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车灯的智能化之旅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川流不息的车灯汇聚成城市的霓虹。但你是否曾对车灯前的灯光投影感到好奇,或是惊叹于电影中那些充满未来感的车灯交互?
在全球汽车产业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飞速迈进的今天,车灯作为车辆感知外界、传递信息的重要窗口,不再仅仅是漆黑中的一束光。从最初简单的照明,到如今能够主动适应环境交互,它的进化之路充满了智能化的魅力。
那么,车灯为何需要变得智能化?以萝卜快跑、海拉为代表的上下游厂商,又是如何进化车灯的呢?
不止于亮,智能车灯的安全底牌
从诞生之初的煤油灯、乙炔灯到如今主流的LED大灯,车灯核心使命始终在于照亮。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需求的升级,照亮已远远不够。车灯的智能化,是整车智能化转型下的必然结果。
回到最核心的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车灯?
为了夜间行驶的安全。
汽车刚问世时,夜间行驶完全依赖马车时代的煤油灯或乙炔灯。这些原始光源亮度有限且极不稳定,一场小雨就可能让它们熄灭。1912年,凯迪拉克首次将电灯系统引入汽车。随后一个多世纪,车灯经历了卤素灯、氙气灯、LED灯的迭代,每一次变革都让夜间行车更安全、更舒适。
而汽车走向智能化的一个关键驱动力,就是让行驶更安全。
传统汽车照明系统有很大的局限性,给汽车驾驶带来安全隐患。例如,远光灯滥用是夜间行车的老大难问题,极易对驾驶员或行人造成眩目,引发事故。
而智能车灯,特别是自适应远光灯系统,可以通过摄像头等传感器实时监测前方路况,自动识别对向来车或行人,根据车速、转向角度及路况动态调整光照范围,在保证驾驶员视野的同时,避免对其他交通参与者造成干扰。例如弯道行驶时补光拓宽视野,高速模式下延长照射距离,确保照明始终贴合驾驶需求,减少因视线不清导致的事故风险。
此外,智能车灯还能根据天气或自然光状况调整光型,从而更早地发现潜在危险。环境光传感器与雨量传感器联动,能在雨雾天气自动触发特殊照明模式,大幅提升亮度、压低雾气反射眩光。光敏传感器则能在进入隧道或黄昏时自动开启近光灯,避免因驾驶员忘记操作灯而带来的风险。
随着智能化浪潮席卷汽车行业,各大品牌纷纷将智能车灯作为展现技术实力、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阵地。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豪华品牌,都在不遗余力地探索和应用前沿的车灯技术。
作为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领跑者,百度萝卜快跑对车灯智能化的要求远超传统乘用车的照明需求。因为无人驾驶出租车队没有有经验的驾驶员坐镇,车灯必须担负起汽车之眼的使命,及时根据天气和路况调整照明方案。“Starlight星语大灯”系统深度融入L4/L5级别的感知、决策与交互环节,能够精准理解周围环境,在夜间、隧道等各种条件下提供充足且无眩光的照明。
华为为问界M9开发的HUAWEI XPIXEL智能车灯系统侧灯组就拥有130万像素,双灯合计260万像素模组,每个像素点的百米遮蔽范围仅为0.02米。超高精度使得车灯能够实现对远处行人等微小目标的像素级遮蔽。在狭窄道路行驶时,系统能在地面投射一条与车同宽的示宽光毯;当车辆需要变道时,它会投射变道光毯。
海外巨头特斯拉则可以通过软件算法的迭代,使其矩阵大灯实现更精细的光束分区控制,从而在弯道行驶时提供更佳的自适应照明效果,同时更精准地规避对向和前方车辆,防止眩目。并且,通过高分辨率的数字光处理技术,智能大灯可以在行人前方投射虚拟斑马线以提示安全通行。
当然,车灯智能化并不只关乎安全,交互、娱乐、个性化的设计也将成为竞争亮点。
智能交互,车灯的炫技场
安全是基本线,除此之外,交互也成为车灯进化的另一驱动力。
智能化车灯超越了照明和信号指示功能,演变为车辆与外部世界交互的媒介。
交互的进化不仅提升了科技感,更创造了传统车灯无法实现的个性化、情感化体验,流转的光线成为人与智能汽车交互的灯语。
传统车灯仅用于照明,而智能车灯能通过动态光效与用户互动,增强了仪式感和尊贵体验。例如,享界S9的迎宾光毯功能会在用户走近车辆时触发流动灯光,营造专属座驾的仪式感;部分高端车型支持自定义灯语,用户可设置独特的解锁/锁车动画,甚至节日主题特效,让车灯成为个人品位logo的延伸。
结合投影技术的智能车灯则打破了车内空间的限制,创造出全新的使用场景。华为乾崑智能车灯模组支持140英寸巨幕投影,用户可在露营时DIY户外影院、组建移动KTV,投射游戏画面,将车辆变为移动的娱乐中心。此外,导航指引投影或户外应急照明进一步拓宽了车灯的实用价值。
并且,智能车灯的升级常用常新。智能化之后,车灯系统不再是出厂时就完全固化的,汽车制造商可以通过OTA为车辆的智能车灯系统增加新的功能、修复潜在的软件缺陷,让车灯的功能能够与时俱进,而非停滞在购买时的技术水平,极大提升了产品的长期价值。
简言之,智能化交互让车灯不再是冰冷的零部件,而是兼具实用性、情感化、可进化的交互终端。它既满足了安全刚需,又通过个性化光效、场景化应用和OTA升级,为用户创造了超越传统的增值体验。
各大汽车品牌的比拼则暗示着,车灯智能化不会止步于此,还有着更大的可能性和更远的未来。
智能化车灯的畅想
当前车灯智能化已经展现出强大的潜力,但远未达到终点。随着传感器技术、V2X通信、新材料等领域的持续突破,未来的智能车灯将深度融入智慧出行生态,从单纯的眼睛进化为车辆的交互终端。
一方面,车灯将与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深度融合。
更高算力的车载计算平台、更强大的AI算法、V2X通信的普及以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优化,将赋予车灯前所未有的感知和交互能力。车辆通过持续学习驾驶员的驾驶风格及在不同路况下的视觉需求,自动生成照明方案。例如,在熟悉的城市拥堵路段,灯光可能偏柔和以减少视觉疲劳;陌生的高速公路上,则自动增强远光照射距离和范围;进入乡村小路时,智能车灯能主动扩大两侧的照明区域。驾驶员的行驶更加安全且舒适了。
另一方面,智能车灯的硬件本身也将持续进化,集成化、微型化、新材料的应用或成为主流。
光源、传感器、控制器等组件将进一步集成化、微型化。OLED、Micro-LED等技术的应用将带来更高的亮度、更快的响应速度、更低的能耗和更长的寿命。更轻量化、更环保的新材料的应用,也将有助于降低车身重量,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车灯的整体能耗也将进一步优化,为车辆的能源管理做出贡献。
车灯的智能化,源于人类对极致安全永不停歇的追求和对卓越驾乘体验日益增长的渴望。无论是通过自适应光束精准照亮前路并规避眩光,还是利用数字投影在地面描绘出清晰的指引,抑或通过灵动灯语与世界友好沟通,智能化车灯的核心价值始终在于——让驾驶更安全,让体验更愉悦。