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20亿遗产混战:“隐形子女”炸出豪门秘辛,民族品牌要跌下神坛?

中国饮料业传奇人物宗庆后与世长辞,其女宗馥莉以“唯一继承人”身份顺利接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然而,这位“饮料女皇”掌舵仅16个月,一场涉及21亿美元离岸信托资产的家族战争便在香港高等法院拉开帷幕。

三名自称宗庆后非婚生子女的原告——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突然浮出水面,指控宗馥莉擅自转移香港汇丰银行信托账户内18亿美元资产,并要求冻结账户、执行父亲生前承诺的每人7亿美元信托权益。这三名原告的母亲杜建英,正是娃哈哈前高管、宗庆后长达30年的商业搭档。工商资料显示,杜建英通过“荣泰系”企业实际控制着沈阳、大理等18家娃哈哈子公司,并在娃哈哈体外循环的“真宗投资”“广盛投资”等关键实体中持有重要股权。

500

这场诉讼彻底撕开了宗氏家族的隐秘裂痕。原告律师当庭出示的2003年信托文件显示,宗庆后早在20年前便通过财务团队设立离岸信托,计划以娃哈哈集团分红逐步注资21亿美元。而宗馥莉一方则祭出2020年遗嘱,这份由两名娃哈哈高管见证的文件明确“所有境外资产由宗馥莉单独继承”。香港法院旋即陷入法律困境:依据普通法“最后遗嘱优先”原则,宗馥莉占据法理优势;但若信托文件真实有效,三名原告仍可能通过衡平法主张权益。

这场看似单纯的遗产争夺,实则是娃哈哈帝国权力格局的全面重构。宗馥莉自2024年接任以来,便展开了一系列激进改革:关停18家“荣泰系”工厂、将“娃哈哈”商标转移至自己控制的“宏胜系”公司、推动代工模式并计划赴港IPO。这些举措直接冲击了杜建英母子的利益根基——沈阳娃哈哈荣泰食品年营收曾占娃哈哈东北市场15%,其总经理宗继昌在生产线关停后不仅失去职务,更丧失关联企业分红收入。

500

更值得玩味的是股权结构的复杂性。娃哈哈集团名义上由宗庆后家族、杭州市国资委、工会持股,但实际控制网络远超表面:杜建英通过英属维尔京群岛的荣泰企业持有沈阳、陕西等5家子公司60%股权,宗馥莉则通过“宏胜系”掌握着娃哈哈核心商标和供应链。这种“明暗双线”的股权设计,使得此次继承纠纷演变为对娃哈哈商业帝国实际控制权的终极博弈。

在香港法庭唇枪舌剑的同时,杭州法院的诉讼战场同样硝烟弥漫。三名原告不仅主张信托权益,更要求分割宗庆后名下29.4%的娃哈哈集团股权。这一诉求直指娃哈哈股权结构的核心矛盾:尽管宗庆后生前未直接持有集团股权,但其通过家族信托和离岸公司构建的“金字塔式”控制链,使得股权继承问题异常复杂。

法律界人士指出,案件胜负的关键在于三大证据链的博弈:原告需通过DNA鉴定确认亲子关系、证明信托文件真实性、揭示“荣泰系”企业与宗庆后的利益关联;宗馥莉则需捍卫2020年遗嘱效力、证明资产隔离合法性、维持“家族纠纷不影响企业运营”的公众认知。目前,香港法院已暂停案件审理,等待双方提交更多证据,这场法律拉锯战或将持续数年。

这场家族战争对娃哈哈的商业生态造成系统性破坏。2025年以来,陕西、重庆等18家工厂因“荣泰系”股权纠纷被迫停产,官方媒体直指“利润被转移,娃哈哈几成空壳”。更严峻的是,渠道商开始集体观望:某省级经销商透露,其所在区域订单量已下降23%,竞争对手农夫山泉趁机以“1元绿瓶水”抢占市场份额。

500

宗馥莉试图通过业绩数据稳定军心:2024年娃哈哈营收回升至728亿元,瓶装水业务同比增长320%。但代工模式引发的品控危机(如2025年4月今麦郎代工批次纯净水未通过检测),以及“宏胜系”公司更名引发的品牌认知混乱,正在侵蚀娃哈哈的品牌护城河。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直接:尽管娃哈哈未上市,但关联企业估值已出现15%的折价,国有股东杭州市国资委已启动专项审计。

这场继承战争暴露出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典型困境。宗庆后生前构建的“明暗双线”治理结构,既是其对抗达能控制权争夺的秘密武器,也为今日的家族分裂埋下隐患。与法国莫艾—香东家族通过引入外姓合伙人实现百年传承不同,宗庆后的“双重安排”最终导致血脉亲情与商业利益的激烈碰撞。

站在命运十字路口的娃哈哈,正面临着比达能并购危机更严峻的挑战。宗馥莉能否在法律战场上守住控制权,同时在商业战场上重塑品牌价值,将决定这家民族企业的未来走向。而这场豪门恩怨的最终结局,或将成为中国家族企业传承史上的经典案例——它不仅关乎金钱分配,更考验着传统商业帝国在现代法治与资本规则下的生存智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