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热的年轻人,捧出一个大热单品

冰杯,是不是一门暴利生意?

新晋价格刺客,轮到冰块了?

近日,山姆会员商店上架“农夫山泉纯透食用冰”,2公斤冰块售价22.8元,相当于500ml冰块就要接近6元的价格,因定价过高,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尽管官方强调了该产品的原料和工艺特殊,该款产品的介绍信息也显示,使用了“千岛湖水源”和“超低速缓冻工艺”,相比流水冰工艺冰块,更持久耐融,但仍有一批消费者质疑其定价过高。

伴随舆论持续发酵,“冰杯”也被推到了聚光灯下。冰杯真是一门暴利生意吗?

几块钱的冰杯,卖“疯”了!

盒马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冰杯系列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0%。《2025中国都市消费行为白皮书》显示,冰杯销量连续两年增速300%,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冰杯已达48杯。

餐饮供应链指南也注意到,目前,冰杯的市场渗透还在不断加深,不少大型商超、生鲜电商等零售商,以及奶茶店、酒馆、咖啡店等餐饮商家都有推出冰杯相关产品。

不过一些渠道是将冰杯作为引流品,定价不高。而且,随着越来越多门店推出冰杯产品,竞争日益激烈,冰杯的价格也开始不断下探,市面上涌现出了1元冰杯、1分钱冰杯等特价产品。

500

△图片来源:美团APP截图

美团APP显示,多家超市上架了大蓝、晶源、冰力达等不同品牌的0.01元食用冰杯、冰袋。这些冰杯、冰袋的容量大多在160g到220g之间。连锁酒馆品牌“野狗喝酒屋”也推出了0.01元的冰杯,容量约400ml,方便顾客自行调酒。

在新茶饮门店内,冰杯的价格也不贵,蜜雪冰城、茶百道、书亦烧仙草等品牌,都推出了1元冰杯。

其中,蜜雪冰城的冰杯,容量约660m,提供满冰、少冰(即“冰水混合”)等2种选择,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古茗推出的1元冰水,由食用冰块和饮用水组成;在书亦烧仙草的部分门店内,消费任意产品加1元就能换购冰杯,加1.5元则能换购柠檬冰杯……

500

△图片来源:古茗小程序

除商超、茶饮店出售冰杯外,在711、美宜佳、罗森、全家等连锁便利店内也能时不时见到冰杯的影子。不过,便利店里出售的冰杯价格更贵,容量200g左右的纯冰杯,一杯的价格约3、4元。且花样更多,有球形、方形等各种形状的冰块,还有柠檬、茉莉等多样口味。

餐饮供应链指南从线下多家茶饮店获悉,目前店里的冰杯卖得都还不错,尤其是最近,高温天气持续多日,冰杯的单量会有明显增加。

靠什么赚钱?

值得注意的是,像盒马、罗森、711等商超便利店多采用代工模式,使用的是一些老牌食用冰生产企业提供的冰杯;农夫山泉、伊利、蒙牛等食品饮料企业所用到的冰杯,多采取自产与代工相结合的方式;还有以蜜雪冰城为代表的新茶饮企业,会在门店购置制冰机,现场制作并销售。

总体来看,市面上出现的大部分冰杯,都是由一些食品企业生产提供的。

那么,伴随冰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这些冰杯生产商们能否跟着躺赚了?这就需要从冰杯的生产环节说起了。

500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实际上,生产冰杯的成本并不仅仅只是用水。用水成本在冰杯的整个生产成本中的占比并不高,冰杯生产厂商更多的投入是花在了包装材料、冷链物流以及制冰机等设备方面。

比如,装冰块的塑料杯,就是大支出。据了解,冰杯对包装的要求很高,既要耐低温,便于冷冻保存和冷链运输;还要耐高温,保障高温条件下不会融化破裂。普通的PET材料无法满足要求,所以耐热、韧性都比较好的PCTG、PETG塑料是制作冰杯的材料之一,但这些材料依赖国外进口,价格不便宜。同时,冰杯需要冷链运输,物流也是一大成本。

整个生产食用冰的过程,需要经历过滤水源、消毒、灭菌、注模、冻结、脱模、包装等多道工序,涉及多种生产设备,所以厂商在设备方面的投入也不小。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就冰杯的生产成本,江苏冰马仕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司大进曾经算过一笔账,一个冰杯的成本构成大概为:包材成本约0.7元,其中杯子约0.4元,封膜和外箱约0.3元;运输成本0.2元一0.3元;再扣除工厂水电、人工和固定资产折旧等运营成本,利润仅剩0.1元甚至更低。

也就是说,与卖水相似,冰杯同样是利润微博的生意,靠走量赚钱。

500

△图片来源:餐饮供应链指南摄

但供应链企业如果能实现规模效应,还是能尝到甜头。

广州冰力达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近几年,公司冰杯的出货量呈倍数级增长,年销量从2022年之前的100万、200万杯增长至2023年的5000万杯。

据《齐鲁晚报》报道,道可道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潇也透露,入夏以来,该公司的冰杯销量大增,目前日销量1万杯,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00%。“自4月进入销售旺季以来,冰杯销量已超300万杯,以便利店为主。”

冰杯供应商,还在加速涌入

从市场需求来看,目前,市面上的冰杯产品,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基础冰杯,适合搭配果汁、咖啡、鸡尾酒、气泡水等各种各样的饮品,满足消费者的DIY需求;还有一种是自带风味的冰杯,既能帮助门店提升冰杯产品的辨识度,消费者还不需花钱购买其他饮料调配。

多家食用冰供应商也是在围绕这两类产品深耕,满足各个渠道的需求。

比如,冰力达,专注于高端食用冰的生产,其前身为广东富泉食品研究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已开发出多款冰杯产品,包括DIY百搭冰杯,口感清新的柠檬冰杯,还有造型特殊的月球冰杯。其产品已经铺设进了全家、711、七鲜、美宜佳等多家连锁便利店、生鲜超市。

500

△图片来源:冰力达官网

从事制冰生意20多年的晓德食品,产品也非常多样,且能依据客户需求个性化定制冰杯、冰袋等产品。据其官微透露,晓德食品的冰杯日产能可达30万杯,冰袋日产能可达10万包,能够满足客户大订单量需求。公开信息显示,其冰块不仅供应到了连锁便利店,盒马等生鲜电商,同时像伊利这样的乳品企业也是其客户。

还有冰极限,从事食用冰生意十多年,也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矩阵,不仅有方便顾客DIY的标准冰杯、冰球杯,还有多种风味的冰杯,包括柠檬冰杯、茉莉花茶冰杯、葡萄冰冰杯等果味冰杯、茶球冰杯、果味冰球杯,以及还原茶饮店热门口味的特调冰杯。另外,该公司还能提供定制服务,合作了711、全家、罗森等多个连锁便利店品牌。

500

△图片来源:冰极限小红书

这些冰杯生产商提供给经销商、便利店等渠道的冰杯价格也大都不超过2元/杯。若是采购量大,拿货价还能更低。

根据自媒体“Tech星球”的报道,一位冰极限经销商曾表示,冰极限100箱起订,一箱24杯,带盖与不带盖的分别为42元/38元一箱,一杯折算下来就是1.75元/1.58元。如果直接从厂家订货,进货价可能会更低。

“新晚报”的报道中也提到,一家制冰厂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厂一箱冰杯的价格为102元,共有60杯,平均一杯1.7元。如果做代理,价格更便宜,为1.5元/杯,但需要拿货500箱。

所以,便利店、商超的常规冰杯售价3、4元,其实是有一定利润空间的。

当然,除了这些专业制冰的企业,还有不少跨界选手也已经入局,开发了冰杯产品。

比如,主营冷冻雪糕、速冻食品等产品的万林食品,就推出了柠檬冰杯产品。该产品主要包含柠檬味冰块,同时加入了钾、钠元素,满足消费者对电解质补充的需求,同时支持冻化两吃等不同吃法,可以灵活搭配不同饮品。

500

△图片来源:万林食品视频号截图

企查查数据也显示,截至7月10日,全国制冰、食用冰、冰杯相关的企业存量,已接近3.7万家。其中,今年前7月,新增注册量就达到7600多家,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

可以预见,伴随冰杯生产商的增多,未来整个赛道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想要实现高利润会越来越难。但通过扩大销售规模、提升附加价值以及精准营销等策略,厂商们仍将有机会搏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作者:梁盼;编辑:景雪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