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思路】参透林下经济,探索乡镇发展新思路!一片废林,也能能值1.5亿!
树木不能砍,林地钱咋赚?
五步组合拳,分别怎么打?
乡镇展经济,如何靠林下?
禁伐林地生财道
前不久,有个平台公司的王总,大晚上的,给我们熊老师打来了电话。
电话一接通,就传来了王总幽幽的声音:熊老师,你睡了吗?我睡不着啊!
最近,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搞得我咋都想不明白,睡也睡不着。
熊老师一听,惊了个呆:啥任务啊?这么难?领导又喊你卖地还债了?还是上面要你勇挑GDP大梁了?
王总叹了口气:卖地到也就算了,至少,以前还干过。这次的任务,比卖地还离谱,是卖林子。
原来,他们的市长,往下交办了个“绿色任务”:
说有几片商品林要给他们,拿去发展发展乡镇经济。不过,这林子可不是白送的,而是要求他们把这批“闲林”盘活出
1.5个亿
熊老师听完,笑到:王总,那不是好事情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年头木材价不低,搞不好真能来一波“林地经济”哇。
熊老师,不能砍树哇!这片林子虽然叫“商品林”,但上面有要求,一棵都不能动刀。更麻烦的是,林子还零零散散,东一块西一块,别说圈起来收门票了,看得都费劲。我也试过了,找了三家银行,人家听完,现在连电话都不接我了……你说说,我这要咋弄啊?
欢迎来到TongJi新知,一起探索新高难!今天我们就从王总遇上的天坑开局出发,来聊聊:
树木不能砍
林地钱咋赚?
TONGJIXINZHI
林下经济的多元路径
说到林地搞钱,那必然离不开,“林下经济”这个话题。当然,这个概念,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早在2021 年 11 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早就提出了“林下经济”的概念。
根据《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林子能干得事情那可真不少。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都属于林下经济的范畴。所以,就算树不能砍,只要把林下经济的思路用对了,那这片看似 “食之无味” 的林子,其实根本不是什么 “资产负担”,反倒能成为一个个实打实的 “多功能百宝箱”!
具体到王总的这片闲置林地来说,除了砍树卖木头,其实还真有不少出路:
林下种菌菇
林下养鸡鸭
林下种药材
林下搞旅游
第一,林下种菌菇:
比如木耳、香菇,产值可不低;若是做成干货,还能延长保质期,拓宽销售渠道。
第二:林下养鸡鸭:
天然散养的禽畜,走地鸡,跑路鸭,品相好,价格自然也就也卖得高。
第三: 林下种药材:
像三七、黄芪、灵芝这些,一片林子能养出不少 “好宝贝”。
最后,还能林下搞旅游:
开发越野、营地、丛林穿越这些项目,把一二三产融合起来,真正实现 “一树多收”。
但话又说回来,这事儿真有这么容易成吗?难不成树就那么杵着,随便拍个脑袋想个点子,钱就能自动往兜里流?
TONGJIXINZHI
六步组合拳,盘活禁伐林地
实话告诉大家,我们还真有个类似的项目案例:中部地区某镇林下农旅开发项目
总投资:3亿
开发范围:7000亩
建设内容:农产品种植区、禽畜养殖区
农业研究基地、直播基地、户外营地
......
下面,话不多说,我们就结合这个项目案例,一起来和大家讲一讲,我们的这个林地变钱的项目,是如何一环扣一环,打出“组合拳”的。
第一步,解决技术问题
树不能动,那要想有足够的产出,就得挖掘林下空间的其他价值。可以种蘑菇,种药材,养禽畜。但问题是,药材、蘑菇,鸡鸭鹅,总不能自己长出来吧?
真要发展起来,还得靠农民实打实去种。可问题是,人家种玉米、谷子是把好手,但菌菇、药材这些新鲜玩意儿,压根没碰过啊!菌菇怎么种?鸡鸭怎么养?中药材用啥配比?那是统统搞不明白。
于是,第一步,我们请平台公司与政府一起出面,找来了省林科院。先在离市区近点的林地上,把边上的闲置厂房用起来,跟省林业研究机构合作搞了个 145 亩的林农研究基地,专门吸收周边林下农业的好经验,搞起了林下菌菇种植、林下禽类养殖,还有林下黄精、杭白菊、芍药这些药材种植。
林科院出技术、出方案,平台公司出地、出厂房,俩家一起搞研发、办培训。将来整片林子咋种、咋养,先给农民兄弟打个样儿!
第二步,解决设施短板
示范基地里搞得热火朝天,但其实王总手里的这些闲置林地还都是原始状态,差的地方,连电都没有,更别说水管、鸡舍、排污设施了!
这时候,就得靠平台公司再出出力了,平台公司,以林下经济项目的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集中把水、电、道路这些基础设施建起来。建好后,再交给农民租赁着用。
这时候,有粉丝朋友可能就要反驳了:银行的钱,你说贷就贷呀?确实,林下产品,基本都是些初级农产品,保质期短不易运输,而且无品牌,无包装,也很难卖得出好价钱。就这点小钱,想融资?账都难算平,拿给银行,人家咋放心放贷呢?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开始做第三步
第三步,解决销售难题
提升附加值,延伸产业链
我们利用集团名下的闲置厂房,同步改出了 5000㎡的林农产业园,里头设了林农产品初级加工中心、林农电商物流分拨中心、林农电商冷链仓储中心。主打一个:拣菜、杀鸡、冷链包装、检测检验,一条龙服务。而后,由平台出面,对接销售渠道,解决卖货的问题。
卖货有门路了,接下来,就得扩大消费的人了。
第四步,解决流量问题
这里,我们配套搞了个林农电商直播中心。
驻场直播 + 官方助农 + 明星直播,三箭齐发!
第一:村长、镇长轮流上阵直播,提升关注度
第二:明星公益直播,把流量变成“销量”
第三:专业达人驻场讲解,用内容带货
同时,我们提供出15-30%的销售额分成,其中10-25%作为主播的服务费用,5%作为直播带货活动组织费,这样一来,既带火了农产品,也带火了这片林。
农产品火了,老百姓们,确实富起来了。但问题是,前面建配套设施花的钱,还不够还呢。怎么办呢?
第五步,旅游体验拉升收益
客户的这片林子,周围的环境还不错,方圆五公里的位置,还有一个人气不错的4A级景区。于是,我们就结合边上的4A级景区,以及飞行营地的运营基础,顺势开发飞达拉、丛林穿越、森林越野等林下旅游项目。
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盘活已有的游客资源,同时,还能吸引一批周边大学城的学生,来这边烧烤、露营,拓展旅游体验,最大化的视线项目收益的拉升。
这样就够了吗?
前面几步虽然解决了种、养、卖、玩的问题,但想让项目火出圈、赚大钱,还得有个能让人 “一眼记住、主动打卡、反复念叨” 的核心吸引力。
第六步,造“流量爆点”
我们瞅准了现有的牡丹园空地,直接新增了萌宠主题房车营地项目。
你想想,游客来了能亲手喂喂水豚、摸摸羊驼,还有小猫小狗围着打转,这不就是现成的 “林宠陪住陪玩” 体验嘛!这可不是瞎搞噱头,实打实是体验经济的精髓:让游客愿意多待一会儿,随手就能拍出朋友圈爆款,消费链条自然就拉长了。
靠这六步棋,硬是把这片 “不能砍的林业负担” 盘活了,真真正正变废为宝!
最终,这个项目稳稳的拿到了国开行 1.5 亿的贷款,还在次年,被评为了当地林下经济应用的示范项目。
TONGJIXINZHI
复盘总结
案例聊到这里,就和大家讲的差不多了。不知道各位小伙伴手上,有没有和王总一样”不能砍”的林子呢?
其实,通过本期案例,我们想要传递给大家的,是一个思想:
当我们发现,林地存在“不能砍”的桎梏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跳脱砍树卖钱的思维定式,去探索和挖掘,林地空间的其他变现场景。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它既可以长出食物、养出动物,也可以承载旅游、生活、内容、甚至是流量。为了能够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个项目的实施思路,我们特地把整个项目拆成了五个 “可复制模块”,还画成了图,如果你手上也有这类不能砍的林地资源,不妨对照着, “照猫画虎” 试试看。
第一,林农体系:
林子里不只有树,更能出产值。结合林地的光照、坡度、郁闭度,选对最合适的林下产品,比如林菌、林鸡、林药,先把基本盘打扎实。
第二,林产体系:
农产品 “产出来” 只是第一步,想值钱,必须提升附加值。盘活闲置厂房,搞定检测、加工、配送这三大难题。有了品质保障,林农产品才不会再是低价滞销的货!
第三,林旅体系:
林下不光能种植,还能玩出花样。借着邻近景区的优势,搞起林旅融合的新玩法林下越野、丛林穿梭、飞拉达攀岩、森林露天咖啡……
树虽然不能砍,但体验感能拉满!林地有了人气,自然就有了消费场景和现金流。
第四,林闲体系:
用 “爆点” 聚流量。游客住房车,旁边有羊驼、水豚、猫狗随便互动,拍照、打卡、亲子陪伴全拿捏。
林宠不光是 “卖体验”,更是 “聚流量”,用爆点反哺林旅和林农。
除此之外,项目真正的核心其实是MCN 中心。
通过官方、驻场达人还有明星直播,打响品牌声量,更打开溢价空间。MCN 不只是单纯卖货的主播平台,更是整合流量与产品、体验与内容的系统引擎。
林农、林产、林旅、林闲四大体系给它提供 “内容素材”,它再通过网络传播,为林下发展,反哺流量和转化。
你手里有林子吗?
那片林动起来了吗?
要是你也有一片不能砍的林子,想让它能产、能游、能播、能卖,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直接私信我们的小助手,和我们一对一交流。
希望通过我们的帮助,你的那片林子,也能从领导眼中不能砍的烂资产,变成不断创造经济价值的聚宝盆!
TongJi新知,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