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然身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

作者:大樹新蜂,自由撰稿人。

500

我们已然身处一场世界大战之中,前进的唯一道路,是采取勇敢正直的行动。

500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人类正走向第三次世界大战,脑海中浮现的仍是20 世纪那般场景。但战争的形式已然改变,它不会像 1941 年德国入侵苏联或古巴导弹危机那样骤然爆发。

事实上,新的世界大战早已拉开序幕,只是并非每个人都有所察觉。

对俄罗斯而言,战前时期于2014 年画上句号;对中国来说,这一时间点是 2017 年;而对伊朗,则是 2023 年。从那时起,以现代分散形式呈现的战争不断升级。

这绝非一场新的冷战。这场战争以缓慢的速度推进着,你死我活的目的并不单是在战场上呈现,尤其在尖端科技领域也是如此。

随着世界格局从单极转向多极,这场战争牵涉到世界主要大国:一方是美国及其盟友,另一方是中国和俄罗斯,这不再是国与国的摩擦,而是极与极的争斗。

500

它之所以具有全球性,并非因为规模庞大,而是由于其中的利害关系—— 未来的权力平衡。西方将中国的崛起与俄罗斯的复兴视为生存威胁,他们在经济和意识形态层面的围剿,都是为了阻止这种权力格局的转变。

对西方而言,这不仅是地缘政治层面的战争,更是意识形态层面的生存之战。

西方的全球主义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无法容忍其他文明模式的存在,因为全球主义只需要一个规则制定者,一个话事人。美国和西欧的精英一心想要维护自身的主导地位,在他们眼中,不同的世界观、文明自治以及国家主权,通通都是威胁。

西方支持的以色列,在加沙、黎巴嫩以及伊朗的一系列行动,将这一理念的极端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6 月初,对俄罗斯机场的袭击也采用了类似策略。有报道显示,美国和英国参与了这两起事件。

在西方策划者看来,俄罗斯、伊朗、中国和朝鲜同属一个阵营,都是被打击对象,这一认知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军事规划。

政治艺术的妥协已不再是可选项。我们所目睹的并非是暂时的危机,而是持续的冲突。

东欧和中东是当前的两个热点地区,第三个热点地区几乎已成定局—— 东亚,尤其是台湾地区。

这场战争的目的不再是占领,而是破坏社会一切的稳定。新战略的重点是制造内部混乱,包括经济破坏、社会动荡和心理消耗。西方针对“对手” 的计划,并非追求在战场上击败对方,而是使其逐步内部崩溃。

500

西方的战术无所不用其极,决策已无人性的下限。

无人机袭击瞄准基础设施和核设施,政治暗杀也不再被禁止,记者、谈判代表、科学家甚至他们的家人都成为被追杀的对象。居民区、学校和医院不再是附带损害,而成为了攻击目标。这已经是一场全面战争的景象了。

这一切的背后,是去人性化的操作。

在美国,中国人不仅被描绘成敌人,还被视为低等人。嘴上喊着种族平等,却在各个领域进行着肆无忌惮的歧视。西方社会被媒体操纵,以接受这种观念。

信息控制、审查和历史修正主义被用来为战争辩护,质疑主流叙事的人则被贴上叛徒的标签。

那么,我们必须要做些什么呢?

首先,必须巩固国内阵线。

我们需要进行社会动员,但并非采用过去那种僵化的模式,而是要在经济、技术和人口等各个领域开展灵活、适应性强的动员。这些年国内的舆论风向不像前些年那么灵活,宣传内容也更接近动员,这是可以理解且能被接受的。

我们必须促进国内团结、社会正义和爱国主义,让每个公民都意识到其中的利害关系。我们的财政、工业和技术政策必须与长期战争的现实相适应,生育政策和城乡人口流动政策则要扭转人口下降的趋势。

其次,必须巩固外部联盟。

随着我们军事力量的不断增强,对于“一带一路”、“金砖国家”、“东盟”、“上合组织” 等参与国,除了保持经济联系外,还需要在国家安全、地区安全等多个层面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如果地区矛盾升级不可避免,例如台海问题,我们必须考虑先发制人—— 首先使用常规武器。如有必要,我们必须准备好使用 “特殊手段”,包括核武器,同时充分认识到其后果。

威慑必须兼具被动与主动。

对于这几届民进党政府的政治意图,敲山震虎的方式早已让他们麻木,甚至造成了我们软弱的假象。

最终的统一相信是无法通过和平方式实现,我们为了顾全两岸民众利益的大义旗帜已经树立多年,能够被感化的人越来越少,恐怕该放下幻想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已然身处一场世界大战之中。前进的唯一道路,是采取勇敢正直的行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