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首单!大连港完成首次保税绿色甲醇燃料加注
7月15日,辽港集团携手中远海运、中国船燃在大连港集装箱码头15#泊位,圆满完成“海港致远”轮向“中远海运洋浦”轮“船到船”500吨国产保税绿色甲醇加注,东北地区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绿色甲醇港口仓储装卸及加注业务落地,同时标志东北亚绿色船燃供应链实现全线贯通。
当日上午,东北亚绿色船燃供应链贯通暨大连首单保税绿色甲醇加注仪式在码头前沿举行。辽宁省政府党组成员吴春耕,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张峰,大连市委副书记刘恩举,省政府副秘书长孙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冯万斌,大连市副市长李大民,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单红军,辽宁海事局局长李信标,中远海运、中国船燃等企业界代表,大连市政府部门、口岸单位等有关领导出席活动。辽港集团党委书记、首席执行官李国锋出席活动并致辞,辽港集团总经理助理台金刚参加活动。
李国锋在致辞中表示,辽宁港口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战略地位突出、资源禀赋优良。依托航运业绿色船燃的旺盛需求和东北腹地供给的优势,辽港携手各方畅通“北醇南运”“船燃加注”,加快发展绿色船燃产业,共建“东北亚绿色船舶燃料供应链联盟”,加速推进绿色船燃中转储运中心和绿色船燃加注中心建设,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绿色船燃制备项目。未来,辽港集团将以“一流设施、一流效率、一流服务”为标准,持续提升绿色船燃服务能力,并期待与各方共同探索产业合作新模式,共同为东北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甲醇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之一,在能源、化工及交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与传统化石基甲醇不同,绿色甲醇通过可再生能源制备,具备全生命周期低碳排放特性。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能源结构转型及技术进步提速的大背景下,绿色甲醇作为甲醇新的生产工艺路线,以其清洁、低碳的特性,成为推动交通、航运等行业脱碳转型的重要力量。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风能、光能资源,在绿色甲醇产业方面优势明显,在建及规划的绿色甲醇和绿氨生产项目多达75个,占全国产能的80%以上,正在成为全球绿色船燃的主要生产基地。
面对航运业绿色船燃旺盛需求,辽港集团依托完备的港口基础设施及集疏运条件,为东北绿色甲醇提供高质量中转服务,旗下大连港湾液体储罐码头有限公司(简称VTD)、营口港四公司两家企业已获得ISCC EU证书,成为我国北方首批获得该项国际认证的港口企业。目前辽港旗下大连、营口港区共拥有5000至80000吨级甲醇作业泊位11个,拥有临港甲醇资质储罐超45万立方米,已形成200万吨/年的绿色甲醇仓储转运能力,预计三年内仓储转运能力达到400万吨/年。
为进一步凝聚绿色船燃供应链各方力量,辽港集团于2024年4月与辽宁省交通运输厅、辽宁海事局、中国船级社、中能建氢能源等11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东北亚绿色船燃供应链联盟”,并充分利用招商局集团多元产业布局,有效发挥内部港口、运力资源优势,协同中外运化工、招商南油,打造绿色甲醇端到端的全链路服务体系。
据了解,本次加注所用绿色甲醇全部为国产,由废弃轮胎、农业废弃物和养殖动物的粪便制成,并经国际组织认证。加注绿色甲醇燃料的“中远海运洋浦”轮总长366米、型宽51米,最大装箱量达16136TEU,是我国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为其提供加注服务的“海港致远”轮总舱容为16000立方米,是我国首艘投入运营的甲醇燃料加注船,于15日早间在VTD完成500吨绿色甲醇全部装载后驶向大连港集装箱码头。本次在大连港成功实施加注,不仅是东北亚绿色船用燃料保税加注零的突破,更是东北亚绿色船燃供应链首次贯通——形成了从生产运输、保税仓储到保税加注的全链条闭环,开辟绿色能源国际化路径。
在装载及加注过程中,辽港集团充分发挥一体化运营优势,调度码头、储罐、拖轮、应急保障等资源组织,在积极助力提升大连航运中心绿色甲醇加注服务功能的同时,也为后续业务常态化开展提供了可靠参考。辽港集团将进一步发挥码头设施、服务能力和运距优势,加速打造绿色甲醇中转中心和清洁船燃加注中心,并充分利用港口后方土地资源,吸引临港绿色清洁能源制备、仓储企业入驻,打造新能源临港产业基地,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和港航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辽港方案、贡献港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