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15元,花钱“晒黑”的年轻人,捧红“性感”生意

500

文|王崭

编辑|王亚琪

“夏天怎么晒才能打造完美小麦色?”

随着徒步、溯溪和骑行等户外运动的火热与普及,“一白遮百丑,一黑毁所有”的传统概念被不少人抛弃,有着阳光照射痕迹的肤色成了户外生活的勋章,无数曾经为了防晒狂买装备、出门拿个快递也要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年轻人,纷纷爱上了晒太阳,只求拥有一身黑得发亮的小麦色皮肤。

五六年前,美黑相关的内容还蜷缩在社交平台的角落;如今,伴随着观念变化,算法也将美黑攻略推入千万级流量池。小红书上,“美黑”笔记超过19万条,话题浏览量达到5.5亿次,抖音上,“美黑”的播放量达到了18.2亿次。

500

教人晒出均匀肤色的攻略层出不穷,还有不少人分享“黑皮穿搭”和“黑皮妆容”,给自己的图文、短视频打上“黑皮帅哥”“黑皮辣妹”的标签,直接把小麦色皮肤和性张力挂钩。而比起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日晒美黑,不少人开始选择走进专业美黑店,花钱给自己定制肤色。

“最近两三年,大众对于美黑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市场发展也越来越快。”Emily在武汉开了10年的美黑店,在她看来,美黑的流行和社交平台、社会风向密切相关。户外运动的流行和普及,带来了肤色自由的风潮,越来越多人开始主动“变黑”,曾经男性客户居多的美黑行业,也迎来更多的女性客户。

从防晒到晒黑,年轻人的审美带动消费逆转,美黑经济也悄悄站上了风口,美黑店还成了不少人口中的“中产创业轻项目”。只是,热辣性感的小麦色皮肤背后,美黑经济,是否也同样“性感”?

500

花钱“变黑”

“以前总担心自己被晒黑,现在天天怕自己白回来。”

上海的茂茂是一名健身教练,在2019年左右就开始接触美黑。最开始,她只是为了参加健身比赛,但“美黑好像会上瘾”,顶着一身小麦色皮肤,茂茂觉得自己“举铁都更有力量了”,从此,美黑就成了她的习惯。

很长一段时间里,茂茂身边美黑的多是和她一样的健身教练或者健身爱好者。直到近两三年,越来越多人开始接触、了解美黑,茂茂的小麦色肤色也被不少人羡慕,“上上周还有个私教课的学员问我去的哪个机构美黑,用的是什么美黑产品,让我给她推荐推荐”。

500

社交平台上的美黑内容

美黑,算得上是一种舶来品。

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有着“一白遮百丑”的定义,欧洲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崇尚没晒过阳光的苍白肤色。

直到1923年,法国时装设计师香奈儿乘坐游艇度假后,以一身古铜色肌肤亮相公众场合,欧美精英阶层,就此流行起“美黑”。

彼时,被阳光晒黑的肤色是有闲阶级的身份标识,往往和“度假”挂钩——有钱有闲,才能走出室内,在悠长假期中享受沐浴阳光的特权。

更深层次上,则是20世纪初欧美新思想和新理念的传播。人们开始崇尚精神和身体上的自由主义,晒太阳被医生看做预防流行结核病的手段,户外运动的兴起,也间接带动了美黑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小麦色皮肤,成了一种身体自主和自由的宣言,在消费文化助推下,美黑在欧美社会迅速普及,成了欧美年轻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老友记》《死神来了》等电影、电视剧中,都出现过尝试美黑的年轻人。

500

《老友记》中的美黑名场面

在中国,较早接触欧美文化的港澳台地区,也更早有了美黑文化。

有人调侃古天乐从“白古”变成“黑谷”,吐槽他过度沉迷美黑;舒淇、朱茵和张柏芝等知名女明星同样尝试过美黑,成了一代人的美黑启蒙。

时间转到现在,当下的美黑流行趋势,则离不开户外运动和社交平台的兴起。

“问我美黑店的人,很多都是运动爱好者。”茂茂表示,随着越野、骑行、徒步和斯巴达勇士赛等户外运动的火爆,越来越多人走出户外开始运动,“运动的防晒基本就是涂个防晒霜、穿个冰袖戴个帽子,不过度防晒的情况下,运动多了,皮肤自然就成了小麦色”。

《环球时报》报道,2009年北京只有不到3家美黑店。如今,「电商在线」在大众点评中搜索“美黑”,北京已经有超过50家店铺提供相关服务,除了“美黑工作室”“美黑沙龙”外,还有部分健身房也提供了美黑服务——美黑常常和运动、健身挂钩,人群也有所重合。

500

上海和北京的美黑店

运动趋势外,还有社交平台的传播作用。

“最近两三年,可能因为小红书上一些运动博主去做美黑,也传播美黑文化,我感觉大众对美黑的看法变了一些,美黑市场发展也更好了。”Emily表示,小红书上的博主和内容,影响了大众的审美和观点,让越来越多人接受小麦色皮肤,进而想要拥有小麦色皮肤。

逐渐被大众接受的美黑风潮,正吸引更多年轻人,也让美黑成了一种流行趋势,各种与之相关的生意,也逐渐涌现。

500

花50万的美黑“轻创业”

市面上主流的美黑方法,主要是日晒、机晒和使用免晒美黑产品这三种。

日晒,就是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打造深色肤色;机晒,则是使用美黑机器和辅助产品达到深色肤色;免晒美黑产品,则类似于短时间内的“皮肤染色”工具。

目前不少想要美黑的人,选择的都是使用美黑机器机晒,各类美黑店、美黑沙龙和能提供美黑服务的健身房、皮肤管理机构,也在线下涌现。

“免晒美黑产品效果不一定好,容易斑驳。日晒要看条件,国外很多地方就是去海边,在泳池边上晒,但国内很多城市没有海滩,自己家里也没泳池,公共设施的泳池没有太多晒日光浴的区域,不少人也不理解你为啥不游泳光晒太阳,可能还会觉得你有啥问题。”

500

《欲望都市》中,主角在沙滩日光浴

生活在广东的美黑店老板阿文早年在美国留学,回国后发现国内没有太多可以晒日光浴的地方,萌生了开一家美黑店的想法。

Emily有着同样的想法,她在10年前开了武汉第一家美黑店,“当时我想着行业能发展起来是好事,发展不起来,反正我自己要用美黑机器也不亏。而且比起日晒,机晒的效率会更高,日晒可能要花个半个小时或者四十多分钟,机晒五六分钟就能搞定”。

目前国内不少美黑店,走的都是“24小时自助模式”,店家会提供助晒乳、助晒油、护目镜和身体乳等美黑用品,指导用户怎么使用机器,让用户自己操作完成。

一次美黑照灯的时间在5—15分钟,同时,在不同的城市中,美黑的客单价差异并不算大。除却部分低价引流的项目,按照客单价折算,美黑一分钟的价格可以达到10—18元,按茂茂的话来说,“一分钟花掉一杯奶茶钱”。

不少尝试过美黑的人,都调侃“美黑会上瘾”。

一方面,是美黑让消费者体验到了不一样的美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美黑往往需要多次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茂茂目前维持着一个月美黑1—2次的频率,保证自己的小麦色皮肤。Emily也表示,自己店内的不少客户都是老客,很多人都会多次到店美黑,“我们会询问客户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然后给他设计一套方案,冷白皮想要变成小麦色,那就会比较困难。一般来说,美黑的第一个月,我们会建议客户一周来2—3次,每次5—6分钟,基本两个星期就能看到完整效果”。

500

Emily的美黑店,You&Me爱美丽俪人馆

看似轻松、低人力成本的自助模式,以及高回购率,让一批人将美黑店称为“中产轻创业”项目,只要投资一笔钱,不需要太多精力就能运营起来,但在真正的美黑店店主看来,美黑并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

首先,就是投入问题。

在上海开设美黑店的Alin表示,一台美黑机器的价格就需要十几万元,同时,还需要计算各种损耗,“机器里的灯管是有使用寿命的,机器也需要日常维护,虽然走的是自助模式,但还是需要店员负责日常管理,客户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店员”。

Emily则表示,开设一家美黑门店,投入可能就需要50—60万元。

“我们以前的机器,美黑一次可能要12分钟,现在换了进口的荷兰V8二代,美黑一次只要5—6分钟。”Emily店内的机器是市面上排名比较靠前的进口美黑机器,一台全新机器的价格就在20万元左右,而国产的一些美黑机器,效率略低,价格也更低,“我们还有店主群,一些店主会在群里出二手美黑机”。

500

市面上有各种不同的美黑机

其次,则是客群问题。

阿文在门店选址的时候选择了健身房较多的商业区,“就是瞄准爱健身的白领,主打健身结束过来美黑一下”。但阿文也表示,拓客是一个难题,自助模式的门店并不算大,招牌也不显眼,他只能走起“地推“路子,在健身房门口发传单。

较早开设美黑店的Emily,建立了足够的品牌心智,积攒了一批老客户,有不少新客户是通过老客人介绍,和社交平台找来的,但Emily也表示,她的门店还额外做了桑拿、轻食等区域,切合美黑人群的需求,增强客户粘性。

更为重要的,则是市场因素。

在不少从业者看来,虽然美黑正在越来越火,但从整体层面上来说,美黑依旧是一个小众赛道的生意。

Alin直言,“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美黑的受众会比较多,市场也会更大,当然竞争也更激烈。三四线城市受众比较少,可能十几家美黑店就能满足全部需求了,剩下的都会被淘汰的”。

500

美黑,尚未成为大众消费

国内看似蓬勃发展的美黑生意,其实还处于萌芽阶段。

以美国为例,医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2004年的一篇文章显示,59%的美国成年人和17%的大学生表示他们使用过美黑设备。同时,《精练GymSquare》的报道中提及,美国2006年的一项调研显示,平均116个城市中有50.3个室内美黑设施,在125所高校中,12%在校区内设有美黑设施,42.4%的校外居住区有美黑设施,并对住户免费开放。

早在千禧年间,美黑就已经成为了美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俘获了近六成成年人,相较之下,中国的美黑市场,尚未呈现出如此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一、二线城市仍是主战场,市场尚未实现下沉和细分化。

500

不少明星也尝试过美黑造型

“想要让更多人接受‘美黑’,肯定是个长线工作。”阿文坦言,现在不少人对于美黑依旧持有偏见,社会主流,还是以“白”为美,“而且严格来说,想要达到均匀、透亮的小麦色皮肤,美黑投入成本可能比美白更高,毕竟美白不出门不晒太阳就行,美黑还得买助晒油、助晒乳,走一个长期路线,慢慢达到效果,不是说晒两次就能保持一年的”。

“两年前,就有越来越多人尝试开美黑店,但很多开了几个月、半年就闭店了。店很多,但是需求不足以支撑这么多店。”Alin坦言,他听说有不少健身教练、健身爱好者和一些欧美留学生开设过美黑店,但最后能存活下来的并不多。

市场尚处于萌芽阶段,但不少从业者对于美黑市场依旧持有乐观态度。

Emily表示,早年间,美黑的人群以男性居多,但近两年,男女比例逐渐达到了5:5,“现在女性对于美黑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在Alin看来,随着户外运动的发展,肯定会有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美黑、接受美黑,只是,他还不确定这个时间需要多久,最后结果如何。

消费和文化总是自上而下传播,就像曾经的露营从一二线城市传播向三四线城市和小县城,美黑或许也将从一线城市向低线城市扩散,而能实现病毒式传播的社交平台,正加速二三线城市消费者认知培育。

性感的小麦色肤色,背后或许也藏着一门“性感”的生意,而无数用“黑皮”表达自己个性主张和审美包容的年轻人,或许暂时无法将美黑文化转变为大众消费,但已经足够让资本市场注意到他们的诉求,让美黑产业一步步从边缘走向主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