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亲的人总说“你不行”:被贬低的孩子,如何走出阴霾?

在成长的旅程中,有些人时常被最亲近的人否定。“你怎么这么笨,这点事都做不好”“看看别人家孩子,再看看你”“你这样的,将来能有什么出息”……这些刺耳的话语,像冷水一次次浇下。听到这样的贬低,感到难过、委屈甚至愤怒,是再自然不过的反应。重要的是,你需要明白,这些声音并不能定义你真正的价值。面对这种处境,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学习保护自己,逐渐积聚内心的力量。

500

一、自我认知:拨开迷雾,看见真实的自己

长期被父母贬低的孩子,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的漩涡,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你一定要明白,这不是你的错,父母的评价只是他们的视角,并不能完全定义真实的你。你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比如,也许你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在绘画或写作中能创造独特的世界;或者你很有耐心,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你总能安静地倾听,给予温暖的安慰;又或者你动手能力强,家里的玩具坏了,你总能想办法修好。这些被你忽略的小优点,都是你宝贵的财富。

你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把自己每天做得好的事情、展现出的优点都记录下来。比如“解出了一道难题,很聪明。”“今天数学题虽然错了几道,但我认真订正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你翻开这个小本子,会发现原来自己有这么多闪光点,从而逐渐建立起自信,不再轻易被父母的贬低话语打倒。

二、情绪管理:给情绪一个出口,不被负面吞噬

被父母贬低时,愤怒、委屈、悲伤等负面情绪会如潮水般涌来。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及时释放,就会像气球一样,越积越多,最终可能爆炸,伤害到自己和身边的人。所以,学会管理情绪至关重要。

当你感到愤怒时,可以寻找安全的方式释放,比如在空旷处奔跑、跳绳、打球,让汗水带走负面能量;当你觉得委屈时,不妨找个信任的朋友倾诉,把心里的苦水倒出来,朋友的安慰和理解会让你感觉好很多。

你也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技巧,比如深呼吸。找一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或躺下,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感受腹部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然后慢慢地呼气,感受腹部逐渐收缩。重复这个过程几次,你会发现自己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

三、设定目标:用行动证明自己,打破“你不行”的预言

父母的贬低往往会让你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但你可以用实际行动来打破这种偏见。给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这些目标要具体、可实现,比如每天读半小时书、学会做一道新菜、坚持锻炼一周等。

当你设定了目标后,就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不要轻易放弃。比如,你设定了每天读半小时书的目标,但有一天因为太累不想读,这时你可以告诉自己:“坚持了这么多天,不能在今天放弃,读完这半小时,我会更有成就感。”

当你通过努力实现了一个个小目标时,你会发现自己其实很有能力,并不是父母口中那个“不行”的人。这种成就感会激励你设定更大的目标,不断挑战自己,实现自我成长。

四、建立边界:保护自己的内心,不被过度伤害

父母的贬低有时可能是一种习惯,甚至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些话对你的伤害。但你不能一味地忍受,要学会建立自己的边界,保护自己的内心。

当父母再次贬低你时,你可以平静而坚定地告诉他们:“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但你们这样说让我很受伤,我希望你们能换一种方式和我沟通。”虽然改变父母不易,但表达本身是确立边界的重要一步。

同时,你也要学会给自己建立一道“防护墙”。当那些刺耳的评价又来了,试着在脑子里给自己提个醒:“哦,他们又在说那些话了。”然后,试着别让这些话像以前那样一下子扎进心里。你可以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这是他们的看法/他们的情绪,不代表我就是那样的人。”如果实在受不了,找个借口暂时离开那个环境,比如去趟厕所,或者回自己房间待会儿。慢慢学着过滤掉那些没用的伤害性语言。

五、寻求支持: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独自承受贬低带来的伤害是沉重的。你不必封闭自己,积极向外寻求理解和支持是重要的力量来源。

学校的心理老师是很好的资源,和他们聊聊你的困惑和难受,他们能给你支持。

值得信赖的长辈往往拥有更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的理解、鼓励和不同的视角,能提供温暖的慰藉和宝贵的建议,让你感受到被看见和被支持。

如果贬低已造成持续的情绪低落、严重自我否定或失眠等困扰,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勇敢而明智的选择。心理咨询师能提供安全的空间,运用专业方法和你一起梳理你的情绪、重建健康的自我认知和应对模式。你也可以拨打奇才公益心理咨询热线,和接线员倾诉你的烦恼。

被父母贬低的孩子,就像在黑暗中行走的人,但只要你勇敢地迈出脚步,通过自我认知、情绪管理、设定目标、建立边界和寻求支持,你一定能走出阴霾,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记住,你值得被爱,被尊重,被肯定,你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