一个相对沉重但又极其迫切的问题:专项债没了,下半年咋办?专项债一断,连锁反应立显:

项目停摆:在建的、待开的,没了钱只能晾着。

增长承压:固投上不去,GDP"稳" 字难扛。

城投犯怵:隐债问责在前,想干事又怕踩雷。

一环卡壳,满盘被动。那到底该咋应对?

500

其实核心就是 "把钱花在明处,把力使在一处"

最好的办法是把项目塞进专项债的 "白名单",变成明明白白的合规债务。政府出点启动资金,政策性资金补点缺口,银行贷点款,再拉社会资本进来投点钱,几方合力把项目扛起来。这样既合规,又能把事办成。

500

百强县的巧劲就三点:

项目 "绿通化":打包抢批文,小口启动、滚动开发,额度续着用

融资 "组合化":政策资金当引子,银行贷款做主力,债贷结合抗风险

投资 "层级化":政府搭基建骨架,城投做配套造血,社会资本投产业扩能

不把鸡蛋放一篮,而是想办法,让每个篮子都生利。不管在哪,这套逻辑都能用:

项目别零散报,打包成绿通更易过;

钱别盯一个源,多渠道组合更稳当;

事别地方独扛,拉上社会资本一起干。

落地才是硬道理

所有办法,终要靠 "好项目" 托底。得是政策肯支持、地方能补力、市场真需要的 "三碰头" 项目。这样的项目,政策愿给钱,银行愿放贷,资本愿进来,才不愁落地。

要是你在谋划项目时遇到难题,或者有啥好经验,欢迎在评论区或粉丝群交流。2025 年下半年虽然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一起想招儿,把日子过好!

TongJi新知,我们下期再见!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