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席卷,影视人何去何从?这里交出“中国答案”

500

2025年7月14日,浙江德清迎来中国影视工业化里程碑——博采AI虚拟影视基地正式开园。这座占地10万平方米的超级影视工厂,配备5个LED虚拟影棚及2个实时预览棚。其中,全球最大的单体LED虚拟影棚以270°环幕、26600块屏幕、6亿总像素的配置,宣告中国虚拟拍摄技术已跻身世界领先行列。

开园仪式上,创始人李炼抛出了一个直击灵魂的拷问:“AI一夜之间席卷而来,我们甚至开始怀疑,这个世界还需要我们吗?”这个尖锐的问题,在随后举行的产业论坛中,引发了鲍德熹、霍廷霄、刘进、姜帝圭等十余位国际知名影视人的深度探讨。

作者|布赫

编辑|小白

排版 | 板牙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01

AI时代,影视人价值何在?

500

李炼在开场就直言不讳:“影视行业大部分人的工作,如同早期的民工,重复、低效、条件艰苦、缺乏尊严。”这一观点引发导演刘进的强烈共鸣。他指出,传统“作坊式”流程令导演在片场疲于协调,创作精力被严重稀释。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霍廷霄直言:“电影美术从概念到数字资产的转化严重脱节,工业化流程始终未能贯通。”爱奇艺高级副总裁叶宁以“背水一战”形容行业现状:“观众不愿为影院体验买单,因电影未能提供不可替代的价值。”资深制片人田启文以香港市场为例揭示核心矛盾:“票价120港元观众嫌贵,但演唱会2000港元却疯抢——问题在于内容创新不足。”刘进导演补充了制作端困境:传统搭景产生巨量一次性垃圾,CG后期常因赶工而“烂尾”。

500

面对行业剧变,李炼以三句箴言回应:

“莫问外境,守住心灯;莫问虚名,躬身深耕;莫问结果,但修因果。”

在不确定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建立自己的内心秩序。

02

双引擎驱动影视革命

当全球影视业深陷创作效能瓶颈、成本失控与观众流失的三重危机,博采基地发布的“双引擎”系统,以一套完整的“AI虚拟技术方案”给出破局路径。

2018年,博采团队勾勒出理想制片流程雏形——所见即所得的实时渲染、人性化交互、无束缚的创意环境。历经七年研发,这一名为RICH Pipeline(real-time实时性、interactive交互性、creative创意性、humanistic人性)的愿景终落地为Versatile System+墨客AI智能体双引擎,彻底重构了影视生产逻辑。

500

500

第一引擎Versatile System是博采自研的AI全虚拟制片流程系统,包含五大模块:Versatile Stage (LED环幕拍摄系统)摒弃传统拍摄中所有物理限制,实现虚拟场景的任意调控与大场景高效调度,现场所见即震撼成片效果;AIGC (AI平台);Kmoke (管理平台)实现影剧项目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自动关联匹配资产,直接建立制作任务;Previz Studio (预演系统)实现“预演即实拍”,支持现场实时剪辑,精准呈现导演构思;UB (资产平台)。整套系统将过去需要5-8个环节、多名制片协作的流程,精简至一位制片即可掌控,标志着行业传统制作模式的巨大变革。

500

第二引擎墨客AI智能体,这也是李炼首次对外展示的科技成果。这款非线性AI制作软件如同“思维导图”,能突破剧本与镜头创作的思维盲区。据李炼现场的演示显示,墨客可完美解决上下文连接痛点,为角色独立建模,生成智能分镜,成为编剧的强大智能助手。

李炼强调,Versatile System全流程系统将繁琐环节极致简化,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保障创作质量,让创作者真正回归创意本身。

03

大咖眼中的技术革命

“打破边界,合作共赢。”

500

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鲍德熹欣喜地表示,博采基地的落成让他“盼了1000多天”,并称其已将行业带入全方位数字未来,“我每时每刻都会督促博采,一定要走上国际影像最顶峰。”

500

在《AI虚拟新浪潮:科技+艺术驱动影视革新》圆桌论坛上,韩国著名导演姜帝圭透露,包括奈飞在内的海外公司都在探索AI电影技术。他指出,韩国五年前已开始相关尝试,但当时顾虑重重。“五年内,韩国影视将彻底变革。传统拍摄受制于时间、费用、调度、安全等问题。AI技术是行业必需,谁先采用,谁就占尽先机。”

500

金鸡奖最佳摄影王昱回顾拍摄《封神第一部》时,曾与好莱坞团队讨论虚拟拍摄,最终因种种原因选用绿幕。参观完博采后,他确信如《封神》般的大制作完全可在其直径50米的LED影棚内完成,直言“虚拟拍摄是未来电影的福音”。

500

而美国知名艺术指导John Kretschmer坦言,美国虽有虚拟棚硬件投入,但仅聚焦于此。参观完博采基地后,他打算告诉同行:“我看到了未来。”

04

未来已至,当技术解放创作

500

多届金鸡奖最佳美术得主霍廷霄感慨,LED虚拟拍摄将深刻改变传统流程,亟需更多懂数字资产与技术的人才,实现艺术与技术的交融。他展望未来将有更多剧组前来,让融合技术与艺术的中国故事大放异彩。

500

导演刘进指出,国内电视剧仍陷于“作坊式”流程和导演中心制。他认为电视剧亦是工业化产品,需前置创意。虚拟拍摄技术能让各部门在开拍前清晰理解导演意图,极大降低沟通成本,使拍摄更轻松高效。

500

白玉兰奖最佳摄影刘懿增则分享了他拍摄《我的阿勒泰》时,特别渴望能够拍摄原著中的冬牧场,然后碍于极端天气与人身风险未果。他盛赞预演系统能帮创作者节省巨量时间、精力与物质投入,是对行业影响至深的环节。他评价博采虚拟系统“打开了另一个金手指”,为影视拍摄提供全新可能,并称李炼是怀揣电影梦想的人,用好此基地将让国内创作者获得不逊于国际同行的优势。

500

从商业角度看,好莱坞制片人Gary Hamilton(《战争之王》《前目的地》)指出,博采系统可生成全片预览,向投资方、发行方直观展示项目全貌,为影视项目商务沟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具象化工具。

可见,基于高规格硬件与智能化工业底座,创作工具正变得更易用、更人性化。当预演成为主流选择,它带来的不仅是无限创作可能,更是对行业的重塑。

500

面对行业盛赞,李炼援引了他所钟爱的一句话:“纪录从来都是用来被打破的。”这恰如博采基地之于行业的意义——恐惧改变,则永难突破。AI时代的降本增效,非为削减成本,而是以技术提升效率,让专注回归创作。

这,正是博采AI虚拟拍摄基地值得全行业瞩目的深层原因。

诚如王昱所言:“AI其实有点像深渊,你不可预测,而博采的震撼,在于给深渊搭了一座云梯,或者说给创作者了一个降落伞,让创作者可以跳入深渊,真正拥抱未来。”

05

在混沌中创造秩序

李炼在发布会上引用的箴言“莫问外境,守住心灯;莫问虚名,躬身深耕;莫问结果,但修因果”也正是博采七年技术长征的完美注脚。这也证明了,技术革命的终极目标,并非替代人类,而是让创作者重获尊严与自由。

500

正如《四味毒叔》创始人谭飞直播导览博采基地后所言,“基地为解决影视的现在和未来提供了博采方案”,博采基地所提供的,正是一套助力中国故事在技术浪潮中“向全球输出震撼”的系统性方案。

博采基地本身已是新纪录的缔造者。其更大的雄心,在于助力中国影视工业挣脱旧模式的枷锁。

未来已至,唯躬身者能深耕,唯破界者得新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