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点:大模型的提出者,怎么看大模型的发展? | 袁岚峰
近年来,大模型已经成了一个超级常用词。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词是谁提出来的?
其实在中文世界,最先提出大模型的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黄铁军。2021年3月,黄老师在智源研究院发布“悟道1.0”模型的时候说,人工智能发展已经从“大炼模型”逐步迈向了“炼大模型”。这是大模型首次成为一个中文术语。
跟2020年6月发布的GPT-3相比,在时间上悟道1.0并没有落后太多。这说明,中国在大模型领域能够保持紧追美国的态势,是有历史根源的,这是智源研究院的战略贡献。
其实我2021年10月就见过黄老师。应中信出版社之邀,我和黄铁军老师、刘知远老师一起跟2018年图灵奖获得者杨立昆(Yann Le Cun)做了一次连线座谈。当时黄老师就多次提到,通过增加模型中参数的数量有望实现智能,并和杨立昆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直到2022年11月ChatGPT爆火,我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先见之明。
今天,我们就来再次访问黄老师,倾听他的新洞察。
科学家对话科学家,《锚点》节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袁岚峰对话黄铁军教授,东方卫视7月2日周三22:00、新闻综合频道7月3日周四22:30播出。本片为30秒的预告片,25分钟的全片可见于上海广播电视台“看看新闻”网站(https://www.kankanews.com/detail/xMwLGKoVvQD)、app以及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