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并不是人才!
现在,很多舆论甚至社会上的人都人云亦云地说什么“大学生是人才”。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
为什么这么说?
这是因为,从古到今,无论中外,所谓的人才,都是能解决现实问题的人。无论是大到治国平天下,还是小到家庭经营,邻里协调。都是只有解决现实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化解问题,提供解决办法的人,才是人才。而大学生,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未领悟健全,个人的体魄和智力发展都没有成型,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也非常幼稚,谈什么解决客观问题呢?充其量他们也就是或许未来能成为解决问题的人。说得好听一点就是“种子”。但是,如果从“未来能成为解决问题的人”这个角度讲,那还真就不一定只有大学生是“种子”了,甚至大学生会不会因为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成长歪曲,而变成个人家庭,甚至是社会的祸害,也都未可知啊!所以,认为大学生就是人才。市非常不对的。
如果不信的话,我们可以看看,当一个单位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对外招聘或者提拔任用的是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还是有实际解决问题经验的人士,就一目了然。甚至大到国家治理,我们都可以看出,出任国家关键岗位的莫不是在相关领域经验老到的多年工作者,而不是那些毫无社会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了。所有这些,都无声地告诉我们,大学生,充其量就是未来或许可能是人才,但就眼下来说,也只能就是种子。
话说到“种子”这,那就有一个问题了,难道只有大学生才是“种子”吗?或者说是种子就一定能长成硕果吗?明显,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种子种下之后,是否能长出来,还真不好说,即便各种培养条件都具备,因为很多不可尽数的原因,是不是能最后长成硕果,实在是一个概率事件。而甚至就便最初不被当作种子的,也未必在野蛮生长、自然竞争中,最后就不能成为那个杀出群雄,脱颖而出的狮子王。所以,简单地认为大学生是人才,甚至只有大学生才是人才,是非常错误的。
最典型的例子,昔日孔子门下所谓的七十二闲人,可是历史上有几个是治国兴邦的豪杰呢?反倒是范睢、白起,萧何、韩信,这样并未如何就学高门的人,成为了不世出的雄杰。所以,推高大学生的评价实在是非常错误的。大学生就应该还他们本来应有的“种子”地位。如此这样才能将过高的期望与现实的落差进行平衡,从而实现期望与产出的和谐融洽。这才是平衡人心长治久安之道。
天下英雄豪杰很多,我想以上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我这里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为天下英雄笑了。见谅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