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比较知名的男女对立事件,看似五花八门,但背后本质都是一模一样的
来源:@峰哥亡命天涯
透过现象看本质,男女对立事件频发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近几年比较知名的男女对立事件,比如为爱冲锋,胖猫吃外卖,大同强J案,以及最近的大连处男处女大学公告事件,看似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但背后本质都是一模一样的,通过构陷,污名化女性,刺激婚恋困难的基层男性脆弱的心理防线,唤起他们心灵上的共鸣,妄图抱团取暖,构建一个不存在的山寨堡垒来捍卫自己的择偶权,从而缓解因为长期性压抑带来的紧张焦虑,以及失去希望之后的痛苦。
这些构陷手法都是高度相似,荒诞离谱,且及其幼稚无聊,比如为爱冲锋中经典的“骑共享单车三天三夜”,以及最近所谓的“巴西牛排”冲上12国热搜,这是最低能反智的谣言,这群人甚至对国外社交媒体一无所知,根据本土经验凭空想象出一个“各国热搜榜”,实在让人忍俊不禁,甚至张冠李戴,弄出一些狗链子照片,对女性进行毫无底线构陷,抹黑。原因是什么呢?也很简单,就是怕“罪名”太轻,无法刺激到大多数普通男性,所以宁可编造很多一眼假的谎言,也要狠狠的添油加醋,真正的造谣无上限。更有很多大V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知道真相也故意不说,生怕你不上套。
而且你能发现,很多热衷参与这种事件的自媒体都是经典的赢学大V,他们告诉你美国人打三份工才能吃饱肚子,韩国人吃不上肉…所以他们的受众,每天都活在赢赢赢之中,群体的胜利却很难给他们带来个体的成功。群体的强大和个体的赢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也导致他们产生了一种“我们都这么强大了,怎么女性还是媚外”的强烈困惑?怎么会有女性喜欢“乌克兰这个欧洲第一弱国”的男性?他们不愿意承认个体的差异,而是一直给自己定位“我是世界第二强国的男性”。幻想破灭那一刻才是最痛苦的,也是最愤怒的。赢学就像打扑克,你手里握着俩王四个二,你赢了手里的牌局,但是赔钱的还是你。这会带来一种强烈的矛盾感与割裂感。
随着高校扩招和城市化进程,把原来固化在村镇和小城市的青年男女带入到城市,显而易见,女性留在城市比男性容易更多,除了招工落户,还可以嫁人落户,而男性则不然,最终形成的结果就是村镇光棍化,小城婚娶困难化,经济落后省份如江西,女性外嫁严重导致彩礼常规化,这都是城市化带来都不可逆转的影响,世界各国都一样,但是现实是很残酷的,是很难让人接受的,人会选择性麻痹自己,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最终就衍生出了“女性拜金”,“女性道德败坏”,“女性裤裆松”……等等奇谈怪论,一切都赖女性,弱者把问题推到别人身上,比承认自己在婚恋市场竞争失败更容易让弱者接受,这也是基因决定的,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所以,最终你会发现,这些千奇百怪的群体冲锋事件看似各不相同,实则千篇一律,车轱辘理论,车轱辘手法,车轱辘诉求……赢学大V带头,incel跟上,把大量的谎言谣言侮辱人的话四处复制黏贴,一个个跟复制人一样,无脑冲锋,四处骂人。如果不是极度的压抑,正常人很难做出这种行为。他们又像祥林嫂,没完没了的磨磨叽叽,又像唐吉柯德,一遍遍对着想象出来的风车发起冲锋,然而no
one cares,这么多次以后,有没有一个女性被震慑住?有没有一个女性因为这种“英勇行为”爱上他们?答案显而易见,0个。
他们是可怜的,也是可悲的,本身也是可怜人,但是在赢学大V大煽动利用下,又成为了在互联网上四处冲锋的工蚁,他们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
我为什么丝毫不担心被他们谩骂攻击,造谣中伤呢?道理很简单,人都有年轻幼稚荷尔蒙冲动的时候,傻子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能变聪明人,聪明人很难再变成傻子。我奉劝有些大V适可而止,你们能忽悠年轻的粉丝一年两年,你们能忽悠他们到一家三口,共享天伦之乐到时候吗?那时候他们可以全家一起看我的视频,他们能跟着你们继续为爱冲锋吗?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