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 “跑了”,Fabarta 立即 “趁火打劫”市场份额
就在 Manus 退场的节点,《号外工作室》发现,Fabarta的文宣开始发力,在社交媒体平台及社群,多次提到要精准的补位“Manus ”。虽然Manus的退场为Fabarta等智能体产品提供了一定的市场空间,但Fabarta要填补Manus的市场份额是不切实际的。
作者:《号外工作室》
Fabarta为什么要填补“Manus”?
爆火不到四个月的Manus,以最极端的方式被 “宣告” 了下一步的计划。
7月8日下午钛媒体APP消息称,Manus于近期对国内进行大规模裁员,120名员工中,除40余名核心技术人员迁往新加坡总部,其余皆被裁员,并且将总部从中国迁至新加坡。巧合的是,当天中午未来图灵独家获悉,枫清科技酝酿已久的Fabarta(fǎ bā ta)个人专属智能体,已经开始内测。此时,未来图灵已经用上了Fabarta个人专属智能体。
裁员消息传出的两天后,Manus正式退出中国市场。Manus微博、小红书账号瞬间清零!其官网屏蔽一切中国IP访问,——“Manus 在你所在的地区不可用”,并全面删除与阿里的合作承诺。
Manus的退出并未改变中国用户对智能助手的需求。在长文写作、数据处理等具体场景中,用户对高效工具的诉求依然存在。
就在Manus退场的节点,《号外工作室》发现,Fabarta的文宣开始发力,在社交媒体平台及社群,多次提到要精准的补位“Manus ”。
尽管Fabarta有着自身的优势,宣称要填补Manus的市场份额仍为时尚早。
Manus在爆火期间,吸引了大量不同类型的用户,涵盖了从普通办公族到专业领域从业者等广泛群体,其市场份额较为复杂且多元。
Manus “跑路” 的时候,许多用户的第一反应是错愕。然而,细究Manus的产品逻辑,其退出或许早有端倪。
资本压力是最直接的推手。
2025年5月,Manus完成由硅谷顶级风投Benchmark领投的75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飙升至5亿美元。然而,美国于2025年1月2号正式生效的第14105号行政命令对关键技术领域的投资限制,迫使Benchmark要求Manus调整架构,Manus最终选择将总部迁至新加坡以规避审查。
随着美国对华AI芯片管制持续加码,英伟达H100等高性能GPU的获取变得极为困难,而国内替代方案在训练和推理效率上仍存在差距。
相比之下,新加坡作为亚洲算力枢纽,能够更便捷地接入国际AI生态(如 OpenAI、Anthropic),并提供稳定的芯片供应。
有分析认为,Manus “出走” 最重要的原因是商业模式缺陷。Manus团队使用的基础模型并非仅限于国内模型。在没有自研模型的情况下,Manus既要支付高昂的API调用成本,又要面对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
关键在于,能否在特定的需求领域内,规模化地满足这些需求。显然,Manus满足不是特定需求领域内的规模化需求。
反观Fabarta,自立项之初便深耕 “个人专属” 领域,致力于为用户打造完全贴合自身需求的智能体。其独特之处在于,允许用户上传个人数据(如企业合同、内部文档等),通过私有知识库的构建,实现智能体对用户业务细节的深度理解。
这一差异化策略,使Fabarta在面对企业级用户时,展现出远超Manus的定制化优势。
在数据安全备受关注的当下,Fabarta采用了先进的加密技术,确保用户数据在传输与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据枫清科技公开透露,Fabarta已与多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意向,为其提供安全可靠的智能文档处理服务。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Fabarta在技术实力上的自信,更凸显了其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
在普通办公场景中,Manus能够实现的长文写作、简单数据处理等功能,虽然Fabarta也期望通过个人专属智能体的特性来满足,但市场上早已存在众多类似功能的办公软件和智能助手。
例如,一些传统办公软件巨头近年来不断升级其AI辅助功能,能够为用户提供较为高效的文案撰写、表格制作等服务,且这些软件由于长期的市场耕耘,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成熟的生态系统,用户对其操作界面和使用习惯已经非常熟悉。Fabarta作为新进入者,要从这些竞争对手手中抢夺市场份额并非易事,更不用说完全填补Manus离开后的空白。
Manus曾宣称能够在金融分析、代码编程等方面提供帮助,尽管实际表现存在诸多争议。但在金融领域,已经有专业的金融数据分析软件和智能投研平台,它们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对金融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更为精准和专业,且符合金融行业严格的合规要求。对于代码编程,各类集成开发环境(IDE)也在不断完善其智能代码提示、自动补全等功能,许多开发者已经习惯使用这些工具。
Fabarta的个人专属智能体在专业领域的专业性和深度上,目前还难以与这些已经深耕多年的工具和平台相媲美,要获取专业用户的认可并占据一定市场份额,需要在技术研发和行业适配方面投入更多的努力。
除了这些已经存在的竞争对手,市场上还有许多新兴的智能体产品和潜在的入局者。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团队都看到了智能体市场的潜力,纷纷投入资源进行研发。这些新兴力量可能会带来更具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在这样的环境下,Fabarta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来自于现有的知名品牌,还包括那些尚未崭露头角但具有强大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的潜在竞争对手。
虽然Manus的退场为Fabarta等智能体产品提供了一定的市场空间,但Fabarta要宣称填补Manus的市场份额是不切实际的。
市场竞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没有任何一款产品能够轻易地占据某一市场的全部份额。在这场AI智能体的角逐中,Fabarta需要面对众多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优化产品服务,才有可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而不是简单地认为可以迅速填补某一产品离开后的空白。
对于广大用户而言,在经历了Manus的喧嚣与落幕之后,更期待看到真正能够满足自身需求、具备高性价比和可靠性能的智能体产品出现,而这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创新。
头图来源|Fabarta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