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怒批携程“慷他人之慨”!算法霸权下的平台陷信任危机

500

互联网时代,平台滥用算法霸权的事件真是层出不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7月9日,郑州多家酒店商户举报,他们在携程平台上架的酒店房间价格被携程私自修改。截止目前,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介入调查。

7月11日,针对郑州酒店商户举报携程事件,央视网罕见发表评论《算法霸权!当携程的“调价助手”篡夺了酒店的定价权》,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平台一边‘携流量以令商家’,不断压榨商户的利润空间,一边维持‘低价形象’吸引用户,实则慷他人之慨,得流量之利。”

那么,很多人的问题就来了:什么是调价助手?

据了解,“调价助手”是内置于携程平台商家版后台的一个程序,已在携程后台运行多年。据多位酒店商家反映称,携程“调价助手”通过后台系统自动扫描竞品平台价格后,会自动强制修改并下调酒店的房间定价,平台追价成了“单向绑架”,而且在商家多次成功申请取消后,该功能总会再次悄悄上线。

一、调价助手为何屡试不爽?

对于携程来说,运用调价助手一方面可以在面对抖音、京东、美团等新入局者竞争的时候,通过调价助手维持低价优势,以守住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调价助手能够帮助携程在短期内维持“低价形象”,吸引用户,提升平台流量和转化率,从而增加收入。

但是对于商家来说,却极为的不公平了,如此一来商家的酒店定价权就失去了。但为何携程的“调价助手”又能如此顺畅地运行这么多年呢?

第一,当然还是携程在旅游行业的霸主地位。携程在在线旅游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流量,商家为了获取这些流量,往往不得不接受平台的调价要求。

第二,携程平台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调价助手”进行隐蔽。“调价助手”通过算法实现价格干预,行为隐蔽,商家难以获取后台操作记录,举证困难,平台在面对质疑时容易推诿责任。

第三,携程还通过利用格式合同中的强制条款,使商家在签约时难以注意到或在发现问题后难以退出,从而被迫接受调价助手的干预。

事实上,“调价助手”只是互联网平台巩固其市场霸主地位众多手段之一。从“大数据杀熟”到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再到签订“二选一”的排他协议,部分平台凭借其强大的流量与技术优势,在产业链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不断推出各种“霸王条款”。

二、携程多次深陷大数据杀熟

此前,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朋友圈喊话携程联合创始人梁建章,质疑携程“大数据杀熟”的截图在网络流传。针对这种情况,黄渊普也在朋友圈发出了携程官方的解释,机票价格都是航司根据需求随时在变动的。可黄渊普随意搜索了几个国内航班,发现携程的价格普遍高于其他平台。

无独有偶,2025年6月23日,知名律师王维维与同事通过携程预订同航班机票时发现价格差异达203元。作为黑钻V7会员的他支付1018元,而等级较低的钻石V5会员仅需815元。王维维质疑该行为属“大数据杀熟”,并指出平台依据用户画像实施差别定价。携程客服解释低价为“一年三飞”优惠所致,但同行者否认购买该套餐。

类似案例举不胜举,根据消费保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14日,携程旅游相关投诉达34,139件,累计涉诉金额超1.02亿元,投诉解决率为54.73%,还不到六成。仅2024年,消费保平台相关投诉达19,767件,同比增长188.91%。

500

在携程旅行的消费投诉中,关于大数据杀熟也是经常被消费者投诉的点。很多消费者甚至经常会不理解,大数据杀熟本来就是一种不公平的商业行为,也是国家极力反对的,但是为什么很多互联网平台还是屡教不改呢?

三、调价助手、大数据杀熟背后的算法霸权

其实,对于携程而言,不管是调价助手,还是大数据杀熟,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利益。

首先,离不开的当然是利润最大化。通过大数据分析,携程能够识别出价格不敏感的高消费用户,对这些用户提高价格,从而实现更高的利润,调价助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落地大数据杀熟的杀手锏,可以自行随意调价。

其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携程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杀熟来保持其市场地位,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吸引和留住用户,这种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在很多时候甚至很奏效。

许多用户由于经常会使用携程,形成了使用习惯和信任,可能不会频繁比较不同平台的价格,这就为携程实施大数据杀熟提供了便利。

当然,能够通过复杂的算法对用户行为进行精准分析,实现个性化的价格定制,也恰恰说明携程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再次,携程作为在线旅游服务的领头羊,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包括消费历史、浏览行为和偏好等,这些数据为实施大数据杀熟提供了基础,而调价助手则成为平台落地大数据杀熟的最佳工具。

但是这种算法的背后,却对商家、对消费者、对整个行业都造成了一种伤害和不公。调价助手未经商家同意,自动修改酒店房间价格,剥夺了商家根据成本结构和市场策略自主定价的权利,商家因调价助手而遭受利润损失,且难以关闭该功能,被迫接受平台的强制调价,权益也因此受到侵害。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4年9月1日实施的《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平台经营者不得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等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在平台内的交易、交易价格以及与其他经营者的交易等进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

综上所述,平台直接干预市场价格、并利用数据对用户杀熟的背后不仅违反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体现了算法霸权,而这种算法霸权体现在数据垄断、供需资源垄断,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创新和良性竞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